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珍贵照片|1945年的中国

黄沙荡荡 2020-09-12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军留下了一组珍贵的航拍老照片,捕捉了迄今最完整、最丰富的中国城乡航拍景观。此后,这组航拍老照片一直躺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从未公开发表过。但随着前几年开幕的“航拍中国,1945——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精选展”,尘封的历史就此被揭开。


▲1945 年11 月,上海,城市鸟瞰,黄浦江中是一艘美国舰艇,这座庞大的城市沿着黄浦江左岸铺开直到长江



▲1945 年11 月,上海,黄浦江中游弋的美军舰队



▲1945 年11 月,上海,苏州河汇入黄浦江一带,苏州河得名于其源头是临近上海的中国另一座著名的古城苏州



▲1945 年11 月,重庆,扬子江边“下半城”全景图,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河中的岛屿叫“珊瑚坝”,是二战时期的机场,洪水来临的时候它经常被淹没,也包括建筑“下半城”的许多房屋



▲1945 年12 月,汉口,联合国官员从空中视察这座中华民国第四大城市,中国中部的商业和交通中心现在是一片废墟



▲1945 年,汉口,成片的房屋都是废墟,它们是在二战中被日军空袭摧毁的。与伦敦大空战齐名的武汉大空战发生在1937~1938 年。尽管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性能和数量远远不敌日本,但年轻的中国空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5 年12 月,湖南衡阳,空中俯瞰这座因战争已经荒废的城市



▲1945 年3 月26 日,中国 Annan(原文如此,查询这个地点现在很多人考证是贵州省晴隆县境内),这是一张很著名的照片,当天美国陆军补给车车队正在攀爬著名的21 个急转弯(中国人成为“二十四道拐”)

紫禁城和文渊阁

拍摄时间:1945年9月4日

紫禁城建筑群的大部分。太和门东部的两层歇山顶建筑是文渊阁,黑色琉璃瓦的屋顶显得很与众不同,这是清代的皇室藏书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文渊阁南侧的工字形大殿是文华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的所在。


阜成门和白塔寺
拍摄时间:1945年10月13日

阜成门内上空,自东向西拍摄。照片中机身下方一座高大的重檐庑殿顶殿宇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其西侧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侧是今天的四十一中。远处还可见妙应寺白塔、阜成门和内城西部城墙。


崇文门外
拍摄时间:1945年9月4日

这张照片是自北向南远眺崇文门外。彼时城墙还在,崇文门箭楼已经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毁,仅余城楼和瓮城,从北京至沈阳的京奉线穿瓮城而过。照片右下角的空地是根据《辛丑条约》划定的德国驻军练兵场,远处可见郁郁葱葱松柏间的天坛。


东郊工业区
拍摄时间:1945年9月4日

日本占领北京后,对北京城进行了新的城市规划,拟在旧城以西建立用于商业和住宅的“西新市街”,在慈云寺至大郊亭一带筹建用于工业区的“东新市街”。其“西新市街”的建设最终没能完成,但在东郊却建起了多家工厂。照片自南向北拍摄,能看到两三处工厂厂房。


天津中心公园
拍摄时间:1945年10月1日

今天津中心文化广场一带,自东北向西南拍摄。旧时天津法租界辽宁路、丹东路和承德道围起来的区域有座圆形花园,被称为法国花园,租界收回后改称中心花园,近年改建后又称中心文化广场。法国规划师似乎很喜欢斜向的道路,并在道路的交汇处设立公共空间,如花园、雕塑等。照片左上角的空地是耀华中学的操场。



天津东北角
拍摄时间:1945年10月3日

自北向南拍摄的天津东北角。因这里曾经是天津旧城的东北角,故名。照片中纵向的道路是东马路,电车正从北马路拐向东马路,人群熙攘;右下角的建筑是著名的东北角书店,其南侧是老字号“正兴德”、“五和商场”和“同升和鞋帽店”。现在东北角依然是天津最热闹的地段之一。


外白渡桥和苏州河
拍摄时间:1945年9月8日

黄浦江上空,照片自东向西拍摄。苏州河口的建筑清晰可见,外白渡桥北侧的百老汇大厦上还看得到“兴亚”的字样,这是上海沦陷后日军强行更改的名字。乍浦路桥和外白渡桥间的码头上停着很多中式帆船;左侧可见外滩公园、新天安堂、邮政总局和新亚大酒店的尖塔;远处的虹口区还没有太多高楼,如今则大不一样。



上海苏州河畔的民居
拍摄时间:1945年9月28日

苏州河上空,从下至上几条横向的马路分别是海宁路、塘沽路、七浦路、天潼路、北苏州路、南苏州路、厦门路、北京东路和宁波路;从左至右几条纵向的马路分别是河南路、山西北路、福建路、浙江路、甘肃路和西藏路。


青岛的海湾和街区
拍摄时间:1945年9月29日

大约是兰山路上空自东北向西南拍摄的老西镇一带。最远处是团岛,贵州路、西康路、南阳路、单县路和汶水路划分的街区整齐有序,轮廓随海岸线而变化。远处的团岛在1914年日据时期即被辟为水上飞机场和电台,是“闲人免进”的军事基地,因此没有太多房子。




二战后,英国空军少将阿瑟·伦纳德和帕特里夏·利德尔环球旅行,来到了中国,去了昆明、重庆、上海等地方,他用照相机记录下了当时中国各城市的社会景象。

一个重庆军官和帕特里夏·利德尔的合影。帕特里夏在来中国之前,丈夫刚刚去世没多久,后来,她跟随着阿瑟·伦纳德去环球旅行。

1945年,美国《生活》周刊的一个摄影记者到上海拍摄了一组记录当时上海风貌及百姓生活的老照片, 为我们留下了当时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的宝贵影像。图为1945年上海街上的黄包车。黄包车又称人力车,最早开始于上海,在民国时期很常见。

上海市区苏州河上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外白渡桥于1908年落成,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上海的象征之一。外白渡桥的右侧是百老汇大厦,1951年改名为上海大厦。

1945年的上海静安寺路,就是现在的上海南京西路。那时候这条街道就已经是上海的主要商业街了,可以看到街上的商铺有影楼、诊所、服装公司等等。

1945年中国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昆明的一个热闹集市,非常的繁盛。

1945年中国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昆明一个上校家附近,几个扛着扁担的男子蹲在墙边,等待别人来雇佣。

1945年中国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1945年11月29日,昆明一个卖肉的摊子,一个老大爷和他的孙女在店门口,还有一个伙计。

1945年中国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阿瑟·伦纳德乘坐的飞机抵达上海江湾机场,但飞机在机场被扣留了。

1945年中国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在重庆,下着小雨,一群孩子好奇的看着摄像师,右边停着一辆英国汽车。

1945年中国真实历史老照片:图为在上海,一个父亲抱着儿子,男子身上的衣服打了很多补丁,但是儿子身上的衣服却很新。

(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完)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