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硫相遇的亲密关系:铁-硫团簇组装机理 | MDPI Inorganics
点击左上角“MDPI化学材料”关注我们,为您推送更多最新资讯。
文章引言
铁-硫团簇是多种酶的蛋白质辅助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生物体内均具有专门的多蛋白机制来支持其生物合成,包括组装铁-硫团簇的支架蛋白,及以过硫化物形式提供硫的半胱氨酸脱硫酶。然而由于铁和硫的生物化学多功能性和铁-硫团簇的相对不稳定性,其组装理论机制一直未被阐明,但近年来人们基于生化、光谱和结构等研究方法,在体外重建系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来自法国萨克雷大学的 Benoit D’Autréaux 教授团队在 Inorganics 发表了文章,综述了 [2Fe2S] 团簇 (所有其他铁-硫团簇的组成部分) 组装机制的最新进展;通过介绍团簇组装、硫化物及双核 [2Fe2S] 簇的产生过程,结合重构系统的生理相关性问题,研究了铁和硫插入支架蛋白的具体机制;报道了共济蛋白在铁-硫团簇生物合成中的功能作用。
研究结果
目前研究者们已确定了四种铁-硫团簇的作用机制:固氮 (Nitrogen Fixation, NIF)、铁-硫团簇 (Iron–Sulfur Cluster, ISC)、硫动员 (Sulfur Mobilization, SUF) 和胞质铁硫团簇组装 (Cytosolic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CIA)。在真核生物中,需要 30 多种蛋白质来完成铁-硫团簇的组装、运输和插入,而铁硫团簇的合成过程只需要用于组装 Fe-S 团簇的支架蛋白、用于提供硫元素的半胱氨酸脱硫酶和还原酶参与。其输运过程包括在伴侣蛋白和附属蛋白的协助下,将铁硫团簇转移到受体载脂蛋白上 (图 1)。
图 1. 细菌和真核生物 ISC 的主要组成部分示意图。
本文概述了铁-硫团簇聚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 ISC 组装铁-硫团簇的具体机理,以及基于 NIF 和 SUF 方法组装铁-硫团簇的机理和过程 (由于目前仍旧无法确定 CIA 是否能够合成 [2Fe2S],因此本文不讨论该主题)。IscU/ ISCU 是一种 15 kDa 高度保守的小蛋白,在体内与所有其他 ISC 组分共表达时能够结合一个不稳定的 [2Fe2S] 簇,因此被确定为支架蛋白。金属滴定和三维结构的实验结果表明,从细菌细胞中纯化的 IscU/ ISCU 蛋白在组装位点并不含铁,而是含有锌离子 (图 2),这是由于锌对 IscU/ IscU 的亲和力高于铁。
图 2. (A) ISCU 锌位点结构;(B) 不含共济蛋白和 (C) 含共济蛋白的 ISCU 结构示意图。
基于 ISC 方法组装铁-硫团簇的过程如下:(1) 在螯合酶作用下,IscU/ISCU 将首先释放出锌原子;(2) 半胱氨酸脱硫酶以过硫化物的形式提供硫,并与半胱氨酸结合,实现硫原子的插入;(3) 在催化半胱氨酸上形成过硫化物后,Fe2+ 离子与过硫化物相互作用,产生 Fe3+ 和硫化物离子;(4) 最后,通过设计实现 IscU/ IscU 二聚合来形成双核 [2Fe2S] 团簇 (图 3)。此外,共济蛋白在铁-硫团簇组装的调控时还会对半胱氨酸脱硫酶活性、过硫转移过程产生影响。
图 3. IscU/ISCU 二聚合形成 [2Fe2S] 簇的假设模型:(1) 两个 ISCU 的二聚作用配以一个单一核 [1Fe1S] 中间体,在 ISCU 的二聚体中生成一个桥接 [2Fe2S] 团簇;(2) [2Fe2S] 在一个单体上分离;(3) 二聚体解离生成一个空单体和一个含有 [2Fe2S] 团簇的单体。
综述内容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 ISC 方法组装 [2Fe2S] 团簇的过程,包括:铁原子的组装;硫原子的组装;Fe2+ 离子与过硫化物相互作用产生氧化的 [2Fe2S]2+ 团簇;形成 [2Fe2S] 团簇。该过程阐明了共济蛋白的功能和作用,证明了其作为过硫转移的动力学调节剂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分别介绍了基于 NIF 和 SUF 方法组装铁-硫团簇的机理和过程,本综述为 [2Fe2S] 团簇的组装方法、过程和理论机制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
识别二维码,
阅读英文原文。
原文出自 Inorganics 期刊
Srour, B.; Gervason, S.; Monfort, B.; D’Autréaux, B. Mechanism of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In the Intimacy of Iron and Sulfur Encounter. Inorganics 2020, 8, 55.
Inorganics 期刊介绍
主编:
Duncan H. Gregory, University of Glasgow, UK
期刊范围涵盖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理论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和应用无机化学等,着重报道新的和已知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热力学、动力学性质、谱学、结构和成键等性能。
2021 Impact Factor | 3.149 |
2021 CiteScore | 5.1 |
Time to First Decision | 12.8 Days |
Time to Publication | 36.5 Days |
长按识别二维码,
订阅 Inorganics 期刊最新资讯。
往期回顾
视频号
扫码关注
MDPI开放数字出版视频号
MDPI 特约撰稿人
赖寿强 博士研究生
厦门大学
版权声明:
本文由MDPI特约撰稿人翻译撰写,文中涉及到的论文翻译部分,为译者在个人理解之上的概述与转达,论文详情及准确信息请参考英文原文。本文遵守 CC BY 4.0 许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如需转载,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咨询。
由于微信订阅号推送规则更新,建议您将“MDPI化学材料”设为星标,便可在消息栏中便捷地找到我们,及时了解最新开放出版动态资讯!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免费阅读英文原文。
喜欢今天的内容?不如来个 "三连击" ☞【分享,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