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与“安”如何并进

湖轩 浙江宣传
2025-01-01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前段时间,浙产电视剧《爱在平凡》在央视播出,剧里织女镇的原型就是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这部主要讲述基层治理难题的电视剧,让不少基层干部直呼“这些场景太熟悉了”,也有网友觉得“内容很现实,戳进了心里”。


在浙江,类似织里镇这样的经济强镇很多,电视剧中所反映的难题,同样也是很多经济强镇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让“富”与“安”齐头并进?


吴兴大道及两侧商业综合体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诞生了众多以特色产业集群为特征的经济强镇,如影视城横店、电器城柳市、童装城织里等。


虽然产业各不相同,但作为镇街一级的基层组织,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一直是个难题。


一方面,流动人口多,众口难调。产业发达的小镇,必然有大量的流动务工人员。还是以织里镇为例,3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生活着47.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占比超过了80%。由于流动务工人口多,曾经房屋租赁、劳资纠纷等问题高发。


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虽然住在一个小区,但因为来自天南海北,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相处时难免出现一些摩擦。人员结构的复杂,也让社区治理难度直线上升。


而且,小镇就这么大,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有限,人多了,人均享有的资源自然就被摊薄了。比如小区停车问题,分配车位按照户籍来还是按照住户来,就很容易引起纷争。


另一方面,基层组织人手紧张、责任过载。人口规模越大,服务诉求也越多元,但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数量配比却不一定会因此增加。据媒体报道,有的人口超两万的大型社区中,专职的社区工作者人数都不到20人。


人手比较紧,但要做的事情仍旧是一箩筐。比如一名网格员,既要多跑工地保证项目平稳安全施工,又要常去商户、企业走一走看看大家有什么烦心事、安全隐患有没有消除,还要多和居民聊聊天,家里有几口人、出租还是自住等都得心里“门儿清”,才能在做工作的时候“人儿熟”“事儿顺”。


在做事的过程中,执法也是一个难题,因为执法权常常在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但执行者却是乡镇。


人少事多、权小责大,一旦基层疲于应对,就容易造成“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问题,令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织里镇社会治理中心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织里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研。他说,人民调解为人民,化解矛盾促稳定,这本身就是建设“平安浙江”要抓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


较大的工作压力和不匹配的基层人力,撞出了强镇基层治理的难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基层干部在上下交错的“夹缝”中,也想方设法闯出了不少破难的新路子。


比如,群众的难题请群众一起解决。老百姓最能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担心什么,有时候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就能把问题一起解决了。来织里创业、做了20年童装生意的徐维丽,生活富裕了,她并没有忘记创业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爱管闲事”的她,组建了“平安大姐”工作室,“用‘他乡遇故知’的情义化干戈为玉帛”。


在浙江,诸如舟山“东海渔嫂”、义乌“洋娘舅”、杭州“武林大妈”等志愿者群体,在土地征迁、反诈宣传等一系列工作中发挥了大作用,成了基层治理工作的“最强辅助”。如此一来,基层治理的队伍力量也多了一份额外的支持。


比如,把服务送到“最后一公里”。如今,光发展经济可不够,怎么把产业集聚和环境宜居平衡好,怎么让企业和人才想进来、想留下,成了社区治理的新问题。


精细化服务或许可以成为答案。如《爱在平凡》中正阳广播的原型就是织里镇的王金法广播。50多年来,王金法用方言俚语的方式,向老百姓讲他们能听懂的新政策。将政务服务从区县下延到了镇街甚至社区,让助企事项走进了产业园区,老百姓现在一出门就能办事,基层服务向“最后一公里”不断延伸,很多矛盾也就化于无形了。


比如,“智”理让治理事半功倍。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互通和资源的高效对接,例如精准绘出居民人口流动的“电子地图”,像电瓶车被推进电梯等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被监测发现,将风险扼杀在源头。


以“浙里办”为龙头,“全域数字法院”“数字检察”“公安大脑”“浙江解纷码”等数智应用接连出现,覆盖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更多领域,辖区居民很多事情不用出门就能办。可以说,数智化这根“绣花针”,穿起了基层治理中纷繁杂乱的“千条线”。


织里镇“平安大姐”工作室志愿者对纠纷进行调解 图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曾有乡镇干部这样形容基层工作:“‘自上而下’布置工作时,往往任务重、时间紧,‘自下而上’推进工作时却人心散、头绪多,乡镇就处在这起承转合的中间。”


如同齿轮般连接起上下的乡镇,需要时时维护,才能让社会治理这部机器运行得更顺畅。口袋富裕了的经济强镇,如何升级起承转合的齿轮,笔者认为,需要平衡好三对关系。


“利”与“义”。浙江人自古崇尚“义利并举”。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很重要,经济强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富民厚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比如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以此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之间的凝聚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小镇高质量发展。


“情”与“理”。有专家指出,“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其中,“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基层治理说到底是做好“人”的工作,因此需要“情”与“理”相结合。每个人的生活状况、受教育程度、心理偏好等都有区别,面对一些纠纷,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以“情”化解的,不妨多一些沟通和包容,必要时再以“理”服人。在小镇、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更近,把握好“情”与“理”的尺度,也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从而更好地疏通基层治理的梗阻。


“纵”与“横”。经济再发达的小镇,在社会治理的行政版图上,始终还是一个镇。服务管理、政策制定、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往往会受限于权限,或是无法到边到底,或是存在信息误差,或是缺乏足够人手。因此,除了广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还需要上级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给干实事难事的基层干部更多包容,让基层政府“喊得动人”“干得了事”,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安居和乐业密不可分,经济强镇的未来之路上,“富”与“安”缺一不可。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