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教书人都不读书,教育本来的模样岂能不被“遮蔽”?

校长会 2022-03-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师博览 Author 白金声




❑ 白金声
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多部著作


我有一间书房,曰“天地书斋”,房中有一副对联。上联:躺着看书,站着教书,坐着写书,四季陪书共度。下联:闲而思梦,忙而追梦,睡而做梦,三生与梦同行。朋友说,这副对联是我人生的写照,真实地反映了我这一介书生50年的心路历程。




第一梦:读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喜欢朱熹这首千古流传的读书诗,它告诉人们:由小小方块字集成汉字书籍,就像一面巧夺天工的“水镜”,清澈深邃,闪耀浮动,能够映出自然和社会的“天光云影”,通过阅读鉴赏,可以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思想活水”。我认为,世上万物,皆属身外,唯有一样东西能点入肌肤,融入骨髓,让我们耳聪目明,风度高雅,气宇轩昂,志存高远,这便是书。


每当落日余晖消失,白天嘈杂、纷乱退却的时候,四周静谧而美好。沏上一杯弥漫着清香的绿茶,要么慵懒地席地而坐,要么靠在床头,在灯光的笼罩下,手持一卷好书,鼻翼轻轻翕动,呼吸一口淡淡的油墨芳香,然后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躁动的心归于沉寂,静静地沉到书中去,沉到那些美丽的文字或是深湛的思想中去。一书在手,万事皆忘,这便是我读书的感觉。三更有梦书当枕,床上放上几本书,深夜里,睡着了,心如秋月朗,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鼾声中。


我读书不成系统,属“杂学”类,名人传记、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当然,我更爱看一些“闲书”,如《奇门遁甲》。虽然有的书并没有真正读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这种“蜜蜂采蜜”式的阅读,对开阔我的视域确实大有裨益。


哈尔滨有一家大的书店叫学府书城,毗邻黑龙江大学。走进书店大楼,我就像飞翔在花丛中的蝴蝶,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这个书架前转转,那个书架前晃晃,翻翻这本,瞧瞧那本。在浏览中,一旦发现看在眼里就拔不出来的书,我就找个没人的角落,或站,或坐,或蹲,或卧,左手一个馍,右手一本书,兜中一瓶水,一读就是一天,直到书店打烊,我才悄悄离去。


说到读书,我有三点体会。


01

运筹时间


时间是一个无头无尾的系列,昨天已经逝去,明天还没到来,可以抓得住的就是今天。我常这样想,补昨天之非,创明日之是,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要想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过今天,也只有努力于今天。因此,我给自己规定读书时间定额:每天一小时。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保证一小时学习,这是可以办得到的,在非正常情况下,我也尽量完成读书的时间定额。


02

独立思考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见思考在学习中多么重要。我习惯走路思考,我觉得走路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也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我十分注重发挥走路的多功能作用。


03

勤于动笔


每读一本书,我都做些笔记或卡片,我觉得这样做好处很多。首先,做读书笔记就不能书看完了就算了,而且要好好想一想,书中有哪些东西是值得记的,应该记的。这样一想,就无异于锻炼了判断、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要做读书笔记,就不能只看一遍了事,而且要看两遍三遍,这样就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印象,不容易忘记。最后,更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就是今后在思考同类问题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翻阅、对照、查核、归纳、总结,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甚至形成一种观点和见解。




第二梦:教书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驾船。实践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教研员如果长期脱离教学实践,不介乎其中,不身体力行,就会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课堂要素及其组合感到陌生,最终,教研员将会因为自己的肤浅而懊悔,而悲哀。为此,我从做教研员那天起,就坚持上“下水课”。


在教学活动中,有人上课善“导”,巧于设疑;有人上课善“点”,发幽探微;有人上课善“评”,议论风生。我呢?我上课爱笑。我觉得,课无情不感人,无笑不诱人。鲜花,是春天的微笑;星星,是月亮的微笑;浪花,是大海的微笑;焰火,是节日的微笑;爱心,是教师的微笑。我认为,教师的微笑,有着神奇的感染力,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联系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的微笑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对学生多一分微笑,教学情感的氛围就多一分浓度。


一次,我在外地上公开课。上课伊始,我说:“咱们第一次见面,彼此不认识,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白金声,是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大胆地、大方地自报家门。”学生先是面面相觑,接着他们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教室里,霎时间一片哄堂大笑。我说:“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学生迷惑不解,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急切地问:“什么礼物?”我神秘地说:“魔术。”学生立刻鼓掌。我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给大家表演魔术,大家看完了节目得即兴写一篇文章,行吗?”“行!”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出他们的信心和热情。我说:“大家酝酿感情,做好准备,我去化装。”半分钟后,我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我登场的:

白老师在“锵、锵、锵”的锣鼓点中亮相了。只见他头系一条紫色英雄巾,酷似日本武士;身披一件粉色斗篷,宛如江湖大侠;手舞一缕红色飘带,活像下凡神仙。看着白老师这副打扮,可把我们乐坏了,刚才还是西装革履的语文老师,现在却变成了神秘莫测的魔术大师。


