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地理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统一与欧洲分裂

张宏杰 黄沙荡荡 2020-09-12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作者

地理环境是中国形成统一传统的重要原因。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说,从地理上看,中国像是一个由围墙围起来的四合院。而欧洲则是没有围墙的,海岸线曲折漫长,四面漏风。中国只有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两河相距很近,流向相同。中国东部的两大河冲积平原,是连在一起的,人口相对集中。欧洲大陆内部的一些高山,把欧洲分为几个不同的地理单元,导致欧洲的河流非常分散,多瑙河、莱茵河、第聂伯河、顿河、易北河、卢瓦尔河、伏尔加河等,流向四面八方,中间由一条条分水岭阻隔开来,因此沿河发展起来的文明中心,也是分散在各个区域。从地理上说,欧洲就没有内聚力。这也是罗马帝国分裂后不能再统一的一个重要原 因。

与中国的总体环境相似,上古时代的黄河中下游一带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往北,是无法耕种的草原;往南,是难以开垦的森林;往东,是无法跨越的大海;往西,则是不利农耕的高原。只有中原,是一马平川的黄土。没有出海口,也没有任人迁徙的新的“流着蜜和奶的土地”。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之中,人们很容易形成世界大同、资源有限的观念。

中国的农业文明非常早熟,人口增长得也很快,新石器时代后期,各个文明区就已经开始了对土地、水源这些资源的争夺。

我们翻开司马迁厚厚的史记,第一篇讲的第一个人物是谁呢?就是黄帝。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叙述的。

司马迁认为,自从神农发明了农业之后,人们才走出蒙昧。不过,由于天下没有共主,“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各个部落成天打仗,天下一片大乱,百姓生活动荡不安。

司马迁的这个说法是有考古学的依据的。考古发现,从史前的仰韶时代到邦国林立的龙山时代,战争连绵不绝,规模宏大。这一时期,先民墓地中无头墓、无尸墓、身首分离墓,以及身带刀伤、箭伤的尸体大量出现。大量的防御性城池也是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

这其实就是《史记》开篇所说的“诸侯相侵伐”与“暴虐百姓”。这个时候,黄帝出现了,成为自己部落的领袖。

当时有一个很强大的部落叫炎帝部落,凭仗自己武力出众,欲征服其他部落。那些部落不服,都投靠到黄帝部落以求保护。于是黄帝整军备战,与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帝战败,俯首称臣,遂与黄帝组成炎黄部落联合体。

炎黄部落联合到一起后,实力更加强大,就开始征讨其他不服者。黄帝发现南方的九黎族桀骜不驯,于是联合炎帝,共同征服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这场战争发生在涿鹿之野。相传这场恶战规模巨大,惨烈异常,以致“流血百里”,“血流漂杵”,最后杀得“九隅无遗”。

纵观黄帝的一生,就是战斗和征服的一生。只要有不服从自己的部族,黄帝就要领兵征伐。“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一辈子都在领兵打仗。在两次大胜之后,黄帝又先后征服了东方的太皋,西方的少昊,北方的颛顼,树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通过武力确立了自己的最高领袖地位。“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即使在平定天下之后,黄帝仍然保持着一位征伐者的警惕,“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身边总是带着巨大的扈从部队,以保卫自己的安 全。

战争的结果是一部分部落被消灭,更多的部落选择臣服。通过战争,黄帝把原来各自为政、混战累世的众部落变成了一个以黄帝部落为首的部落联合体。中华民族的雏形由此形成。

我们读史记的《五帝本纪》,能有些什么启发呢?

第一,黄帝是以统一华夏的丰功伟绩而被载入史册的,也就是说,他是秦始皇之前统一中华的第一人。他的最大成就是实现了统一。

第二,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心理,起源是非常早的。《五帝本纪》告诉我们,分裂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战争和痛苦,只有统一能带来和平与发 展。

第三,《五帝本纪》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武力之下出政权的历史。《史记》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炎黄大战”。中华民族的两大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是“职业军人”。中国历史上的这个“第一次统一”,和中国历史上以后的历次统一,都是靠武力完成的。

黄帝像

读到这儿,你也许会问,你说黄帝靠武力夺取资源和领地,难道那个时代不都是如此吗?那个时代,世界各地都存在原始部落,这些部落不都是靠战争慢慢联合起来的吗?

还真不是这样。

与中国不同的是,希腊原始部落间虽然也经常发生冲突,却没有演变出中国从黄帝到尧舜禹时期“诸侯相侵伐”的规模巨大的统一战争。他们之间偶尔发生战争,但是大部分时期是和平的。

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环境不同。希腊内部多山,崎岖的山路阻挡了人们建立大一统政权的雄心。希腊海岸线漫长,面对资源贫乏的困境,希腊人首先想到的是把眼光投向大海,泛舟出海,寻找更适合居住的肥沃土地,或者兴起利润丰厚的航海贸易,而不是向山岭那边的另一个部落发动战 争。

即使有战争,在开放的环境下,结果也远不如东方式战争那样令人绝望。

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的特点是资源有限,因此斗争都是内斗。中国上古时代的生存战争,比之世界其他很多地方要激烈和持久,因为在封闭环境下,为了捍卫自己的基本生存资源,每一方都没有退路。

而在希腊,失败的一方会逃往海外,很难形成征服与屈服的专制关系。“希腊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海上文明的特点是它交通流动的方便性,不同政见者可以通过海上逃跑,独裁专制者无法实现他对不同政见者的消灭。”因此,希腊文明流传着“海上逃亡之门”说。所以,“希腊混合型的海上文明具有内陆文明难以追比的政治宽容性、契约共享性与文化流动 性”。

所以希腊人的思维逻辑和中国人是不同的。中国人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人和人之间必须分出你大我小来,才能建立秩序。而古希腊人偏要出两个太阳给我们看。比如斯巴达就设有并列的两个国王,雅典的政权结构更为复杂,由9名执政官轮流执政。

崇尚一元与崇尚多元,从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东西文明的本质区别之一。

图文源于公众号:我是张宏杰

(完)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