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不能“为值而值”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国庆假期即将开始,趁着秋高气爽,不少人准备“放松心情”“放飞自我”,奔向诗和远方。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觉得,“快乐的假期不快乐了,因为假期未到,值班表已来”。前段时间,多地清理无实际意义的值班值守引发热议,也让舆论关注到“值班”这一话题。
节假日值班,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部分工作在非工作时段井然有序地运行,同时也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够及时应对。然而在少数地方、一些单位,“一刀切”式强制值班成为常态,脱离了实际工作需要,悄悄“变了形”“变了味”。
那么,值班虚化泛化的问题表现在哪里?又该如何破解?
一
有人说,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公安、消防、交通、应急等部门,越是到了节假日,弦绷得越紧,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地球不爆炸,他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他们不休息”。
不可否认,值班,特别是一线岗位的值班,作为处理应急情况的“第一道关口”不可或缺。值班制度是有效应对紧急突发情况的合理安排,也是保障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但也要看到,基层值班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确实还存在部分不合理之处,甚至受到基层干部诟病。
比如,“没苦硬吃”式值班。有的非一线部门不直接面对紧急情况,非工作时间也没有服务对象,却还是安排了全员轮班值守,而且频次颇高。除了在人力配置上不科学外,值班形式也稍欠灵活。曾经,“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为应对紧急状况、突发事件,有必要安排专人现场坐班,以便及时响应。但如今通讯发达,还把大量人员“钉”在办公室里,显得不够合理和人性化。
比如,“走个过场”式值班。少数部门为了值班而值班,一些基层干部虽然被安排了值班,但只是形式上的打卡签到,实际上不承担任何实质性工作,也没有必须处理的事务。有人因此自嘲“今日值班一切正常,楼道正常、桌椅正常”“所谓值班,其实就是坐在办公室耗时间,只能玩玩手机发发呆”。
比如,“自我加压”式值班。有的地方把值班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粗暴地把值班多少与工作态度好坏挂钩,甚至不断自我加压,“上级不要求值,下级也要值;上级要求值,下级拼命值”。此外,少数基层单位为了彰显“功劳”“苦劳”,要求无关人员陪着领导“干耗”“空等”,把值班当“陪班”,看起来是积极作为,实际上是“内卷”作秀。
二
对于上述可气又可笑的行为,要说相关单位自身意识不到问题,恐怕很难让人相信,那为何还会“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理?
比如,“出事与我无关”的脱责心理。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担心上级随机抽查并问责,只好在值班上严阵以待,明知有的值班无事可做,但心想“万一出事要我担责怎么办”,因此不敢贸然取消无意义值班,还有的即便上级未作硬性要求也要安排强制值班,将值班人员涉及范围扩大。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看似重视,实则不负责,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
比如,“没功劳有苦劳”的邀功心理。某些情形下,一些基层单位明知强制在岗值班没有必要,但为了向上级表明态度,打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人设,在本可以灵活安排值班的情况下让不少干部到位,于是原来不用值班的干部也不得不跟着“卷”。比如防汛期间,上级要求部分值守,个别单位自行加码,强制要求全员在岗。
比如,“他们值我也值”的跟风心理。有些非一线保障性单位未必一定要值班,但看到其他兄弟单位设置了值班制度,担心“不值班的话上级认为我们不作为怎么办?”于是盲目跟从,“大家值我们也值,反正没啥损失”,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这种不考虑实际情况强制值班的做法,实际上属于资源错配,可能导致人力物力浪费。
三
其实,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并非缺乏奉献精神,只是不合理的值班安排让他们产生了一定想法。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大家丧失工作热情和动力,影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四点看法。
该值的班高效值。值班是为了更好进行统筹调度,为了及时应对紧急突发情况,为了满足群众的急切需求,一些单位尤其是公安、应急、交通等部门,有必要常态化开展值班值守。对此,要将人力物力等资源向这些应急处突部门倾斜,全力保障其运转,确保值班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让基层干部从中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不必要的未必值。每个基层单位和岗位承担的职能不一样,对于一些不涉及突发应急任务、不直接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单位,应当鼓励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制定和执行值班制度,允许采取更为灵活的值班方式。比如,在基层乡镇,一些干部家住村里,“有事一喊就到”,是否有必要24小时都留守村部?
值班多的合理补。少数干部“五一”值完“端午”值,“端午”值完“中秋”值、“国庆”值,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对此,要在制度层面明确补偿措施并落实到位,充分保障值班干部的权益,能补休的补休,能帮助的帮助。比如,有的单位明确了值班人员补休、调休的权利,有的社区为值班人员开设了子女托管、老人走访服务,还有的单位针对常年参与值班人员开展家访活动。
让人用心暖心值。在值班过程中,个别单位动辄“问责先行”的风气也应当改进。比如,一些部门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基层干部待在监控范围内,否则就要进行追责问责,这些都不免让基层干部心生芥蒂。开展问责需要实事求是,综合各种因素考量,既要科学、审慎,也不能“小题大做”,在保证精确度的基础上达到服务到位、督促整改的目的。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置值班制度,是破除基层形式主义的应有之义。基层干部是值班任务的“主力军”,也是许多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在节假日坚守岗位,无法好好休息,也不能好好地陪伴家人。不能也不该让他们陷入无意义值班的泥淖中,而要值真正有需要、有意义的班。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