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1分好片,强烈推荐给青春期孩子看


如果要问我,青春期的孩子推荐哪部电影,那《怦然心动》,肯定是不能少的一部。


这部电影,我在16年6月写过影评,时隔多年,再重新翻出来分享下吧。

将近240万人,打出9.1分,可见它在观影者心中的地位之高。

片长:90分钟   

语言:英语中字

适合9岁+

观看频道:腾讯视频


这是一部让人心动的少年纯爱电影,一棵树,一对小孩,特别简单的故事,却讲的荡气回肠

男主布鲁斯像莱昂纳多:



女主朱莉有娜塔莉波曼:


导演采用双线结构、视角切换的形式拍摄,通过一个看俗套的爱情故事,来展开男女主角的内心成长之路。

女孩朱莉:从最初的怦然心动到大胆追逐,再到失望迷惑,直至看清释然;

男孩布鲁斯:从最初的厌烦朱莉,再到懦弱、逃避,最后逐渐发现朱莉的特有光芒,而怦然心动,转而改变自我,挽回芳心。

当然,这次我向你们推荐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它令人砰然心动的爱情主线,而是我反复看了N遍之后,被深深吸引的是剧中有关家庭教育与亲子相处模式的种种细节。



朱莉生长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妈妈是家庭主妇,爸爸是个没什么名气的画家。

家人为了照顾弱智的叔叔,节衣缩食,甚至连打理花园的钱都没有,但朱莉却拥有许多现在所谓“富养”教育之下的品质与气质:



她纯真可爱,却又热情大方,碰到喜欢的男孩就勇敢去追


但当家人遭受对方侮辱,她也敢于表达愤怒与拒绝,独立而充满自尊



生活中,她爱思考,常常自省,去伪存真



她爱自然,爱劳动,鞋上沾满鸡屎,却满脸笑容



爬树远眺,只为完整的欣赏田野与朝霞



更重要的是,虽然生活清贫,她却依旧以家人自豪,知足快乐......


到底是怎样的家庭培育出这样完美的孩子?


就从朱莉的家庭教育,谈谈“精神富养”的那些事吧。



01
富在信任

影片中,朱莉的父母总能及时体察女儿的情绪,面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奇怪行为,他们选择的不是责问与愤怒,而永远是倾听与理解:


片中朱莉为布鲁斯扔掉她送去的鸡蛋而黯然神伤,爸爸关切问候,朱莉却不知如何开口,妈妈便握住女儿的手,真切地说道“没事,宝贝,你可以和我们说说”。

言下之意正是你不用顾虑,我们不会评价指责你,只是真诚地想要关心你。


正是有这样温暖与值得信任的父母,电影结尾处,当朱莉差点被布鲁斯当众亲吻。

而尴尬地逃回家时,她也能与母亲坦诚相告,而妈妈听了只是建议女儿和布鲁斯好好谈谈,并礼貌的先替朱莉拒绝前来道歉的布鲁斯,并无插手与指责这正是对女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充分信任。




片中还有一幕更令人印象深刻,朱莉为阻止工人砍去她心爱的梧桐,坐在树上不肯下来,引来整个镇子的围观。

最后,朱莉爸爸来了,他爬上树与女儿展开了一段这样对话:

爸爸:乖女儿,该下来了
朱莉:爸爸,求你了,不要让他们砍树

朱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爸爸:没有什么美景比我女儿的安全更重要!

朱莉:我不
爸爸:朱莉安娜!是时候下来了

众目睽睽之下,爸爸依旧淡定从容,温柔而坚定地劝服女儿下来。

他并不是抱着愤怒与否定——“不就是颗树吗”,或用恐吓的语气给孩子下命令。

而是一面温柔着传递着爱与担心:“在爸爸心里没什么比你更重要”,

一面坚定重复的告诉朱莉规则:“即使你再舍不得这棵树,但是时候下来了”。

看到这里,也许你们会疑惑“为啥朱莉爸妈总能如此淡定”。

我想这种淡定的背后,是对朱莉无条件的信任,而信任后面则是对孩子更深的爱:

在他们眼中,孩子是独立且值得尊重的个体,他们相信孩子每一个令人不解的情绪与行为背后,必有合理的原因。

在没有得到真实的答案前,他们并不想随意指责、评价,而选择用爱与理解,打开心门,倾听心声,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

