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照片:美国摄影师镜头下武汉会战

近读 黄沙荡荡 2020-09-12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组图片由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最真实的纪录了当时战况。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在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政府及中国远征军总部均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

1937年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在徐州失守后,即调整部署,先后调集约50个军130个师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40余艘,共100万余人,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然后以主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由武胜关攻取武汉,另以­一部沿长江西进。后因黄河决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汉的计划,改以主力沿长江两岸进攻。

6月11日,日军在海军支援下登陆攻占安庆市,这被视为武汉会战的开端。

1938年10月初,第九战区中国军队在薛岳的率领下于江西南浔铁路战场几近全歼日军第101师团与第106师团,此役被称为万家岭大捷。

10月24日,日军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的态势。同时为策应武汉会战,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南海大亚湾登陆,并在10月24日切断了粤汉铁路,占领广州。

广州沦陷后,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如勉强保持,则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 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武汉。

日军在华中发起数次战役皆无重大斩获,中国战场陷入僵持。裕仁决定不再作战略准进攻,以维持现状为目的。可以作有限进攻,或让新兵练习实战。直至1944年一号作战前,日军再没有大型作战与武汉会战规格相同。


1938年,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两度来到汉口,拍摄了一批照片。那个时候,南京刚刚被日军攻陷,惨遭屠城,武汉成为战时军事中心。同时,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先后进行。

汉口市民纪念孙中山13周年忌辰的活动。

1938年3月,汉口市民纪念孙中山13周年忌辰的活动,少年手中三角旗上两个硕大的汉字“不死”。这场纪念活动与宣传鼓动抗日结合起来了。卡帕拍摄了这些照片,塑造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民不屈的形象。

卡帕拍摄的中国士兵

武汉会战(日方称“汉口作战”)期间,110万中国军队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浴血奋战,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武汉会战期间,宋美龄在汉口医院为抗日将士缝制衣服。

家园被日军炸毁。

日军在武汉会战中对汉口居民区实行狂轰滥炸,成千上万的平民在空袭中丧生。卡帕在空袭结束后迅速奔赴受害最严重的地区,拍摄日寇狂轰滥炸后的惨状。他的这一张后来广为人知的照片名为《蹲着的女人》,其蹲坐在已成一片废墟的家门门槛上恸哭的身影成为中国人民深受日本侵略苦难的缩影。

日军空袭之后的汉口,遍地瓦砾。

日军空袭之后的汉口

在汉口,卡帕第一次拍摄了彩照。1938年10月17日,有四张彩色照片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图片说明文字称:“如果相片缺了颜色,那么它无法充分地展现一座被轰炸过的城市。

妇女坐在焦土废墟上,一脸惨淡地望着被毁的家

日军空袭后的惨状。

人们从卡帕的镜头里看到日军空袭后的惨状:居民区燃烧着红色的火焰、黑色的浓烟。

消防兵拖着一个消防泵到长江边取水,以扑灭日军空袭导致的火灾。

武汉会战期间的伤兵和护士。


经过四个月激战,国府空军耗损极大,海军基本上全军覆没,日军成功攻占武汉,但是国军大部分主力仍在,日军被削弱。日本战前目的是在武汉作最后决战、以消灭国军主力及结束战争目的未能达到;战争争取到时间成功让转移至华中设备以及人员迁移至西南地区,为以后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基础。

(完)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