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的收纳秘籍,答案奉上,直接照抄
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啾啾妈的小日子”ID:jojoma-life今天这篇文是我去年写的旧文,现在回头看看,还是实用的,分享给你们。
收纳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大家如果喜欢,以后我们可以经常探讨。
三年多前,我生了第二个娃。
也是在三年多前,我临产前的三个月,我挺着大肚子搬进了现在这个家。
第一次来我家做客的朋友,通常都会惊奇于我们家的客厅,居然没被两个熊孩子霸占。
这是三年多前刚搬家不久的样子:
这是现在的样子,没啥熊孩子的东西,还算干净吧?!
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我严格执行了“熊孩子隔离”政策。
当年装修时,我坚持把距离客厅最近,原本应该用做书房的房间,改造成了“熊孩子活动室”(下图的红色区域)。
这么果断地把黄金位置让给熊孩子们,那绝对是经历过“教训”的。
啾啾出生时候我们住的那个房子,是完全围绕我们夫妻二人的生活习惯设计的,完全没有考虑一旦有孩子的加入,会变成什么样子。
结果,从啾啾刚会爬开始,我们家的客厅就完蛋了。
在沙发面前围了一块活动区,大块的面积都留给了她,搞得全家人想坐个沙发都要翻山越岭。
两岁的大姐啾啾和自己的朋友,在客厅里玩耍
终于要搬新家了,那我必须不能让这样的景象重演。于是我宁愿放弃掉书房,也要把这个“黄金位置”留给熊孩子。
随着老大渐渐长大,老二慢慢会爬,这个我曾经很得意的儿童房,突然不香了。
因为没有经验,严重低估了孩子即将上小学后的收纳和学习需要,也没能充分考虑孩子的成长性。
因为布局不够好,孩子的各种玩意儿不管怎么放都很乱,乱到我这个收纳强迫症都不想伸手,任由这个房间自暴自弃了。
堆满了孩子各种玩具、杂物的“隔离儿童房”
看来没有合理的布局,光有隔离是不够的。
我下决心把儿童房做了一回大改造。
这次的改造目标非常明确:给孩子准备一个可以从小学一年级用到高中的房间。
儿童房的布局
这次改造,我得充分考虑孩子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我各种研究啊,去扒国外的网站,买书回来看……希望尽可能把需求都想得全面一点,不要重蹈覆辙,过几年又要再改一遍。
最后,我先从儿童房的布局下手。
床、学习桌、书架、钢琴……所有的物件都沿着墙放,为了能获得“最大的收纳空间”,也能获得最大的“活动空间”。
从设计到执行落地,我花了出多三个月的时间,终于给了孩子一个可以装得下大量书本、玩具、衣服的小空间。
同时还给了她一个可以涂鸦、弹琴、看投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地盘。
儿童房收纳
书籍收纳
为了安置孩子未来越来越多的书,我最终选择的解决方案是这个藏着无数小心机的书墙。
这个效果图里的软装可以先忽略
看结构就好
即便有了书墙,也不代表书本就能收纳整齐。依然本着“分类收纳、方便取放”的大原则,我先把儿童房的大书墙做了分区,并且增加了不少好用的收纳神器。
考虑到妹妹个子矮,她的常用绘本都放在比较矮的地方。
姐姐的书比较多,我按照两个逻辑分了堆,
第一个逻辑是:常用、不常用。
第二个逻辑是:主题、套系。
按照这样的思路,整个书墙,被分成了若干区域。
更为常用的工具书以及孩子当天会用到的书和本,我会要求孩子利用好书桌上的空间,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书桌。
这么做的代价是,我一个人按照预设的逻辑,把家里散落在四处的书,收拾了好几天,干得腰酸背痛,全部整合到了书墙上。
但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极大地方便了书本的取放,也让孩子逐渐养成“分类摆放”的习惯。
不仅是在儿童房里,只要是家里能够放书的架子,我都会尽可能大致根据同一系列或同一作者的原则,把书按照分类摆放,在一起。
给家里所有人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找任何东西,都会非常快!
常看的书,放在可以拉出的收纳盒里,方便取放。
我买过各种尺寸、各种样子的收纳盒,现在孩子也养成了一个小习惯,读完一盒书之后,再更新一盒,再读、再更新……
孩子的一些教辅、练习纸,我会用颜色不同的文件夹收好一并放在书架上。
玩具收纳
在收纳玩具之前,建议先给玩具分类:
不常玩的、超龄的、破损的玩具整理出来,完好的送人或转卖,破损的断舍离掉。
剩下的玩具,分为大型和小型的。
小型的比如乐高和各种积木,我花了点时间,量好尺寸,在网上找到合适的小抽屉盒子。
拉开这些收纳的小抽屉看看,不仅拼插积木有了足够的存放空间,各类细碎的小型玩具,也都能分门别类的放进小抽屉里,孩子们也养成了“分类收纳”的习惯。
不仅玩具,各种中文识字卡、英文闪卡、口袋书,桌游等等,很多都是一张一张的小卡片等等“小东西”都分门别类统一放在抽屉式收纳盒里面,特别方便管理。
衣服收纳
1.衣柜设计要合理,充分考虑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孩子成长性。
2.善用衣柜收纳神器,能竖放,坚决不叠放。便于分类收纳,快速找出需要用的东西。
3.每年两次衣柜大换血,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