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最近,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满屏的绿意映入眼帘,成了这部剧爆火的标签之一。有网友直呼,“草原是绿的,河水是更绿一些的绿,高处的森林则是蓝一样的绿”“想去阿勒泰的欲望达到巅峰”……一定程度上而言,游客涌入阿勒泰的动力,正是源于对“绿色”的向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的旅游理念和出行需求也在升级。近年来,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在各地逐渐兴起。据《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5.31亿人次。不禁要问,绿色旅游有哪些“打开方式”?它又缘何受到现代人的青睐?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照 图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近两年,随着旅游热回归,不少“网红城市”先后涌现。各地为了站上“流量风口”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网友调侃,“这届文旅真是杀疯了。”在各地文旅竞相开“卷”之时,绿色旅游则成为了另辟蹊径的新方向。该如何理解绿色旅游?笔者以为,大众参与绿色旅游有很多方式,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比如,品尝地道食材。你是否听说过“食物里程”这个概念?它指的就是食物从原产地到餐桌上的距离。“食物里程”越长,意味着在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就越多。旅行时选择品尝当地和当季的食物,既是对味蕾的犒赏,也是减少“食物里程”、为地球减负的一个“妙招”。比如,选择低碳出行。在绿色旅游中,低碳出行是重要一环。现如今,为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成为受欢迎的短途旅行出行方式。而随着高铁网更密更广,“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了许多游客的选择,不仅速度够快,也足够“绿色”。比如,倡导绿色消费。许多旅游目的地都推出了与“绿色”、环保相关的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绿色旅游的魅力。像在一些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就可以参加植树造林、野生动物保护等志愿活动。而在旅游时,一些游客也逐渐倾向于选择购买环保纪念品、避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是在为绿色旅游做出贡献。
骑行爱好者在诸暨市赵家镇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参加健身骑行活动 图源:新华社
当前,人们愈加清晰地认识到,绿色旅游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一条重要赛道,且潜力巨大。前段时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旅游。不禁要问,放在整个文旅的大盘子当中,绿色旅游有何独特之处?发展绿色旅游,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呢?先说“可持续”。《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记载,2006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调研当地农家乐发展情况。他告诫当地村干部,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要有好的生态环境。如今,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逐渐成为“主色调”之一,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等成为风口,因绿而兴的故事不断书写。比如,“千万工程”21年,浙江山乡发生精彩蝶变。借此优势,浙江又持续多年推进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目前全省景区村、镇、城覆盖率分别超56%、77%、95%,许许多多的村庄成了绿色富民的家园。浙江的做法,正是发展绿色旅游的一种有益尝试。再说“人”。对游客来说,绿色旅游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体验。从“躺平式旅游”兴起到“特种兵式旅游”火热,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加看重的是,旅游时自己的内心能否与外界环境达到契合。比如,近几年,沉浸式旅游流行,游客的旅游方式不再是“白天看景、晚上睡觉”,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文化、享受体验。发展绿色旅游,也符合人们在山水中寄情、安放身心的需求。最后说“良性互动”。绿色旅游是文旅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冲突相对较小,是名副其实的高附加值产业和富民产业。如今“新宠儿”乡村游的火爆证明,既能“看得见山水”也能“记得住乡愁”正是游客“向往的生活”。绿色山水治愈心灵,乡土风情寄托思绪,满足了旅游者远离喧嚣、愉悦身心的需求,也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舟山普陀区螺塘线“最美公路”沿线景观 图源:视觉中国
当“绿色”与旅游激情碰撞,打开了宽广的想象。然而,这场“双向奔赴”没有完成时。两者如何更好地牵手,开启更美好的“诗与远方”?笔者认为,至少需要用好“三支笔”。“创意之笔”。搞绿色旅游不能“坐吃山空”,不能翻来覆去都是老套路,而是要“老树发新芽”“旧绿焕新绿”,不断把新理念、新故事、新元素植入到景区中,用“创意之笔”描出“新色”。比如,景宁畲族自治县悬崖上的天空之城,原来就是一个采铁矿石的巷道,铁矿石不能再开采了,就改造成了矿坑民宿。游客在此游玩,可欣赏矿山的景观和文化,也可体验畲族风情和美食。此类变废为宝式“爆改”的创意,把年轻态、时尚感、科技范植入好山好水,让绿色旅游再焕新“绿”。“点睛之笔”。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绿”,打造高品质的绿色旅游体验,不能靠简单粗暴的“复制”模仿,而是要因地制宜,找准自身特色、靓色。当下,“村咖”、生态民宿等的兴起说明,文旅品牌正在成为高质量旅游的风向标,也成为人们角逐绿色旅游赛道的重要竞争力。这启示我们,有时候点燃一个“爆款”,缺的不是资源,而可能是一次对特色的挖掘、一个独特标识的提炼,又或者是一招将资源与品牌进行相互转化的“绝技”。
安吉的云崖瀑布咖啡,游客络绎不绝 图源:“安吉发布”微信公众号
“人文之笔”。当下,人们对绿色旅游的期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领略自然之美,反而更加期待感受人文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绿色旅游中融入更多的文化资源,让人文乡村与绿色山水进行良性“互动”,这场“碰撞”才能愈发热烈。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绿色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让旅游有“绿色”更有“流量”。比如,浙江文化源远流长、赓续有脉,山中有庙宇,水上有古桥,可谓是一方山水有一地文化。浙江人正在“唤醒”这些文化资源,转化“活化”频频出招。近年来,浙江省连续发布“全省示范级文化和旅游IP”,其中就包括了神仙居、德清洋家乐、富春山居、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等一系列兼具自然与人文之美底色的旅游IP。下一步,会有更多有灵魂、有内涵、有品位的文旅精品。“绿色”+旅游,描绘出新风光、新景致。我们一边见证着绿水青山的“颜值”不断转化为文旅产业的“价值”,一边又见证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逐步形成: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了文旅产业的品质,而高质量的文旅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这种正向“循环”,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在深层次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享受的追求。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话由心生》一套。你所理解的绿色旅游是怎样的?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