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68年前的一江山岛战役

台轩 浙江宣传 2023-11-11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位于台州的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展示着一面特殊的战旗。这面战旗由两块绸缎拼接而成,周围饰有黄边和飘带。它见证了68年前,东南沿海一场影响深远的战斗。


1955年1月,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在浙东台州湾打响,登陆冲锋的解放军战士,将这面战旗插在了一江山岛的制高点。


今天,让我们的目光重回浩瀚东海,品读“不畏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一江山精神。


一江山岛战役中插上203高地的红旗(军博复制)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战役打响的前一天,参战主力部队20军60师178团举行了一次誓师出征大会。


会上,团政委杨明德向担当突击任务的2营官兵授予了这面绸缎制成的战旗。台下的官兵斗志昂扬,蓄势待发,满怀着不打下一江山岛誓不休的壮志豪情。


而关于这座岛的更早前的故事,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讲起。当时,场抗美援朝战争,让新中国打出了国威。战场上受挫的美国并不甘心,又加速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勾结,妄图通过签署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来继续牵制新中国力量。


此时,国民党当局依然占据着包括浙江大陈列岛在内的部分沿海岛屿,不甘心失败,妄图以此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大陈以北不远处的一江山岛,因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成了岛链的前哨和锁钥。


攻下一江山岛,解放大陈才有把握。拿下大陈,才能对国民党当局和美国形成有力震慑。


1954年8月,浙东前线指挥部成立,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司令员,一场大规模的渡海协同登陆作战被提上了日程。


一江山岛敌情图


如果说追求祖国统一的历史正义,是誓师大会上将士们慷慨以赴的根本动力,那么从盛夏到寒冬近半年的厉兵秣马,则让参战官兵们高扬战旗的底气更加充足。


其实,在接到作战任务之初,很多人还是心怀顾虑。许多参战官兵来自北方,不熟悉水性。如此规模的不同军种协同配合此前从未有过,海面环境陌生复杂,战斗打起来,怎么才能避免误伤自己人?


为了增强作战默契,参战陆海空三军开始频繁“串门”。空军和陆军官兵来到海军基地参观军舰。飞行员还要学习不同军舰的规格、性能和防空火力配置,根据不同的风向和浪级测算出军舰防空火力死角,掌握最佳高度和投弹时机。海军和陆军又到机场参观各类飞机,了解我军飞机的种类、性能以及战术运用。


负责登陆作战的官兵,则开始苦练游泳、爆破、航渡、登陆突破和山地纵深战斗等。一些炮兵缺少海面射击经验,于是钻研出了“土办法”——把火炮架在船艇上,练习在颠簸起伏的海浪中瞄准陆上目标。


所有人深知,要顺利跨过陆地与一江山岛间的这道天堑,必须得沉得住气。没有哪一次“奇袭”是完全靠运气取胜的,多一分准备,才能多一分把握。


炸弹炮弹连续不断在敌阵地开花,一江山岛硝烟弥漫




1955年1月18日,冬季海况恶劣的浙东海面迎来了少有的晴天。决战时刻到来了。


这天清晨,我军出动的百余架战机,直奔一江山岛。炸弹如雨点般掉落在小岛上,炸起的黑土与白烟交织在一起,笼罩在一江山岛上空。


中午时分,登陆作战开始。战士们从几处延伸至海岸的礁岩抢滩。陡峭的岩石上长满了尖利的蛤蜊,爬起来十分费劲,很容易暴露在敌人火力下。而岛上的国民党守军此前修筑了防御工事,布置层层铁丝网,埋设大量地雷,增加了我军战士突进的难度。


为掩护登陆,承担火力支援任务的我海空军部队,将配合做到了极致。海军炮艇逼近海岸猛烈射击,压制敌方火力;强击航空兵也在空中配合执行攻击任务,以震慑敌人。滩头冲锋的战士们,动作迅猛地用炸药包炸开铁丝网,将火焰喷射器对准敌军的暗堡,抢占前方一道道战壕。


那面鲜红的战旗,给了浴血战斗的官兵无尽的勇气。在最后决战阶段,2营5连连长毛坤浩手擎红旗,带着战士们向着全岛制高点203高地冲锋。敌军的子弹朝着战旗的方向密集袭来,毛坤浩几次受伤倒下,身后的战士又紧跟上去护住旗帜。最后,5连通讯员陈寿南接过了旗帜,终于将红旗插上了顶峰。


炸毁铁丝网,爆破火力点,一举突破敌前沿防线


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失去屏障的大陈岛国民党守军无力继续驻守,选择撤逃台湾,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不惧外部势力威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我们以这样一场胜利,清晰地向全世界传达出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一江山岛战役爆发那天是腊月廿五,离春节并不远。而1955年的那个春节,对于这场战役中的不少官兵而言,其实是个特殊节点。


此前不久,新的兵役法颁布实施。根据规定,有数百万军人可以在这个春节前选择复员。参加一江山岛作战的部队中,就有不少符合条件的老兵。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又于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在长津湖战役中立下奇功,本可以很快解甲归田。


一方是阖家团圆的故乡,一方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面对使命召唤,老兵们依然毫不犹豫地作出了选择。


而在那个春节里,慷慨以赴的不仅是解放军战士,还有台州的上万名普通群众。不少有经验的渔民、民兵登上炮船直接参加了这次战斗,更多的市民则主动承担起了照护伤员的任务。


在海门码头,有人拆下家里的床板、铺上棉絮,加入了担架队;有些新婚夫妇送来了崭新的绸缎被褥;身体健壮的干部工人排着队献血;放寒假的学校师生们组成看护队,为伤员缝补衣服、烧火做饭,日夜守护着伤病员。在很多老一辈台州人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忙碌却自豪的春节。


今天的东海,早已海晏波平。但当我们再次凝望那面高扬的红旗,重温奇袭一江山岛的故事,或许能更加理解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价值所在。


在台州椒江的枫山脚,有一座为了纪念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454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为1956年所建。每逢清明,台州各地的市民群众纷纷来到这里看望先烈,以鲜花寄托今人的敬意和怀念。


而珍藏着那面战旗的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就坐落在陵园旁边。了解了这段历史,望着枫山的满眼翠绿,你或许会更加理解那首《英雄赞歌》所道出的情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档案资料】


1955年1月18日8时,我军集中了约1万人的陆、海、空兵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

这面红旗长2米、宽1.1米,用红色绸缎制成,饰有黄边、黄飘带,为国家一级文物,原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复制的战旗藏于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于2021年起向公众展出。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