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如果要评选杭州最难预约的文化场馆,版本馆肯定“名列前茅”。自去年8月2日开馆以来,杭州国家版本馆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频频在各大媒体平台刷屏。开馆之初,各类社交平台关于版本馆预约难的“吐槽声”不绝于耳。很多人查攻略设闹钟、拼“网速”比“手速”,只为一睹版本馆的“芳容”。而在开馆半年后,版本馆的火热程度不减,展厅内依旧每天人头攒动。前天下午,杭州国家版本馆迎来了第30万名观众。不到半年,版本馆收获了“30万+”的流量。相比“网红”大馆,这数据不算太好,但作为一个新馆,又在远离市区的位置,杭州国家版本馆的表现已实属出色。人们不禁感叹,版本馆究竟有何魅力,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破壁出圈?往后,它又如何变当前的“网红”为未来的“长红”?杭州国家版本馆
一
我们把时间线往回拉。2021年,以建设国家版本馆为实体依托的中华版本传世工程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2年,浙江省党代会的报告中也提到“建成杭州国家版本馆......”,未见其貌,先闻其声,版本馆还未面世,已自带“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的话题度。去年8月,杭州国家版本馆揭开神秘面纱,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也迎来了第二波热度。人们好奇,究竟什么是版本?在公众固有的认知中,版本往往用来指代同一书籍的不同印本,就这也能开个馆吗?在“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等开馆展览中,观众们徜徉其中,寻找答案。一问一答,话题热了。如果说,前两个话题让版本馆收获了一批对文化事业和版本概念饶有兴趣的“种子用户”,那么版本馆的建筑风格——宋韵江南园林建筑,则为版本馆带来了又一波热度。
观众频频打卡“百家姓墙”
建筑领域国际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首位中国获得者王澍老师是版本馆的主创建筑师。现代建筑语言和宋代园林神韵的碰撞,收获了网友们“随手一拍都好看”“高级”“出片”等如潮好评。“网红机位”青瓷屏扇门以瓷仿玉、大气铺陈,在阳光的映射下清澈透亮,在光影的流动中仿佛携缕缕宋韵风华踏美而来,将简约与灵动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片梅子青前拍个照、打个卡,是许多观众进馆后的必选项目。一张张美景美图通过社交媒体飞速传播,为版本馆“出圈”添了把火。随着版本文化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丰富的展览展陈和数字化场景随之成了版本馆走红的“加分项”。在各具特色的展览中,不同专业背景、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珍贵的商周青铜器、唐写经、宋刻精品满足了古籍版本、金石专家的胃口;印刷出版行家流连于清代雕版、各类活字、近代石印版、七八十年代的印刷工具;“生活中的版本”牵动着老人们的回忆,他们在展台前感慨人民币版本的变迁,聊起用一分钱纸币折菠萝的往昔记忆;而年轻人则更多沉浸于互动区和数字馆带来的新奇体验。二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面对不断攀升的流量,杭州国家版本馆实则喜忧参半。喜的是,高关注意味着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广了,这是大利好;忧的是,所谓的“网红”,常常昙花一现。热点过后,如果后劲不足,将很快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流星式”命运,也可能会在版本馆上演。对于不断涌入的观众,如何吸引他们来了还想来、不断来,才是版本馆一直追求的。“内容为王、常展常新”。跨越千里从湖南博物院借展“马王堆一级文物”,上新在浙江首次发现、出土的珍贵汉代书迹——“乌程汉简”……版本馆不断调整展品内容,提升展陈效果、丰富展览体验。此外,还打造了“文润讲坛”学术品牌、每周举办四场文润(展览)讲座,在重要的时间节点连续推出短视频等,加强公众对版本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版本馆十分重视观众的意见,认为既要向版本求知,也要向观众请教。展览“盛世浙学”的状元名录牌,短短三个月内重做了三版,正是对观众反馈意见的“反馈”。
观众参加文润(展览)讲座
“软件”做到位,“硬件”保障也不能缺失。预约问题、解说问题、公共设施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几大痛点问题,极大影响参观体验。有问题,那就一个个解决。
观众抱怨版本馆预约票数少、零点放票影响睡眠、电话预约困难,就不断提升限额人数、调整预约时间、完善预约方式;讲解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就组建文润时代宣讲团和专职讲解员队伍、设置二维码语音导览,优化讲解服务;停车难、找不到路、上厕所要排队,就造停车场、立导引牌、增建公厕,用暖心服务赢得观众“金口碑”。通过“软件”“硬件”两手抓,版本馆迎来了自己的“回头客”。数据显示,版本馆30万参观者中,进馆3次以上的超过300人,最多的一人前前后后来了8次。
三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逛博物馆、逛美术馆“上头”。打卡一座城市的文化场馆,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从旅途的“可选项”变成了“首选项”。“文化场馆热”的背后,展现出人们对于“精神大餐”的渴求。但对于初步走红的版本馆来说,如何守住热度、成为“长红”,则更为艰难。笔者认为,“年轻”的版本馆,或许能从文博界的“长红翘楚”中得到一些启发。其一,藏品是文化事业的基础,没有藏品,后续工作就无从谈起。比如,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收藏文物超过800万件,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由于空间限制,虽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但也不“妨碍”它成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全世界的人,都会奔着“镇馆之宝”而来到此地。对于版本馆来说,持续推进具有浙江标识、江南特色的藏品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更新迭代展览内容、深化学术研究的基础。其二,不再端着“高冷范”,走有温度的“亲民路线”,切实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也是“长红”的不二法门。比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以考古和文物修复为主题的系列盲盒,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深度参与“文物”挖掘、修复、还原“一条龙”式的考古体验,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版本馆推进“珍稀雕版保护工程”,设置雕版印刷体验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可以尝试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将严肃厚重的传统文化,以新奇有趣的方式展现,“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历史才能被观众真切地触摸和感知。
其三,推陈出新的文创产品和影视精品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它让人们频频惊叹“原来文物还能这么玩儿”。
比如,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凭借高质量的创意节目、亮眼的文创产品圈粉无数。“雍正萌萌哒”的壁纸让无数年轻人熟悉了《清人画胤禛吉服读书像》和故宫博物院。《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纪录片则在对文物修复师平实日常的描述中,令观众感受到文物从古至今跳动着的脉搏。而《上新了,故宫》文创综艺展示了许多未开放区域与文物的高清图像资料,补充展陈内容的同时,也激发了许多年轻人对故宫文化的兴趣。
对于版本馆来说,文创和IP工作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挖掘自身特色,做好内容创新,打出有辨识度的品牌。
杭州国家版本馆
最后,文博行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到了今天,数字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利用数字化手段采集版本,丰富版本的载体和形式,是顺应信息化的历史必然,也更有利于版本文化的传播推广。比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就让很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绘画珍品实现“数字回归”。版本馆的总分馆信息化协同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必将在版本异地灾备、文化交流互鉴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量级的藏品、亲民化的体验、别出心裁的文创、吸睛的影视作品、高科技赋能的数字场景……纵观这些“长红翘楚”,虽然红的各有特色,但它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参观者都能从中找到满满的文化认同感。抓住这个“关键”,踩中这些“得分点”,才能掌握“长红”的“制胜密码”。
“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是新时代赋予版本馆的使命。想要做时间的朋友,成为“长红”,版本馆就要不断学习思考、交流互鉴、创新创造。
开放177日,30万观众如约到馆,这是版本馆献给新时代的高分答卷。接续传承、加压奋进,下一个30万,必定不会久远。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询问购书“传送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入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