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钱包还好吗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个月刚买的游泳健身“店庆卡”,这个月再去已经连设备都被搬空了;几周前才为孩子报了兴趣班,等到开课的时候培训机构却“不翼而飞”了;趁着兴致去美发店升级了VIP,心情美美想去剪个新刘海时却发现店铺关门了……
此时你一定很揪心,走法律程序吧,要和商家扯皮,劳神费力不划算,只能自认倒霉。但同样的“配方”换个项目,你很可能再次中招。这一切的背后,可能有一只不可忽视的“黑手”——职业闭店人。
那么,何为职业闭店人?危害几何?又该如何整治?
一
所谓职业闭店人,实际上就是专门帮助不良商家关闭店铺、逃避债务的职业群体。他们生存于预付费市场,为经营不善的商家提供闭店、跑路、善后等“一条龙”服务,操作手段专业且隐匿。具体来说,其主要伎俩有这样几种:
伎俩一:精准锁定,万里挑一。他们是能够嗅到商机的“猎狗”,在美容美发、餐饮娱乐、教育培训等存在预付费项目的领域寻找需要“帮助”的老板。更有甚者,在网上售卖29.8元的“安全闭店教程”,吹嘘可以用合法合规的途径帮助经营者“放心失联、安全跑路、止损上岸”,明目张胆推销自己的“闭店服务”以谋取暴利。
伎俩二:更换法人,偷梁换柱。职业闭店人会在极短时间内将公司法人更换为没有偿还能力的“背债傀儡”,如偏远山区的老人,甚至是绝症病人等。比如,今年3月底,因“停业几天前还怂恿家长充值”而冲上热搜的某早教机构,其多个地方主体公司在1月就陆续把法人变更为农村老人。
伎俩三:串通一气,低价促销。有的职业闭店人和商家建立“搭档”关系,合起伙来坑骗消费者。商家看似一切照旧、正常运营,实则在悄悄转移物资,然后让“错过再也不会有”“有史以来最大优惠力度”与节假日、店庆、周年庆等来一场完美“邂逅”,在“临终”前大肆忽悠消费者原地办卡,将坑害人数精准拿捏在几百人以内,把单人损失“恰到好处”地控制在几千元以内,让人告也不是,不告也不是。
伎俩四:一夜关张,金蝉脱壳。在完成上述操作以后,职业闭店人“稳坐钓鱼台”。他们在面对客户质疑时,态度看似极为诚恳,说一堆拖时间的空话废话,如“正在制定退款计划”等。待磨去了消费者怒发冲冠的上头劲,事情自然不了了之。遇上个别极其较真的,他们甩出一句“去告吧,官司肯定是你们赢,去找法人要钱吧”,便“高高挂起”,让消费者陷入“无解”的死循环。
相关报道截图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二
市场经济中有“两只手”,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两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但职业闭店人犹如一只“隐形黑手”,打破了市场的宁静与平衡,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视。
最为直接的是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职业闭店人怂恿不良商家利用所谓的“大促销”“打骨折”“手慢无”等手段来诱骗顾客,虚实难辨、迷惑性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中招网友就吐槽,“门店耍无赖,消费者只能无奈”“退费无门,投诉更无门”。
与此同时,商业生态链和市场正常竞争秩序也必然遭到破坏。在职业闭店人的搅局下,踏踏实实做生意的商家们也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应对这些不正当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冲击市场秩序。
当职业闭店人可以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在天罗地网中“游刃有余”,法律的权威也将遭到挑衅。他们的操作看似是钻空子帮着逃避债务,实则是打了法律擦边球的合谋诈骗。比如,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年龄超过多少岁的老人不能办公司、企业,其本意是为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却被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
肉眼不易察觉的是社会信任被削弱。在商业活动中,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也是市场秩序的基石。但职业闭店人的存在就像一颗毒瘤,使得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变得十分脆弱。有人甚至调侃:“哪家店开始大力推销预付费的充值卡了,而且优惠力度非常大,那就离关门不远了。”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任由职业闭店人长期为所欲为,商业道德、契约精神都将形同虚设,将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图源:视觉中国
三
当前,惩治“巧取豪夺”的职业闭店人势在必行。面对这帮嚣张跋扈的“狗头军师”,如何拿出釜底抽薪的办法?笔者想到了三个关键词。
“中间商”。有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在预付费行业,资金安全最受消费者关切,也最容易出问题,那么该如何重构信任、确保资金安全?找到值得信赖的“中间商”尤为关键。比如,探索建立健全资金安全监管机制,将预付款转至指定银行存管账户,并附上相关合同约定,这样的话,经营者对预收资金能够按要求支取,消费者面临的潜在风险也会大大降低。当前,北京等地方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将“7天冷静期”正式入法,7日内“未开卡”的消费者有权要求退卡,商家应当如何退款、退多少、何时退也都有了明确规定,此类做法有值得借鉴之处。
“紧箍咒”。法律是不断完善的实践。实际上,近年来针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一直在不断细化。比如,将于今年7月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就对经营者约法三章,强化了订立书面合同、按约履行、事中告知等三重义务。随着相关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的“绳索”收得越来越紧,那么消费者的权益就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职业闭店人就不敢为所欲为,想“安全跑路”的闭店商家也将“无路可跑”。
“防火墙”。斩断职业闭店人的生存空间,还需要在源头上多下功夫。不符合常理、短时间内多次变更法人的现象,值得相关部门高度警惕,多留个心眼、多把几道关。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举报奖励、联合惩戒、媒体曝光等机制,都有利于形成强大威慑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对于消费者而言,时刻要切记老话一句,“天上不会掉馅饼”,迎头砸来的一般都是陷阱。面对“诱人”折扣时筑牢心理防线,擦亮双眼,增强风险意识,详细查看商家经营历史、口碑评价以及相关信用信息,审慎掏腰包,才是理智的做法。
职业闭店人赚的是黑心钱,钻的是法律漏洞,搅浑的是预付费市场的水。魔高一尺,更需道高一丈。当全社会形成对职业闭店人“人人喊打”的声势,不良商家也就会绝了从债务漩涡全身而退的歪心思,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闭店人也将早晚凉凉。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