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深蓝
辽阔浩渺的海面一望无际,阵阵海浪翻涌,远方海天交界处,一轮红日在霞光中冉冉升起……这是纪录片《东向大海》开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浙江面朝大海而生。《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刚到浙江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展现出经略海洋的雄心。20年前的浙江,经济发展还局限于陆域经济,具有明显优势的海洋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习近平同志很有远见地分析道:“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
如今,这一判断已然变成了现实。那么,浙江在海洋这篇“大文章”上做得怎么样?“浙”片海又将如何提档增速开启全新“加速跑”?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 图源:视觉中国
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有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中,土地一直被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进入21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趋紧,占地球表面71%面积的广袤海洋,因其丰富的资源矿藏、无穷的开发潜能、重要的战略价值,日益成为全球角逐的“蓝色热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
浙江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且地形复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因为缺少陆域土地资源,人多地少,一直被认为是“资源小省”。
倘若把视线向东拉长,浙江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长达6500多公里,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00多个,数量居全国第一。
《习近平浙江足迹》中写道,2003年,习近平同志曾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专家学者,一同越海跨岛,行进在浙江绵长曲折的海岸线上。他们从上海坐船到大小洋山,随后到嵊泗、岱山、普陀、定海,再到北仑、三门、象山,船换车、车换船,整整颠簸了四天之久。每到一个地方,习近平同志都请人拿出地图,边看边讨论。
2003年8月,浙江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吹响了“向海洋进军”的集结号。此后,《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先后出台。
如果说,最初陆域经济的拓展生发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理念,那么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则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辽阔海洋的生动演绎。
舟山嵊泗枸杞岛 图源:视觉中国
二
三
舟山北部海域的中广核岱山4号海上风电场 图源:新华社
第三句话:打开“新天地”。
开放是海洋的天然属性,合作、开放、包容、共赢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海洋经济的“竞技场”上,并非所有“玩家”都“零和竞争”,而是一种“竞合关系”,走的是立足差异、彰显特色、互为补充的错位发展、合作双赢之路。
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发挥地域优势,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加速奔跑”,同时深化与周边区域涉海合作,共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物流圈、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服务网,共推长三角一体化港航协同发展,等等,还需要持续努力。
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写道:“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浩瀚大海,还有更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走向深蓝,浙江未来可期。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二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