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小敏:左手唱戏,右手把粤剧搬上了国际大银幕

广州生活发现家☞ i广州 2022-11-18
长相温婉,声线甜美,从小到大,曾小敏都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
穿上戏服,她却变身为挂帅上阵的女将,能文能武,刚柔并济。
12岁那年,没有学过粤剧的她,误打误撞进入了粤剧行当。一张白纸,却变成了全校的尖子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关键是肯拼。她用整整30年的人生光阴,在这条赛道上“坚持小跑”。
曾小敏:“粤剧的黄金时代,就是现在。”






 
曾小敏出生在广东佛山,粤剧的发源地。
 
1982年,5岁的曾小敏陪同奶奶观看粤剧演出,那是她与粤剧的初次见面。

“那时还不懂戏,偷偷跑到后台看挂在墙上的服装头饰,觉得很神秘。”
 
儿时,每次下课回家,远远听到巷子里传来粤剧《帝女花》的旋律,曾小敏就知道妈妈在家了。
 
“也许就是这样,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曾小敏出演了儿时妈妈最爱的粤剧《帝女花》

佛山,是曾小敏粤剧梦想萌芽的摇篮;
广州,是曾小敏粤剧生涯绽放的根据地。
 
1989年,广东粤剧学校在广州设定考场。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学过粤剧的她,鼓起勇气唱了一首儿歌《小螺号》,被录取了。
 
考进戏校后,曾小敏开始在广州生活,迄今整整30年。
 
曾小敏在广东粤剧院排练

起跑线比别人低,曾小敏就利用课后时间,一个人留在排练场练功。一些诸如托举、喷火的高难度动作,她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一遍又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学期曾小敏的总分都排在前三名。

“一张白纸,也可以画出非常精美的画卷,有没有在这个跑道上坚持小跑才是最重要的。”
 
 

戏校毕业前夕,当班里同学都被分配到全省各个院团实习,只有曾小敏还在广东粤剧院跑龙套。

广东粤剧院深处广州,广州的文化、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予了粤剧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我对广州的感情如同对我热爱的粤剧,已经深入骨髓。”

“广东粤剧院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很难有你发挥的空间”。很多人这样劝她。深圳粤剧团向她抛来橄榄枝,要她去当青年团的领衔主演。

正当曾小敏犹豫不定时,转折发生了。广东粤剧团一台折子戏的演员受伤了,还是压轴戏。几名团长听说曾小敏在学校武打戏不错,决定让她试一下。

凭着过硬的功底和出色的表演,她获得了观众认可。

“这里是吸取养分最佳的地方,我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1997年,结束了 6 年戏剧学习,曾小敏决定留在广东粤剧院,成为了一团的演员。

广东粤剧院,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03号

从艺20余年,曾小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在舞台里锻炼成长。
 
1999年、2002年、2003年,三次斩获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
2003年,以一折《投江》获得了“红梅大奖”。
2005年,广东粤剧青年团成立,曾小敏高票当选副团长
2017年、2019年,凭粤剧《白蛇传·情》白素贞一角,获得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16届文化表演奖(文化部设立的专门用于奖掖专业舞台表演艺术的政府最高奖项)。
2019年,曾小敏当选广东粤剧院院长,成为剧院“首任女掌门人”。
 
曾小敏登上《中国戏剧》2017年第1期封面

 


左手培育青年演员

右手开拓青年市场


2005年,广东粤剧青年团初成立,设备需要重新购置,演员全是新面孔。

如何快速把青年团推向市场?
 
青年团演员年轻,能文能武。曾小敏另辟蹊径,带领青年团排演了一系列武打戏,作为主打剧目。
 
“既然没有人找上门,那么我就直接带领剧团去寻出路。”

她主动下乡巡演,青年团的口碑渐渐积累起来,成团的第三年,很多地方主动邀戏,最多的时候一年春班能演四十多场。每一届广东省艺术节,青年团都拿到最高奖项。

一代青年粤剧人在青年团中成长,成为了如今广东粤剧院的中流砥柱。

广东粤剧青年团成团10周年纪念晚会
 
除了下乡演出、走基层,曾小敏还把视野拓向了城市青年群体。
 
2017年,广东粤剧院打造“新年睇大戏”,大胆尝试在城市卖票不赠票,2018年,又打造了“周末睇大戏”,2019年又增加了“名家演出周”。
 
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开始了解到周末到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有粤剧看。剧场上座率从最开始的不到三成,不断提升,有的场次甚至一票难求。
 
