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3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告别卖惨宣传:别让“自我感动”的眼泪淹没反思

黄沙荡荡 2020-09-12

Editor's Note

分享一篇《循迹晓讲》的文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循迹晓讲 Author 涂洋洋


《大明王朝1566》

在豆瓣有两部9.7高分的国产电视剧,笔者非常喜欢看,其中一部就是《大明王朝1566》。

在这部电视剧的第三集有这么一段剧情。

严嵩集团为了推行“改稻为桑”的政策,寄希望于借大雨(名为天灾)为掩护,对浙江各处大堤暗中做了手脚(实则人祸),以此毁坏稻田强推“改稻为桑”。

随后,浙江全省大雨,九个大堤出现决口,胡宗宪得知以后,迅速带着戚继光的官兵赶到了现场。不出意料,这堤岸的缺口是堵不住,沙袋一扔下去就被冲走了。

《大明王朝1566》剧中台词

为此谭纶和胡宗宪商量对策。

谭:“看这个样子得分洪。淹九个县,不如淹一个两个县。到时候赈灾的粮食也好筹备些。”

胡:“元敬(戚继光)也这么想?”

谭:“也这么想,但这个决心要你下。”

胡:“对淳安、建德的百姓也不好交代呀!”

谭:“先敬人事,元敬准备上士兵们跳到决口里堵一次。能堵上,便九个县都让人去堵。死了人,还堵不上,对老百姓也是个交代。


谭伦逻辑与酒桌文化

谭伦这段台词的逻辑让人细思极恐之处在于,为了能够平息百姓对救灾的质疑,必须用无辜士兵的生命作为代价。

那么,这代价是否过于沉重呢?

不,跟激起民变或者说跟脑袋和乌纱帽相比,小卒子的生命根本算不上沉重。而谭伦之所以必须这么做,就是为了满足一种传统的价值判断:“态度比结果更重要”

所以,胡宗宪和谭伦这样级别的官员,在面对考验的时候,必须拿出一个“态度”,“救灾”的时候必须有官兵牺牲,才能凸显胡宗宪和谭伦为救灾所付出的“努力”,拿出这个不怕牺牲的态度,才能获得上下一致的认可。


在中国有一句流毒甚广的“至理名言”,叫做“态度决定一切”,让笔者感到不解的是,在以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度,为什么很多领域普遍把态度作为第一位考核。

就拿所谓的“酒桌文化”举例。(首先要强调一个概念,高度白酒成为宴席主流酒品是在民国以后。一方面古代蒸馏酒技术不发达,因为元代才有蒸馏技术;一方面高粱种植在中国也很晚,大致也是元代。所以宴席上大谈酒文化的人多半也就是瞎吹。)

灌酒就是当下“酒桌文化”一大特征,灌酒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一种“服从性测试”。无论“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还是“你给不给我面子”,其实上都是一种“要态度”的行为。

“我敬你,你不喝,你就是看不起我”

这就很让人费解了,两个人感情好不好,各自平时相处起来心里没数吗,非要在酒桌上通过灌酒才能体现出来?

这就要涉及另外一个话题了。


什么才是好的态度?

不只是现代电视剧里这么演,其实在古代,“看态度远胜于看结果”就是一条真理。

比如:厨师祖先易牙就发明了“煲仔饭”给齐桓公食用。

齐桓公

煲仔饭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我国春秋时期,有一天桓公对易牙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偏偏没吃过人肉,真是太遗憾了。”

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为了博得桓公的欢心。易牙就选用自己4岁儿子作为食材。

烹子献糜

这一天,桓公在吃午饭,喝到了一鼎鲜嫩无比的肉汤,便询问厨子易牙:“这肉汤如此美味,是用什么肉做的啊?”易牙哭着说:“是我儿子的肉,为了让领导身体安泰,所以杀子以献领导”。

当下桓公就被易牙杀子的行为所感动,从此愈加宠信“煲仔饭”的发明人易牙。

再比如:《鲁邦大旱》里提到,面对鲁国大旱,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做,孔子给的答复是花钱祭祀境内的名山大川。子贡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孔子说到,无非是给老百姓表明态度罢了。

还比如:后世的李世民做法比鲁哀公表态更胜一筹。

李世民

据《资治通鉴》记载:

“贞观二年,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

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这段翻译过来,大概讲了这么一件事:话说贞观二年(628年),长安地区发现有蝗虫。六月十六日,太宗前往禁苑,看到蝗虫,顺手捉了几只,咒骂说:“人民靠庄稼养活生命,而你们却吃庄稼,我宁愿你们吃我的内脏!

