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哇,蛙(1)| 气质独特的北方狭口蛙

豆包菜 童心在野
2024-09-08

台风"烟花”的路过,在小区里留下的痕迹就是中心花园处的一条小石子水沟有了许多积水。

昨日晚饭后和女儿到此透气(疫情期间,出门片刻真正是透气的感觉。),他骑车,我习惯性的带着手电四处看看,很快就被一阵如鸭叫般的洪亮声音所吸引,知道这是小区的"居民"北方狭口蛙暴雨后的演唱会,从去年到今年,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听着前方热热闹闹,蹑手蹑脚的靠近,还是被觉察,马上哑口无声。无奈去搬救兵,喊来女儿帮忙,把手电筒交给小朋友,跟着她走。不一会儿功夫,不知道我找得有多辛苦的小朋友就毫不掩饰的大喊“妈妈,我看到了,我看到它在这边游。”,心里想要制止它这样毫无顾忌的大喊,又怕说话多了一层惊扰,只得快步跟上,等到了跟前,得到的还是一句"它游走了。”。
懊恼之余,决定在蛙儿们闭口的功夫,寻一个地方坐下静候。没有了走动的脚步声,它们果然放松了警惕,又开始亮起歌喉。根据前面的经验,此次人不动只动手电,待见到目标后再前往。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是片刻功夫,女儿即示意我前面有目标出现。手电所及,果然见到一个"小胖子"蹲在石头旁,因为与石头是同色系,拿出手机录制时,还是找了半天,它的确和我们平时所见的其它青蛙都很不一样,难怪小朋友感叹"很有气质的感觉",而我的感觉:有中华大蟾蜍的影子,只是身上少了一些突起。
早就耳闻北方狭口蛙是个"气包",一惹它,它就"炸"给你看,所谓“炸”,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气球",告诉你它有多生气。
现场看到真身,只是担心它游离镜头,等到回来再细看视频,在视频的27秒处,有充气变胖的瞬间。
户外观察多数时候对于想见的物种,初见比较难,一旦见过面,很容易一见再见,有了前面相见的经验,无须再循着声音去寻找,顺着水底的动静也能跟踪到其行踪。
看过它的行姿,女儿开始质疑,“蛙泳是不是有问题,你看它游泳时并不是两条腿一起蹬,而是交替的。”
细看才发现它这貌似不是在游,而只是水下行走。
待到两人被一只蛙带到一块大石头旁消失后,母女两人静下来等着新的蛙蛙路过之时,女儿突然有了新的发现,水里许多象带黑点的果冻一样的飘浮物。我的第一反应是北方狭口蛙的卵,但是又有点疑惑,以往所见刚青蛙的卵多是成团状的,这些带黑点的小果冻则是独立状态。迅速上网搜索,与网上的北北方狭口蛙的卵的图片一致,而其卵的特点,就是单粒浮于水面。因了晚上,想要看清楚并不太容易。决定等到白天再来细看。
今天下午重返此地,周边有一些在水边玩耍的孩子,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水坑,因了这些生物的出现,这个地方的魅力就不一样了。先去看了昨日见到卵的地方,状态与昨晚已有些不一样,“果冻"中间的小黑户点变成了一条线,细看又象是眼镜的形状。只是周围的透明装置,让我莫名联想到那位头戴油壶做的防护罩排队做核酸检查的南京朋友。卵单粒飘浮者居多,也有这种可能因了风吹的原因飘浮到一起的。单粒想要拍清楚并不容易,还是选择了集体照。
相关资料显示,北方狭口蛙从蝌蚪发育至幼蛙的周期是14-20天,因了这样的快速成长,所以才有胆量把小水坑作为产卵地,还是担心这片"水域"并不能保留10天以上的时间,和群友讨论此事,“因为他们生了很多,所以只要有一部分能活下来就可以了”,有声音这样说。北方狭口蛙一年会产卵两到三次,一只雌蛙每次可连续产卵1500粒左右,卵单生,借帽状漂浮器浮于水面,可充分吸收阳光和氧气。
回头看孩子们的打捞的成果,再去想象数量之多。问了捞蝌蚪的孩子们准备怎么处理,答会放回去的。果不其然,等我拍好照片离开时,有孩子也已经带了空桶准备离去。
蛙蛙们是可爱的,孩子们也是可爱的!
北方狭口蛙档案: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两栖纲 Amphibia

目:无尾目 Anura

科:姬蛙科 Microhylidae

属:狭口蛙属Kaloula

种: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

观察时间:夏季

栖息环境:村舍、农田、山间水坑附近的草丛中或土穴内或石下。

物种概述:体长约4.5cm:不善跳跃,多爬行;产卵季节与雨季相来临的时间有关,大暴雨后雄蛙发出“啊、啊”哄亮而低沉的鸣叫声,夜晚抱对产卵。每年产卵2-3次,产卵于临时水坑内,单粒浮于水面,蝌蚪发育至幼蛙需14-20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童心在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