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1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专题》
1、秦与匈奴:派蒙括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御其南下2、汉与匈奴 ①与西汉:a、西汉初期——“和亲”,贸易往来。作用:暂时缓和了匈、汉关系,但未真正解除威胁;b、汉武帝时--“战争”。作用: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c、汉元帝时--“和亲”,昭君出塞。作用:密切了汉匈关系,经济、文化来往增多,十多年和睦相处。②与东汉:a、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仍威胁中原及西域;b、东汉前期—“战争”,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匈奴。作用:北匈奴政权瓦解,威胁解除3、汉与西域:①与西汉:a、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时间、概况、意义);b、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与东汉:a、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b、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4、秦汉与越族:①秦征南越;修灵渠;置岭南三郡;②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5、汉与西南:汉武帝设郡县(二)、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1、与突厥:①唐太宗大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辖;②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③唐高宗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④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2、与回纥:①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②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回纥兵助唐平安史之乱;④唐肃宗开始,几次和亲;⑤回纥人来中原经商,部分贵族开始修宫殿定居。3、与靺鞨:①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②开元初,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与南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5、与吐蕃: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②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册命”;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和亲;④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三)、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关系传播,民族大融合)1、与契丹:①宋太宗两次北伐,结果失败,宋由进攻转向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②澶渊之盟(1005年)a、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宋真宗亲征,士气大振,辽提出议和b、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c、影响:“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使宋辽边境安宁,双方贸易兴旺,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2、与党项: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很大,元昊请和(1044年)①内容:a、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b、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c、重开边境贸易。②影响: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3、与女真:①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②岳飞抗金 ③绍兴议和(1141年):(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汉族迁居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入居中原与江南民,加强了民族融合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3、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4、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五)、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蒙古(蒙古族)①明a、初期:相对安定,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接受明封号b、中期:关系紧张,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明修缮长城抵御c、后期:和平友好,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封号,恢复封贡互市②清a、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南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渥巴锡)2、新疆(维吾尔族回部)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3、西藏(藏族):①明a.在乌思藏设立卫所;b、任用藏人担任官吏;c、建立僧官制度; d、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②清:a、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b、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事务 c、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清朝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4、西南 ①明朝a、实行土司制度;b、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②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a、条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b、意义: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东南(台湾)①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②1684年,设置台湾府③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氐族——4世纪后期苻坚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鲜卑族——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契丹族——10世纪阿保机统一契丹;后辽夺取幽云十六州;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党项族——11世纪元昊建立西夏;女真族——12世纪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建金,先灭辽,后于1127年灭北宋蒙古族——1205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灭掉南宋女真族——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改名盛京。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①炎黄融合,形成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族。②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的融合。(2)秦汉时期:①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移民戍边。促进边疆开发。②西汉加强同匈奴关系,在西域、西南、百越地区设置机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3)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冲垮胡汉界限。②少数民族开始封建化,促进自身进步。(4)隋唐时期:①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许多政权,促进边疆地区开发。②由于交通发达,汉族和少数民族加强联系。③中央政府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①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②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③元朝统一后,逐渐形成族融合高潮,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6)明清时期: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构成相对固定下来。②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③版图最终奠定。④各民族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迁内地人民与越族杂居,中原铁器和先进技术传入越族地区,开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2)两汉:西汉初年,汉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与汉族互相学习对方的生产技术;鲜卑政权学习汉族文化,采用汉族地主阶级统治制度。(4)唐朝:突厥和中原有贸易往来,是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渤海与唐朝贸易频繁;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手工艺品和生产技术方面、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末契丹人逐步学会种田、纺织,部分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5)北宋: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宋夏议和后,双方重开边境贸易。(6)元朝: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织技术,改革棉纺织生产工具。(7)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8)清朝: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
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2、少数民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主动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3、民族间的战争。4、民族迁移或人民迁移。5、民族间杂居通婚。6、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经济文化交流。7、兼并战争。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