课堂上,我模仿一个卖艺的,一招一式,活灵活现。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我语言的:

白老师振振有词地说:“想当年,我脚踢北海蛟龙,拳打南山猛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我的魔术叫‘火烧旺运’,同学们看出破绽,笑一声;我表演成功了,大家给点掌声。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我是边说边练,这叫真把式。


我是“老三届”,下过乡,学过武术,有杂耍功底。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我表演的:


精彩的魔术拉开了帷幕。只见白老师首先从讲台上快速拿起一个用报纸卷成的大喇叭筒,用火柴将其点燃。然后白老师高高举起这支“火炬”,把它放到自己的鼻子上顶了起来。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纸筒越烧越旺,同学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魔术大师”。就在那纸筒快要变成灰烬的一刹那,白老师猛然用手一捂,在红丝带飘舞中,他变出了两张百元人民币。这时,教室里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毋庸置疑,这节作文课是成功的,在短短的40分钟内,我运用“激情造境”的方法,用一个小魔术,换来一篇大文章,此乃“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




第三梦:写书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的完整生命流程,应当包括读书、教学、科研、写作四项活动。他的专业知识如同一棵大树的根系,他的教学实践如同大树的枝干,他的科研活动如同大树的叶子,他的教学论述如同大树的果实。这四者相辅相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


开始搞教育科研时,我也遭遇了“方法误区”,看着什么课题呀、假设呀、自变量呀、因变量呀、信度呀、效度呀等一套又一套的规矩,实在头晕,因为那时我对教育科研还没有入门。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育科研其实并不那么神秘,就是“选择一个题,确定一个法,根据一个理,写出一篇文”,这就是我的教育科研观。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常常是我思考的问题。选题要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精一点,要把大题做小,把小题做大,做有用有效的教育科研。


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不懂为文之道,文字拙笨,尽管有时日吐千言,怎奈笔力不够,常常自觉满纸荒唐。后来,在朋友的启发下,我练习把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在撕开拼拢、折来叠去中,逐渐掌握了一些锤炼语言的方法。


我经常接到一些青年教师的来信,询问我写文章的诀窍。我说:科研毕生事,甘苦寸心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果让我单就写作而言,体会有三。


“立足”要高。所谓“立足”要高,就是指撰写的教育论文要站在教育“三个面向”的高度,以教育发展的新走势,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现行的课程标准,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为依据,去观察、分析教育教学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射点”要准。所谓“射点”要准,就是指撰写的论文能切中时弊,符合教育客观事实和发展规律,“道前人所未道,作前人所未作”,对教改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想写出“射点”准的文章,平时应当有计划地直接观察,取得感性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切口”要小。所谓“切口”要小,就是指撰写文章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遵照“宁凿一口井,不挖一条沟”的原则,选题不宜过大、过泛,做到小题目写大文章。这样有利于文章深透开掘,富有新意。这类文章的篇幅可长可短,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准则,使人读了受到某一方面的启迪。


“江湖夜雨十年灯”,在日积月累中,我先后出版了十几本著作。有人问我:“白老师,您又上课,又搞研究,又经常外出讲学,还写了那么多的书,哪来的时间?”我说,我搞研究和写东西都是有感而言,有积而发,有思而作。至于时间,还是鲁迅先生说得有道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一天24小时,除了8小时正常睡眠之外,其余时间我几乎都在工作。上班抓事务,下班搞业务,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生活方式。孔子做学问,常常达到了“发愤忘食”的程度,我不敢与孔老夫子相比,只是学习。有时我伏案备课,仰面沉思,真忘了吃饭,乃至爱人和孩子千呼万唤,才清醒过来。有时激情提起我的精气神,使我心血来潮,灵感突发,不能自已,常常夜半时分披衣而起,凌晨三点奋笔疾书。我的十几本著作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写出来的。可以这样说,我对教育科研不离不弃,竭尽驽钝,不懈实践,不断探索,不辍研究,有时竟达到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境地。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50年的“三书”教育生涯,弹指一挥间。这50年,对我来说,读书是志趣,教书是乐趣,写书是兴趣。读书,我没有急功近利;教书,我没有哗众取宠;写书,我没有沽名钓誉。读书,是我惬意的梦;教书,是我美丽的梦;写书,是我蓝色的梦;教育,是我永远的梦!




  ●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内卷”化时代,我为什么还坚定地认为,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和阶层?

  ● 北大学霸堕落成“恶魔”,我们如何造就了“空心病”的孩子?

  ● 不变则死!民办学校报名人数暴跌50%,谋求“内涵式”转型是唯一出路!

  ● 疫情告急!已有地区号召教师和学生留在当地过节,校长请再次绷紧“防疫的弦”!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来源 | 教师博览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