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ride为啥“更有性价比”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继Citywalk之后,Cityride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当下受人追捧的“新贵”。特别是随着春天的到来,Cityride热潮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充满活力的运动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桃红柳绿间穿梭。
Cityride不仅让人们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因而,也有很多网友说,“不是Taxi打不起,而是Cityride更有性价比”。那么,这一休闲运动为何会如此受欢迎?又能给城市带来哪些新气象?
骑友在舟山骑行 图源:“舟山群岛旅游”微信公众号
一
“Cityride”直译过来便是城市骑行。事实上,骑行的风潮并非今天才出现,1790年自行车诞生后,欧洲就渐渐兴起骑行文化。
当然,国人对此同样十分熟悉。毕竟所谓骑行,骑的工具就是自行车。流行于上世纪的“二八大杠”占据了不少“60后”“70后”的回忆,堪称那个年代的“国民神车”。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自行车保有量一度达到5亿辆,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家用汽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崛起,自行车“通勤王者”的地位才逐渐被取代。
虽然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角色逐渐淡化,但近两年,随着骑行风潮兴起,它又“摇身一变”,披上时尚运动的“新马甲”,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是中国自行车市场的“发展大年”。这一年,骑行热潮风靡全国,带动骑行品类销售火爆,从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从品牌推广到赛事运营,整个产业链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热度到现在仍持续不减,只需在社交平台上输入“春日骑行”等关键词,就会显示出众多帖子和视频。
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车,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除了少数是专业骑行爱好者,大部分人走的还是将骑行当业余运动爱好的Cityride路线。
在骑行爱好者眼里,Cityride有着比Citywalk和Citydrive更适宜的出行节奏。“走路太慢,开车太快,骑行的速度刚刚好”。他们用更传统、更绿色的方式,寻觅到了身边“隐藏”的美,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入所在城市。
二
那么,为何有这么多人对Cityride这项新晋的“网红运动”如此情有独钟?
“不期而遇”的惊喜感。对于城市中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言,平时的生活路径被固定在了家和单位之间,每天上下班路上的风景也大同小异。区别于两点一线的简单通勤,Cityride的路线则更加随机和多样化,也能带来更多新鲜的体验。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戴上耳机、踩上踏板,无拘无束地漫游在城市的巷弄间,流连于市井新奇有趣的细节中,或许在下个路口就会冒出一些新奇的事物:一杯冰爽的特调拿铁、一炉冒着热气的糕点小吃......在充满“人气”的小路上骑骑停停,这些无意邂逅的“小确幸”恰恰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大惊喜”。想骑就骑,想停就停,片刻的自由能治愈一天的疲惫。
极致纯粹的“性价比”。相较于派头和排面,如今的年轻人更推崇高性价比的生活,消费也向实用、适用和经济转变,而Cityride契合了大家的需求,不偏不倚地戳中了大家的“心巴”。作为一种零排放的出行方式,Cityride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为环境保护添一份力,也为受场地、装备等条件所限不方便运动的都市人群,找到了既能锻炼身体,又不用特意挤时间,还能变换运动场景的“三全”解法。
此外,骑行也可以选择不拼配速、不卷装备,投入多少由自己掌控。虽然“Cityride”这个词似乎带着精致小资的标签,但其实成本不高、操作简单,大家追求的就是“花小钱,多办事”的快乐。
社交平台的“神助攻”。潮流就像一阵风,而时尚的弄潮儿们是追风者,社交平台上的大量“种草”帖和分享帖为Cityride的风靡送上了一波“神助攻”,吸引了大量运动爱好者的眼球。比如,某平台连续多年发起“骑行友好计划”,集聚了一批“同道中人”,让Cityride的队伍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如今,该平台已经积累了350万+的“骑行”笔记和330万+的“自行车”笔记。
每逢周末或者工作日晚上,约上三五好友,解锁不同骑行路线和各种新玩法,在骑行中探索城市生活新乐趣,成为受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的生活方式。有网友坦言:“一个人可以骑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骑得更远。”
三
在Cityride风靡的当下,骑行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方兴未艾的新兴运动休闲方式,Cityride虽然备受追捧,但要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融入城市文化,进步空间还有很多。
如何让骑行更“畅通无阻”?鼓励骑行,需要给骑行者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除了开辟自行车专用车道、治理抢占自行车道行为等基本操作外,还要尽可能做好非机动车道的快慢分流。比如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使路口的信号灯更加智能,在骑行需求量大的路段给予自行车更好的通行权,让骑行者“纵享丝滑”。
在这方面,丹麦等国家或许能提供一些借鉴。比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早在1980年就通过了第一个自行车网络规划,此后又相继出台政策和规划,发展自行车交通,将之融入城市规划管理。
如何让服务更“无微不至”?在完善自行车骑行绿道、慢行系统、坡道防滑路面等硬件设施之余,骑行过程中的“软服务”更能让骑行者感受到“被照顾到”的友好体验。简单点的如停车、打气服务,稍微复杂点的如修车、清洗服务,驿站细微却实用的功能可以让一座城市稳稳立住骑行友好的“人设”,收获一波好感。
比如,杭州是许多骑行者公认的“骑行天堂”。被誉为杭城“最美骑行道”的闻涛路,就在沿途设置了驿站,提供咖啡、简餐等服务,途经的骑行者不仅可以在此歇脚,还能享受片刻的休闲。
如何让骑行“不只是骑行”?骑行文化与城市土壤的融合,需要“跳出骑行看骑行”。骑行运动具有随走随停、时间自由、线路较长等特点,利用这些优势把城市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装进一条条骑行路线,让它们串联起散落的景点、村落等旅游场景,在打造可观可感可触摸风景带的同时,带动其他业态同步发展。
像舟山的“星辰大海”骑行路线囊括了“千岛之城”迷人的海滨风光、渔港风情、古城要塞等精华,日常的海岛骑行已经吸引了很多骑友,每年的环舟山自行车骑游大会更是骑者如云。骑行之余大家也会选择多停留几日,深度体验海岛之美,免费的旅游宣传成功让整座城市都“蹭”到了热度。
趁着春暖花开,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ride吧,去探索每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感受城市的温度和脉搏,在车轮的转动中再做一回勇往直前的“追风少年”。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