反观身处富裕家庭的布鲁斯,正是权威教育之下的真实写照。

布鲁斯虽家庭富裕,但却有一个势力、爱评价、自以为是的爸爸。


在两家的聚餐上,爸爸多次傲慢嘲讽朱莉的家人,布鲁斯明知爸爸不对,却因害怕爸爸的指责而选择沉默。

与同伴交往中,布鲁斯也表现得懦弱胆小,常常为迎合同伴,言不由衷。


这些都让布鲁斯内心困惑不已,却又找不到人倾诉。他没有朱莉那样幸运,有可以无话不谈的父母。

十二三岁的年纪正是价值观建立的彷徨时期,父母作为导师,应该言传身教地进行引导,但面对如此武断、功利的父亲,布鲁斯早已失去与父母沟通的欲望。

比起物质上的宠爱,对孩子精神上的抑制,感情上的漠视,才是“穷养”的真正表现。



02
富在格局

朱莉从小痴迷布鲁斯闪亮的眼睛,爸爸早已看出女儿的小心思,却并没横加阻碍和打击,也未将对女儿的引导放在“早恋影响学习”“以后会有更好的男人等着你”这样功利、狭隘的视角上。

而是选择尊重朱莉的每一个感觉,将早恋的问题升华到了客观看待周围事物的高度。

爸爸也并未直言不讳地点出女儿的短视,而是以画为喻,隐晦做出引导,向孩子生动的阐述了“整体大于部分”的道理,暗示女儿看到外貌的同时也要去注重人的精神内涵。


看着朱莉一知半解的表情,他也没再多解释,因为他知道已在朱莉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发芽,必须靠女儿自己去浇灌。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必须要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果不其然,当朱莉偶然登上梧桐树,看到高处从未见过的迷人风景时,电光火石间,突然明白了爸爸的话。

从更高的角度才能领略更美的风景,而完整的美不是部分所能比拟的。

爸爸自然也懂得大树在女儿心中的意义,树被砍之后,他没有责备女儿为保树的任性行为。

看着女儿逐渐消沉,甚至自我否定“那只是颗树,为什么我就忘不了”时,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画了幅很美的梧桐送给朱莉。

并告诉她“那不只是颗树,我希望你永远记得你在那颗树上的快乐”。

父亲知道自己保不住女儿的梧桐树,但他却可以用画画的方式,重燃女儿在那颗树上得到的快乐与成长。

从那天起,朱莉将画挂在床头,日看夜看,她的世界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理性看待自己的迷恋。


十来岁的小女孩,竟然开始审视自己喜欢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她对自己的价值有了强烈的自我认知,她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样超脱的自省意识,我们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更不是父母简单的说教就能引导出的。

“你如何看待万物,这是你最深的存在”,一个孩子若从小有了“整体大于部分”的思维格局,那长大必不会是一个贪图小利、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之人。

这样的格局观,父母单纯的“口授”无法让孩子领会,敢于探索、勤于思考才永远是孩子获得知识、扩宽思维的唯一途径。


03
富在父母恩爱

为照顾弱智的叔叔,朱莉一家省吃俭用,以至于朱莉被布鲁斯嘲笑,妈妈心态朱莉的委屈,与丈夫发生了争吵,这是父母第一次当着女儿大吵,朱莉吓得哭了起来。

父母赶忙向孩子道歉,并分别去与孩子诉说对彼此的理解,展示了夫妻恩爱的最佳画面:

见到父母吵架,朱莉很难过。

当时,爸爸立刻控制自己,当晚,爸爸真诚地向朱莉道歉,并告诉她,不是你的错,大人会解决好的


后来,妈妈也来安慰朱莉,并告诉她,她有一个又坚强又善良的爸爸,临走的时候,妈妈给了她一个吻。

对孩子来说,妈妈能欣赏自己的父亲,是多少重要啊!



父母吵架可能是难免的,但朱莉的父母立刻告诉孩子即使有矛盾,家人之间还是相爱的,让孩子们安心。



就是因为这样,朱莉才会说出,“我觉得爸爸很不容易,妈妈也很不容易。但是拥有这样的父母,我很幸运。”


相比中国的很多家庭,父母之间有了矛盾,家里就成了肥皂剧的现场,不定时上演哭闹、吵架、冷战、翻脸无情、互相羞辱的戏码

在那样狗血的家庭环境中,很多孩子的固定食谱,就是眼泪拌饭。

《美国科学家》杂志公布了10种最佳科学育儿方法:第一位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第二位的,就是父母好好相爱,这比经济条件、培训班、安全教育之类的都重要多了!

老人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看了朱莉爸妈的表现,我觉得这话也不全对,穷并不一定就哀,令孩子真正哀伤的是父母互相把穷怪在对方的头上。

正如朱莉爸爸在争吵中喊到的“难道这又是我期望的生活吗?”

谁都不想穷,为何不能在穷困中试着相互理解,彼此扶持,共同面对,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苦还要互相怪罪为难彼此……

何况家庭的贫困是因为爸爸对弟弟的不离不弃,这种责任与担当对朱莉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不过如此。

家的灵魂不是房子,而是屋檐下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父母的长期不和则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对家、对安稳、对爱的渴望。


富与穷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则源自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是饥饿感还是安全感。



我们生命中会遇到很多人

有的黯淡无光

有的色彩艳丽

有的光彩照人

但是偶尔

你也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

当你真的遇到

其他人就此变成匆匆浮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丹妈读童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