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该散散“班味”了

金轩 浙江宣传
2024-09-08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高铁地铁里都是‘班味’”“‘班味’根本藏不住”“沾染上‘班味’,这辈子都去不掉了”……“班味”二字让不少年轻网友产生了深深共鸣。


所谓“班味”,说白了就是一种上班之后无法消散的疲惫感。不少网友还晒出“工作前VS工作后”的自拍对比图:上班前活力四射,上班后形容枯槁。强烈对比之下,消散“班味”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口中的“刚需”。


那么,“班味”为何会成为一种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这浓浓的“班味”该如何消散?


不少网友表示京沪高铁上“班味”很浓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班味”到底是一股什么味?从普通网友单纯吐槽上班后的身心俱疲,到有医学类博主开始从专业角度论证“班味”的科学依据,得出了诸如“炎症体质”等结论,网上对其描述五花八门。


有网友还对各行各业的“班味”做了总结。比如媒体人有“宇宙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媒味”,“教师”有“逢人就想为人师”的“师味”,医生有“需要随时随地看病”的“医味”……其实,“班味”并不是天然的贬义词,而是工作留在每个人身上的某种痕迹,是客观存在的。大家现在调侃的只是“班味”过浓了。


很多观点对于“班味”浓的界定离不开以下关键词:“身体疲惫”,高强度的工作和通勤,导致大量精力上的消耗,这是让人沾染“班味”的最直接因素。“精神内耗”,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心情,让人心累,但又无处躲藏。“选择焦虑”,“天天想离职,月月却满勤”,有人无论如何抱怨,到头来还是要“为五斗米折腰”。


一身去不掉的“班味”,让不少年轻人改变了生活习惯,形成了很多网络上的“名场面”。比如上班刻意扮丑、随意穿搭,下班精心打扮、过精致生活;上班情绪暴躁、怼天怼地,下班表情木讷、放空自己。


从初入职场的满怀期待,到逐渐习惯上班的节奏却又感觉前路漫漫,再到后来工作久了,感到职业倦怠,但面对赚钱养自己的重担,还是得咬牙坚持……这些状态,其实是部分打工人在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不同阶段有不同“班味”,但相同的是“浓度超标”。


办公室 图源:视觉中国




上班本是按劳取酬、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为何成了沾染一身“班味”的源头?网络里关于“班味”的讨论,其实也折射出了当前职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比如逐渐内卷带来的失衡。网上不少打工人都会晒出这样的场景:加班到家,洗漱完本该在晚上11点前睡觉,但总觉得一天的时间都被工作占据,很不甘心,于是在床上开启了“报复性熬夜”。结果不仅精神没有放松,身体也没得到休息,第二天再次带着一身疲惫踩着点上班,导致状态不佳、效率低下。如此不断重复,逐渐形成恶性循环。这类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失衡,总是会如针一般时不时扎进打工人的心,使得打工人身上“班味”难散。


比如不良职场文化的侵袭。在职场中,“鞭打快牛”“小马拉大车”等现象并不罕见,“能者多劳”成了“能者过劳”,有时还可能“能者白劳”,最终导致“能者多怨”。在部分不健康的职场文化干扰下,少数公司形成了“能干不如能说、能工作不如会包装”的不良风气,这种状况正在消耗很多年轻人的工作热情。一方面要应付不合理的工作安排,能干活就要一直干,被层层加压各种任务;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个别领导的PUA和各种虚假承诺。由此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让人即便下班了也很难甩开。


比如理想现实相碰撞的内耗。在职场上,理想与现实常常出现碰撞。尤其是当工作内容与自己想象有较大出入,或者为了谋生不得已选择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时,理想的丰满愈发衬托出现实骨感,对职场的失望、对当下的不满总会在内心反复拉扯。少数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由于无法克服现实的落差、工作上的不快、生活中的不悦,便产生了精神内耗。




“班味”带来的疲惫感为何难以消除?这也是很多人在追问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年轻人想要躺平或者懒惰,而是大家都怀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工作和生活的界线能够相对泾渭分明。


“班味”该如何解决,这不仅是网络里抱怨“班味”的年轻人的个人问题,也是事关千家万户幸福的社会问题。打造健康的职场环境,同样事关社会发展。对此笔者有三句话。


年轻人在露营 图源:新华社


抱怨之后,学会和解。在网上敲键盘抱怨“班味”是很多年轻人舒解情绪的一种方式,对于这种现象,社会各界不妨宽容以待。而年轻人在抱怨完之后,也可以尝试提升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来治愈自己。


比如离开严肃的工作环境,在优美的风景中来一场Citywalk;在回家后为自己准备一顿美食或者泡一个热水澡,让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切割”具有仪式感,等等。在生活中,学会将工作带来的压力“轻拿轻放”,不啻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有效方式。


捋平内卷,达成共识。对于很多人来说,“班味”都是卷出来的。这种卷很多时候是无意义、低维度的内卷。上班,本不该成为贬义词,但面对各种低效率重复的劳动,人们可能会产生想要短暂逃离的念头。少数用人单位习惯于将员工忙碌的样子当成业绩,用内耗去展示偏离轨道的发展,并为之沾沾自喜。


其实这种流于形式的“努力”和“发展”,带来的是用人单位与打工人的“双输”。而想要实现“双赢”,各个方面还是要形成共识。尤其对前者来说,减少无效内卷、加强人文关怀,是需要持续倡导的职场文化。


职场管理,该多“用心”。“班味”不是简单的“叫苦叫累”,更多情况下是职场人苦中作乐的自嘲。但自嘲归自嘲,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用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该休的假休足,把该下的班下了,把该给的补贴补到位。


相信如果打工人的正当权益都能得到维护,“班味”肯定能够甩掉。用真诚贴心的管理模式,将打工人当成重要的伙伴,才能让他们摆脱“冷气”,找到工作的意义。


“班味”让人烦,但工作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一环。应对压力,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也需用人单位多关心。这样一来,浓浓的“班味”才有望逐渐消散。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