曾小敏说,打造粤剧院的剧场品牌,目的在于给青年演员平台。

“传统的邀请演出,对方只点名角,优秀的青年演员没有展示自己的平台。现在的年轻观众不只追大佬倌,只要演得好,配角也有自己的粉丝”,这对青年演员是极大的鼓舞。

星海音乐学院与广东粤剧院签约合作,共建“粤剧文化传承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虽然行政事务繁重,曾小敏仍坚持每天练功,这头签完文件,那头又投入到演出排练中

“无论行程多忙,周边有多复杂的事情,我的内心总是有那么一块地方是不受任何东西干扰,永远留给我的戏。”


重塑经典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戏


2014年,曾小敏有一个艺术专场的机会。她想,如果把自己有代表性的折子戏组合成一个晚会,也会精彩,但绝对不可能成为经典;如果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戏,或许会成为经典。


曾小敏对《白蛇传》很有情结,她开始琢磨把这部经典剧目重新创作。“刚毕业分配到广东粤剧院时,我就出演了这部剧”。对于曾小敏而言,《白蛇传》就好比自己的初心。白素贞是曾小敏最爱的戏剧角色,跨越了花旦、武旦和青衣三个行当,唱、念、做、打俱全。



“舞台的魅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古老粤剧扣动年轻人的心弦。”
 
为重编《白蛇传》,曾小敏建立了一个几乎全是年轻人的主创团队,一点一滴把戏组织起来。

《白蛇传·情》,就此诞生。
 
新编粤剧《白蛇传·情》专注于一个“情”字,以“情”为主线贯穿全剧,贴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白蛇传·情》自2014年开演以来,场场爆满,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走进剧场,“因为这样的坚持,让我们知道了方向,对待经典的题材,我们该找什么样的方向去创作,什么样的舞台形式才是现在观众所喜爱的。”
 
凭《白蛇传·情》中的白素贞一角,曾小敏获得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两项大奖。
 
当问到粤剧的发展方向,曾小敏说:“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接受度,不断的加深和提高,就会形成新一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

《我是曾小敏——“剧 · 说”交响演唱会》海报

曾小敏和深圳交响乐团指挥林大叶以及乐团成员

跨界破圈,粤剧走进电影院

如何持续打破传统粤剧的局限性,让更多年轻人走进粤剧世界?
 
这一回,曾小敏把触角伸向了电影。

 
2017年,广东粤剧院与珠江电影集团、佛山文化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拍摄制作《白蛇传·情》的电影版

这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十分漫长,不同机位和场景,各种高难度的武打动作,曾小敏要反反复复做很多遍。“因为带妆时间很长,我的皮肤已经破皮了。”
 
在长达两年的创作时间里,质疑声一直没有停过:做“戏曲电影”,它的“小众化”和“专业性”能招市场“待见”吗?
 
2019年,《白蛇传·情》成为国内外各大电影节的一匹“黑马”。你以为的小众冷门,却拿奖拿到手软!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
第16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最受大学生欢迎非遗影片”
2019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电影技术突破荣誉等诸多奖项和提名
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戏曲歌舞影片”奖项
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技术奖”
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类型之窗单元“最受欢迎影片”奖项
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PB单元展映

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展映现场,《白蛇传·情》主创团队走过红地毯

《白蛇传·情》荣获第平遥国际电影展类型之窗单元最受欢迎影片

电影《白蛇传· 情》在以往戏曲电影的基础上展开了大胆探索,运用国际顶尖特效制作并融入中国绘画艺术风格,实现传统艺术与电影语言的跨界融合。采用前沿 4K 技术,追求极致的东方美感呈现与震撼的视觉效果。

 电影《白蛇传·情》精彩剧照

该片片花和花絮已被年轻人自发放进了B站、豆瓣和知乎等网络平台,点击量节节高升。
 

 ◐电影《白蛇传·情》预告片刷爆B站,赢得国风、二次元爱好者的青睐


这股“中国风”也令外国观众大开眼界。权威影评家马克·修斯(Mark Huges)还在《福布斯》(Forbes) 发表了题为 “《白蛇传·情》辉煌引入一个新的电影亚类型”的影评,对影片进行了高度评价。
 
《白蛇传·情》在北美展映的外文版海报


◇◇◇


“粤剧的黄金时代,为什么不可以是现在?” 

喜欢上粤剧以后,曾小敏一直都没有停下过脚步。

“粤剧就好比我所生活的城市,广州
——根植于传统,却有无比的时尚;引领着潮流,却又不忘初心。”。

人淡如菊,静水深流。
心有多大,能包容的角色就有多少。
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编辑 / NAN

摄影 / 来源网络

设计 / 陆盛华

统筹 / 冷佳




 今 日 福 利

惊 喜 福 利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文末走心留言


留言点赞排名前15粉丝送出

《白蛇传·情》电影电子券

任何院线 全国通用

每位粉丝2张哦


留言点赞排名截止时间:5月20日 22:00




● 往 期 回 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