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5岁的天河客运站,正在向你告别

广州生活发现家☞ i广州 2022-11-18





01

告别倒计时



2021年底,一则消息引起了广州人的关注:根据城市相关规划,广佛、广园、天河、夏茅、东圃、芳村等10座客运站将在未来逐步撤销。


1997年1月建成使用的天河客运站,今年正好25岁。作为广州客运站的“老字辈”,在动车高铁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它就是这座城市来往的枢纽。





班车通达20多个省市、自治区,辐射粤东、粤西、粤北,日均发送旅客3.5万人次。它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乡镇,再小的地方,都有车轮滚过的痕迹。


它见过田园沃野,奔赴溢彩霓虹,十米长短的车厢里坐着一个素颜的中国。

它更是很多人命运的拐点,带上行李,上车下车,故乡再见,广州开始。从此你就是这座城市浮萍一朵,喜怒哀乐,顺流逆流。






02

广州故事从此开始



春节前夕,广州最冷的时候,天河客运站却在持续升温。


空气粗粝,汽油味隐约,背着大包、拎着小包的旅客游走在候车室和闸口之间。大厅人潮汹涌,乡音交杂,泡面味浓郁,喇叭声催促,一群小孩伸长脖子望着从外驶来的汽车,呼喊身边的大人:快点,车来了!


他们都准备坐大巴回家






一趟列车,丈量故乡与广州的距离。


一座车站,承载柔情和无限的可能。


许多人的广州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何远标,50多岁,老家在梅州五华县,他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广州的场景。


那是二十多年前,五华还没开通高速,只能走国道途经河源、增城、惠州,最后抵达天河客运站。8个小时的车程,从新鲜到疲惫,一路颠簸,车厢拥挤、闷热,泛潮,透过窗户能望见不远处用沙子铺泥路的工人们。






车一停,从梦中惊醒,鲜活的广州扑面而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感叹:进城了,眼睛鼓得很大,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跳。


钟雄也是五华人,4年前来广州读大学,第一站就在天河客运站。春节,他选择用一张纸质车票,踏上返乡的大巴,“五华的高铁站还没建好,大巴车可以直接坐到村口,现在走高速,路上只要4个小时。





过去五年,高铁动车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朝发夕至的长途大巴不再是首选,随之而来的是客流量骤降。


相关数据显示,天河客运站从2015至2016年的发送旅客量相比2012至2013年,整体下降近20%。广州客运站更是从日均客流量33万人次,下降到2.5万人次,幅度超过90%





开往春天的大巴,最终还是没有跑过寒冬。

一些客运站甚至已经悄然道别:2019年,越秀南客运站、黄埔客运站、永泰汽车站关停;2020年,广州客运站驶出最后一班车;此外,番禺客运站、广州北站汽车客运站也已经关停。

曾日来夜往,此时此刻,却来不及说一声再见。

没有抢到回茂名的高铁票,赵子文很早就从黄埔赶到天河客运站,得知这里可能要撤销,他用手机拍下了许多照片,“黄埔客运站已经没了,我怕忘记天河客运站的样子。





03

离不开的天河客运站



车来车往,人来人往,25年弹指一挥,每一位过客都将“天河客运站”留在记忆深处。不只是踏入广州的第一步、返乡的起点,更是生活与理想共存的地方。


地铁3号线与6号线在此交汇;

30多条公交线、出租车无缝接驳;

临近华南快速、广惠高速、广深高速,四通八达。




无论是去不加滤镜的小镇,还是流光溢彩的珠江新城,从天河客运站出发,都有太多的选择。

在此落脚也是一样。

元岗、长湴规模庞大、价格实惠的出租房,足以为不同收入的年轻人提供一块遮风避雨的天地。每个人都像秉承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被一种看似淡薄却又足够温暖的人情互相牵连。




去年夏天,倪小彩搬到了长湴西街,从天河客运站坐地铁,只要一站就能到达公司。以前大学放假,她常来客运站坐大巴回老家河源——“经验告诉我,这边一定有票。

下班之后,走出地铁站,穿过一个热闹的购物广场,步入长湴西街,一路人间烟火。水果缤纷,烤红薯香甜,炒粉在铁锅里飞舞,牛肉丸浮在沸水上……小彩说,生活在这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车站大厅的屏幕,实时显示着大巴进站、发班的信息。普宁、梅州、和平、大埔、揭西河婆……熟悉或者陌生的地名背后,都有一份亲切、热烈的乡愁。


迈出脚,踏上大巴,天河客运站渐行渐远,纵使格局已改,但人们的故事还将继续。



“撤销客运站”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全市公路站场优化布局将会逐步推进,
无论天河客运站最终是否保留,
它都值得我们路过时,
多看几眼,多拍几张。


编辑 / 靓仔
摄影 / WillhooZ
设计 / 慧珊  统筹 / 冷佳



 往 期 回 顾

你点的每个赞,我们都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