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科创板最大IPO诞生!联影医疗登陆科创板,市值超1400亿元
医学影像设备“独角兽”登陆科创板,刷新2022年开年以来科创板IPO纪录。
医药魔方Invest获悉,8月22日,上交所科创板迎来2022年开年以来第二大首发募资(第一大为晶科能源,IPO募资100亿元)——联影医疗挂牌上市,联席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及中信证券。
联影医疗此次在科创板上市的发行价为每股109.88元,总募资规模达109.88亿元。这一超高的募资规模,同时也超越2018年迈瑞医疗的IPO募资纪录(59.34亿元),成为中国规模第一大的医疗器械IPO,仅次于百济神州登陆科创板时创造的IPO募资纪录(222亿元),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第二大的生物医药IPO。
图片来源:wind
联影医疗开盘股价上涨54.81%,至170.11元/股。截至发稿,联影医疗最新市值超过1400亿元。
早在2017年,联影医疗就凭借数十亿元的超高A轮融资,成功出圈。2017年9月15日,联影医疗完成33.33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招银国际、中信证券、国寿大健康基金、中金公司、国开金融、国新资本、联新资本、中金资本、开元国创、国投创新。
2019年科创板开板时,联影医疗作为估值超50亿美元的医疗器械“独角兽”更被认为是首批登陆科创板的“大热”,然而时隔3年,联影医疗才姗姗而来。
联影医疗背后,是民族企业大胆挑战跨国巨头突围,并借助新冠疫情带来的机遇,成功扭亏为盈的创业故事。
在跨国医疗器械巨头的围剿中突围,联影医疗的创业之路开始得充满挑战与风险,也尽显了民族企业家的智慧和勇气。
2011年联影医疗于上海嘉定工业区创立,两位联合创始人张强和薛敏同为美国凯西储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校友,但却有截然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
联影医疗实控人及董事长薛敏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薛敏的强项,在原创产品研发上。1998年,在完成美国凯西储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习后,薛敏回国创立了深圳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仅一年多的时间,迈迪特就研制出了国内首款1.5T超导磁共振系统,打破了国外在高场磁共振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
不过,公司始终面临设备核心零部件被外企“卡脖子”的窘境,且产品的竞争壁垒并不高。2002年,迈迪特正式被西门子收购,薛敏也从公司掌事人变成西门子的一个经理。
正是在西门子工作期间,薛敏结识了同样在美国凯西储斯大学完成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习的张强。
张强,本科、硕士均毕业于上海交大,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赴美留学,与薛敏上的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专业,但张强的职业发展路径更专注在市场销售上。
联影医疗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张强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张强博士毕业后便进入西门子美国工作,一路做到了美国东南区市场开发总监的位置,后因工作调动,才回到国内担任西门子在中国的磁共振事业部总经理。
打破跨国企业对大型医疗设备市场垄断的共同愿景,促使薛敏和张强共同创立了联影医疗,聚焦于自主研发高端医疗设备。
彼时,中国虽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但跨国企业一直是其中绝对的主角。跨国企业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90%,而国产设备占比不足10%。
其中,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公司长期把持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最大蛋糕,因三家公司英文首字母为“G、P、S”,业内人士习惯将它们合称为“GPS三巨头”。
联影医疗与GPS产品对比 图片来源:招股书
当时,联影医疗是唯一拥有PET-CT生产能力的国内企业,也因此成为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崛起的代表。
而让联影医疗首度出圈的是,一桩官司。2013年,医疗设备跨国巨头西门子医疗突然起诉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中国企业联影医疗,原因是三名前员工违反同业禁止协议。最后,这起案件以西门子医疗败诉告终。同时,联影医疗这家初创企业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2015年之后,西门子与联影医疗又陷入了多项专利纠纷诉讼,双方各有胜诉。但无论如何,联影医疗顶住了压力和挑战,最终活了下来。
而在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及新冠疫情带来的机会中,联影医疗迅速发展壮大。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联影医疗营业收入分别为 29.79亿元、57.61亿元及72.54亿元,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 56.03%,净利润则分别为-4,804.76万元、9.37亿元及14.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5亿元、8.78亿元及11.66亿元,连续两年扭亏为盈。
联影医疗分析认为,收入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包括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及政策红利、新冠疫情带来公司相关医疗设备需求的增加、技术创新优势、影像设备升级更替带来的业务机会、市场竞争格局带来的发展动力、市场对品牌认知度的提高、销售网络优势、品规丰富优势、维保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2022年第一季度,联影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6.5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 20.04%,扣非净利润为2.6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8.46%。
联影医疗分析认为,一季度营收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在行业发展及政策红利的背景下,随着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公司结合品规及销售网络等优势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巩固并抢占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推出 MR 新产品激发新的销售增长点,但同时公司生产经营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
而扣非净利润低于营收增速的原因,主要系为了实现经营规模较快增长,在一季度增加了人员薪酬及销售推广等费用投入,使得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有所增长,同时新冠疫情也带来生产经营成本上升。
联影医疗,已经建立起来了有相当丰富度的高端医疗设备产品系列。招股书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联影医疗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
这些产品,在市场中已经建立起相当的竞争力。按2020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联影医疗MR、CT、PET/CT、PET/MR及DR产品排名均处在行业前列,其中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1.5T及3.0T MR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CT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64排以下CT排名第一、64 排及以上CT排名第四;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DR及移动D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而在数字化诊疗领域,联影医疗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提供联影医疗云服务,实现设备与应用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享,为终端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招股书
能够建立起如此完善的产品线及解决方案,有赖于联影医疗持续的研发投入。提交注册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联影医疗研发投入分别为6.9亿元、8.5亿元及10.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17%、14.76%和14.45%,远高于同类可比公司。
与此同时,截至报告期末,联影医疗共有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超过35%,其中超过1900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超过 500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
在研发投入及团队建设支持下,联影医疗在专利技术上收获也颇多。截至报告期末,联影医疗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700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超过1200项,海外发明专利超过400项。
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如有疏漏,欢迎补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