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画里的“年话”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4-03-06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逢过年,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诗里描绘的过年习俗——张贴年画,是很多中国人过年独特的仪式。


年画,顾名思义,是新春佳节被贴于门窗上、用于辟邪祈福的画作。在春节这个对中国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节日,贴春联、年画是新年里的喜庆事儿。家家户户的门窗上,或是神虎、桃符、金鸡等吉祥符号神气活,或是关羽、赵云、钟馗等武将神仙叱咤风云,古人将千年的图腾符号和美好期许都藏在了画里,又将画藏入了年中。


新春已至、年味四起,老祖宗传下来的年画又“上新”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年画里的中国年。


年画展览吸引群众驻足 图源:“嘉兴发布”微信公众号




年画由来已久,年画的起源离不开远古时代人们的信仰。在秦汉时期,年画的一种——门神画就已经出现,而“年画”一词,却在清代才见于文章:“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年画伴随中国人走过年年岁岁。老舍在《过年》中回忆:“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


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几乎都会有一幅年画,撩拨起心底的无限温柔。小小年画中都说了啥,以致一直被人惦念?


一说“妖魔鬼怪快走开”。解救百姓于鬼魅之苦的神荼、郁垒两兄弟是最早的“门神CP”,传说中,这兄弟二人一身正气,百鬼闻之丧胆。为防止鬼魅入侵,各家各户在大门外张贴起二人神像。后来,三国的关羽、张飞,唐代的秦叔宝、尉迟恭,捉鬼降妖专业户钟馗、张天师,各显神通的“八仙”众神……百姓心中的英雄一一被镌刻到纹样里,诉说着妖魔尽退、安定祥和的祈求。


二说“富贵吉祥快快来”。吉祥喜庆的“福禄寿”,象征夫妻恩爱的“和合二仙”,鹿、鹤、牡丹、摇钱树等祥瑞……一直以来,这些寓意吉祥的元素都是年画中常见的题材,饱含着百姓对阖家欢乐和富贵吉祥的盼望。


比如金华木版年画、杭州余杭一带流行的纸马等,都以象征吉祥喜庆的花鸟为题材,辅以谐音、象征等手法,像“石榴多子”“花开富贵”“加官进爵”等,蕴藏着大家对新年的朴素愿景。


三说“往来古今世间事”。“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年画渐渐由祈福迎祥的新年期盼,演变为会讲故事的文化传承,在烟火人间中“活”了起来。坊间流行的戏曲故事,比如一期一会的牛郎织女,断桥定情的许仙白娘子,也簇拥着来这年画里头“凑热闹”。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一言以蔽之,年画里的话,是老百姓想说、爱说的话,说到底,是对家人团聚、对未来的期许。


木版年画 图源:“金义新区”微信公众号




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演变,年画早已不仅仅是过年期间的装饰,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有人认为,年画是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的百科全书。一方年画里,究竟有着什么宝藏?


一笔一画地雕琢匠心。唐宋时期,雕版技术逐渐成熟,木版年画登上历史舞台。绘稿、刻版、着色、敷粉、印刷、装裱……要制作一幅木版年画往往要耗费大量心血,每一刀、每一笔都可谓精雕细琢。比如苏州桃花坞的一幅《天水关诸葛亮收姜维》,画上的人物就多达十几个,每个人物的脸部彩绘都有多道精细工序,作画者需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也正因这绵延千年的极致匠心,多个木版年画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遗,步入了保护传承的赛道。


潜移默化地构筑文化。年画里,藏着文化乡愁,连着精神脉搏。有人在年画里读到了家国,抗战时期的《军民合作 抗战胜利》《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激发了人们沸腾的爱国心;新中国成立后的《丰收乐》《南京长江大桥》,反映了新社会的腾飞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穆桂英挂帅》《武松打虎》等一个个英雄故事也启蒙着我们的精神,陪伴着我们成长。


热热闹闹地装点生活。无论是生动鲜明、表现农耕文化的四川绵竹木版年画,还是寓意祥瑞、刻工精湛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都是当地民俗生活的透彻展现。每逢年节,逛街买年画、阖家贴年画、团圆赏年画,每一个环节都洋溢着快乐。


贴年画是过年的传统仪式之一。在这一天,全家人一起小心地撕下去年贴上的旧年画,沿着贴痕,再将精心挑选的新年画牢牢贴上。年画贴在门上的那一刻,年的感觉就来了。在一家人的盈盈笑意里,一段叫作“年”的时光被装扮了起来,也装点出新一年的缤纷生活。


如意富贵 图源:“浙江政协同心苑”微信公众号




在许多人的眼中,年味渐渐变淡了。那么,绚丽了千百年、热闹了千百年的年画,是否也在一点点褪色?新时代的年画又该如何重新上色?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


形式上,“刻版”但不刻板。技艺高深的木版年画或许令普通人望而却步,但打破形式桎梏的新年画完全可以与市井烟火紧紧相融。如义乌的年画市场主打“年轻化”,在鼠年推出“米老鼠”,在兔年推出可爱的卡通兔子,让年画“萌”了起来;再如金华市木版年画博物馆,运用AR、VR等技术,让年画里的人物在手机里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当然,还有更“平易近人”的新形式:年画拼图微信小游戏、年画体验类H5、年画贺岁动漫、年画音频故事课、年画微信表情包……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年画正在重回大众生活。


内涵上,升华但不“脱缰”。年画为祈福而生、因年节而热,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若要在春节舞台上重新拿回主唱话筒,就须把握这一关键点,同时创新话语形式,衍生出新的文化内涵。


比如,有网络红人创作了年画系列——“诸神复活”,喜神成为“脱单神器”,财神也有“一个亿的小目标”,考神保佑逢考必过……一系列创新点子,使传统年画穿越时空与当下需求接轨,顿时圈粉无数。


推广上,追求但不强求。不得不承认,如今,年画制作已演变为一种小众技艺,曾经“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繁华不复存在。如若过于执着年画普及、年画量化,或许收效甚微。何不尝试换个思路,通过衍生品这类大众文化来挽回年画在大众心中的地位,从而让传统IP在当代为更多人认知与共享。


当下,浙版年画推出年画挂历打入日常生活圈;杨柳青、开封、佛山等地则将年画引进电商平台,年神化身可爱的产品“导购员”;华为等知名品牌纷纷与年画联名,刷足了一波传统文化的存在感……


一张张年画,一句句“年话”。在华夏喜庆祥和的热土上,年画将支棱起这个时代鲜活、沸腾的年味。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年画里的“年话”

之江轩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