炸蝗虫

抬手要把蝗虫吃下去,左右侍从劝阻说:“这是污秽之物,吃下去可能会使人生病。”唐太宗说:“我为人民受苦,不怕生病。于是把蝗虫吞下。

很神奇,当年,蝗虫没有造成灾害。

大家看,太宗吃蝗虫的行为连上苍都被感动了,蝗虫因为李世民的一次表态就领会意图,不再成灾,政治觉悟非常之高。

所以,对比来看,最好的表态方式,就是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来自我伤害。


不要把牺牲当成炫耀的资本

在态度决定一切的思维下,“牺牲自我“”便是态度积极的最高证明。

在这样的思路下,强调牺牲便可以成为邀功的资本,还可以理直气壮的堵住质疑的嘴。比如“死者为大”、比如“人家都牺牲了,你还有怪人家救援不力”。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在邀功的气氛下,问题的反思被掩盖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当铺天盖地宣传所谓“最美逆行”的时候,我们可曾关注过危化品的违规存放问题?

当“最美逆行”和壮烈牺牲成了救援得力的证明,而鲜有人反思,有些灾难和牺牲本可以避免。

我希望不远的将来,靠卖惨证明“我们很努力”“我们很负责”的方式,不再成为宣传的主旋律。

我们该关注什么?

曾几何时,地震救灾的时候,媒体宣传“人工挖掘,最后指甲都掉了。”


可以理解,在几十年前的条件下没有大型设备情况下,人工挖掘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但如果现在地震救援还在宣传人工挖掘,你会怎么想?

大家会质疑,人工挖掘会浪费大量时间,为什么不动用大型救援设备。没错,这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在面对大型灾难时,我们救援工作的及时性和专业化。

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

在国外有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2010年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32名智利籍矿工和1名玻利维亚籍矿工陷于700米深的地下,69天后33名矿工全部获救。

这次救援没有按照某些媒体的思路,组织大规模动员人力往下挖,而是充分展现了科学和透明原则。

接受采访

首先,信息透明:智利这次救援实施的是全程直播,智利官方也没有任何回避媒体的态度,在救援中,官方不仅对井下的被困人数和位置精确,每一个被困者的个人年龄等资料和照片都提前公布,没有任何遮遮掩掩。

其次,开放态度:智利政府不仅没有拒绝他国的援助,甚至主动邀请了包括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救援队参与共同救援。

井下有紧急避难所

再次,防范措施:矿井下设置井下紧急避难所在此次救援中的作用非常显著。险情发生之后工人进入避难所,这里除了被困矿工提供食品、水和空气流通等条件外,还可以提供温度调节、排泄物处置等多方面保障,是矿工生存的重要保证,也为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智利电视台播出矿难被困矿工井下生活录像
矿工通过送入地底的高科技摄录机,第一次向地面展示井下的情况,并高唱国歌,大呼:“矿工万岁!”

最后,尊重科学:智利送给地下矿工的物资除了食物、药品和衣物等基本生活必需品,还包括游戏机、足球比赛集锦,家属视频录像等满足精神生活的用品,光纤通讯设备传递的矿工和家人之间的影像成为支撑这些矿工士气最大的功臣。

10月13日,智利第33名被困矿工54岁的矿工负责人乌尔苏亚成功升井
这标志着智利营救被困矿工行动以胜利结束

从这次智利救援中,我们不难得出,面对灾难之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哪些方面。

其一、灾难是否不可避免,是否落实了预防措施;其二、救援是否及时和专业,重点是救援队伍的装备和技能培训,以及救援方案是否合理(避免用水扑灭化学品火灾的悲剧);其三、信息是否透明;其四、后续处置是否得当。比如遇难者的抚恤,损失的赔偿等。

相对于那些“习惯性卖惨”宣传的人,这些要求的确很高,但如果绝大部分普通人,如果总是沉浸于敢于伤亡的“优越性”中,那么,我们会陷入“事故爆发——救援人员伤亡——大家深受感动——处理相关责任人——大家心满意足的遗忘”的模式。

那么,如何告别这种模式?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思考。

(完)
推荐阅读:
2020年,请答应我,别再当韭菜了
别被带节奏,澳大利亚山火背后的真相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