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摸鱼”为啥也不快乐

嘉轩 浙江宣传
2024-10-0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带薪emo”“带薪聊天”“带薪在工位发呆”……类似这样的行为,被职场人调侃为上班“摸鱼”。有人说,上班时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大概就是“摸鱼”了。


“摸鱼哲学”盛行的同时,也有不少“摸鱼一族”表示“心很累”。网络平台上,“‘摸鱼’并不快乐”等话题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年轻人现身说法,“努力不一定会被看到,但摸鱼一定会”“一边戒不掉,一边很懊悔”。


那么,“摸鱼”到底快不快乐?它为何令年轻人感到矛盾?


图源:视觉中国




“摸鱼”,取自“浑水摸鱼”一词,随着职场文化的发展而衍生为一个特定流行语,特指在工作时间里开小差、偷懒等行为。


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摸鱼攻略”让人忍俊不禁。比如,掌握好职场人必知“划水专用快捷键”,面对老板的“突然袭击”,可以秒速切换到工作状态;修炼成喜怒不形于色的“表情管理高手”,时刻都能呈现出严肃的思考状态;搜罗一堆废旧文件摊在桌子上,戴上耳机悄无声息地听个有声小说,等等。


同时,部分网友也找出了诸多“摸鱼有益”的论据。比如,苏轼在贬谪之地“吃喝玩乐”,却写出了千古名篇;还有刘慈欣上班“摸鱼”,却写出了科幻巨作《三体》等。


不禁要问:为什么“摸鱼”在职场上流行?


一方面,“996”“007”等加班文化盛行,24小时“超长待机”成为很多“打工人”的常态,尤其是面对少数用人单位无效加班、内卷竞争等现象带来的超负荷压力,“打工人”需要通过“摸鱼”找到一个疏导情绪的出口,在忙碌中喘口气;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少数人“摸鱼”可能是因为自身工作量不够饱和,或是躺平心态催生下的一种“消极怠工”。


在笔者看来,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摸鱼使我快乐”更多只是一种自嘲,他们虽然天天把“摸鱼”挂在嘴上,其实内心始终不甘愿就此躺平、游戏人生,身体还是很诚实地工作着、奋斗着。


网友们讨论职场“摸鱼”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不少网友认为“摸鱼”心态是一种“积极心理”,是工作中的正当调剂,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摸鱼’其实并不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可能来源于以下几种心理。


比如,“偷感”带不来心安。有人这样描述“摸鱼”的感受:“每时每刻得装忙,还提心吊胆怕被发现。”这种“无实物表演”其实也属于情绪劳动的一种。不忙却要假装很忙,同样会消耗精气神、加剧工作倦怠。


时刻观察周围的“风吹草动”、装一天的“扑克脸”、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人,看似没有在工作,但其实情绪劳动已经超负荷,实际上,这种“工作状态”比起全身心投入工作,可能更容易让人感到疲惫。


比如,拖延加重了焦虑。正如有人说:“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暗中标好了价码。”本以为“摸鱼”是“得一寸便是一寸”的快乐,但不理想的工作绩效与无处不在的同辈压力,会使我们陷入更深的自责与焦虑。从实际角度来看,“摸鱼”一时爽,但随着“DDL”不断迫近,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拖得越久,反而越容易着急忙慌。


比如,逃避消解了意义。有些“摸鱼”行为是对无效加班等情况的“无声反抗”,这可以理解。但过度“摸鱼”背后,也可能存在逃避工作、抵触工作的心理,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团队合作,一定程度上还会间接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找不到自己在职场的价值,看不清自己在团队的定位,甚至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无价值感”。


图源:视觉中国




“快跑”起来挺累,“摸鱼”似乎也并不快乐。如何才能摆脱两难?笔者想到三句话。


与其“反摸鱼”,不如“正反馈”。有报道称,为了对付“摸鱼一族”,少数企业用上了“反摸鱼”手段,比如在厕所安装计时器、监控员工工作电脑、安装自动跟踪摄像头等,引发不小争议。实际上,在高压的职场环境中,一些“打工人”的休息时间被不断压缩,选择“摸鱼”,也是他们在变相地找回被挤占的时间与空间。在笔者看来,这些“反摸鱼”的办法并不人性化。


其实年轻人憧憬的,或许是既有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勇气,也有忙里偷闲、善待自己的自由。因此,用人单位也应考虑,是不是任务分配不合理,才引发员工“软抵抗”;是不是考核太严厉,缺少了人性化;是不是无效加班太多,才诱发员工“划水”“摸鱼”……少一些指责和控制、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创造更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既能“拉满弓”,也会“松松弦”。现实中,有人“摸鱼”荒废了工作,也有人“摸鱼”治愈了自己,这取决于如何看待“摸鱼”。如果把“摸鱼”作为高压工作中的短暂“gap”,通过稍稍休息以便更高效地投入工作,那么这“鱼”摸一摸也无妨。正如有人提出,在工作与工作之间,即使是不超过十分钟的“微休息”也能起到作用;而如果把“摸鱼”作为逃避工作、消磨时间的“消遣”,那么这多数时候不仅无法真正让自己舒心,反而会让问题越攒越多、负担越来越重。


有人说,弦不能放得太松,也不能绷得太紧。不妨试试职场中流行的番茄工作法、“To do”清单管理等,在专心工作一段时间后,短暂给自己放空一会儿,再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许能在“干得好”和“玩得好”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对于“摸鱼”,自洽还是自扰,往往取决于“打工人”自己。压力之下,与其“低效假装勤奋”后再“心惊肉跳地追赶DDL”,不如在张弛有度中修炼一颗平和稳定的心,掌控好时间与节奏、安排好工作与任务,用“全力以赴”的努力,换取“心安理得”的放松。或许“头脑风暴”后的一杯咖啡,高强度输出后的一次放空,工作圆满完成后的一种成就感,更能令人愉悦。


人生海海,逐浪之余,偶尔“摸鱼”其实也无伤大雅,只要不消磨掉乘风破浪的勇气与迎击风雨的能力。毕竟有时候,不疾不徐才能走得更远。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