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童书展期间,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采访到了我的偶像,日本绘本创作者、书评人、策展人,广松由希子老师。和广松老师的珍贵合影,我们手里拿的正是她的新作『日本の絵本100年100人100冊』,超大开本,沉甸甸的。大概是某一期MOE上的连载专栏“广松由希子注目的绘本”,她以十几个主题盘点了100本日本当年出版的绘本,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后来听说,广松老师保持每年阅读1000多本绘本,并为其中的200-300册撰写书评。她数年在朝日新闻、MOE、Kodomoe等报刊杂志上撰写绘本专栏,赏析和推介高质量绘本,主题绘本书单写得妙趣横生。她还是日本儿童图书协会的副会长,作为评审参与博洛尼亚童书奖、BIB等多个世界绘本大赛,筹办绘本展览。哦,她还有一个小小的绘本+轻食的复合空间83gocco,里面收藏着很多绘本。或许,很有日本特色的称呼“绘本职人”,是她最恰如其分的身份。2011年,广松老师出版了『日本の絵本100年100人100冊』,从个人阅读和时代风潮双重线索,盘点了从1912到2014年日本近代百年绘本历史,并提出100位/组创作者、100本代表作;这本书在日本引起了相当的轰动。我们的采访,就从这本厚重的『日本の絵本100年100人100冊』开始。坐在我对面的广松老师,优雅又和善。我跟随着她,仿佛在日本百年绘本历史的小径上,散了一场漫长的步,一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竹久梦二、柳原良平,堀内诚一,长新太,田岛征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次第提起,连带着他们的画,和他们联结的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采访完成,广松老师反问我正在做什么;我告诉她,我有一个小小的公众号,每月撰写新书书单,这个事儿坚持近3年了。广松老师点点头说:你要坚持,写书单这个事,我坚持了15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注:广松老师的著作『日本の絵本100年100人100冊』也已经上架,购买链接在文末。
小巷 《日本的绘本:100年 100人 100册》是一本类似马丁·萨利斯伯瑞《儿童绘本典藏100》的工具书,还是个人化的绘本阅读史?我看书中融入了不少您个人的阅读经历和感受,您会不会担心因此而削弱专业性、权威性? 广松 我觉得都是,也可以说都不是。在创作之初我希望它具备专业和学术的属性,可是后来我觉得不应该只针对专业人士,而应该帮助更多人打开阅读绘本的大门。我记得1980年代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有一天在书店读到了堀内诚一《绘本的世界》,那本书就是既有工具书的性质,但是又非常好读,我想我要创作的这本书也要像《绘本的世界》那样,为下一代人而创作,因此它一定是开放的。至于你说会不会担心因此而削弱权威性,我从来没有考虑,我不需要专业权威这些定义。 小巷 您虽然在前言中申明了这本书在选择作家作品时个人化倾向,但我仍然想知道某些选择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宫西达也没有入选,要知道他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绘本作者之一;为什么安野光雅选择的是《不要打开》而不是经典的《旅之绘本》;还有佐野洋子选择的是『うまれてきた子ども』(台版翻译成《被生下来的孩子》)而非《活了100万次的猫》? 广松 宫西达也在日本也很流行,可是为什么我没有选择他呢?(沉吟)我想这个时候我就不是从个人喜好的角度,而是从专业的视角去判断了;我认为从艺术性来判断,宫西达也的作品还达不到“100册”。安野光雅呢,他是我最纠结的一位作家,因为他的代表作太多了。我认为安野光雅是一位,用日本俗语形容,就是“肚脐没有长在中间”的人,意思就是他总是不走寻常路。我选择《不要打开》是因为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对绘本的认知。绘本就是为了打开嘛,但《不要打开》一直在说“不要打开我”,就像在和读者在玩游戏,我认为这本书代表了安野光雅“肚脐没有长在中间”的精髓。
至于佐野洋子的《被生下来的孩子》,这的确是她作品里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一本,但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本。我第一次读到它是在1990年前后,但那时我并不太理解它的意思;等到我再一次读它,已经是2011年了。那时候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地震让我重新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我一下子看懂了这本书,这是一本为孩子找到希望的书。 小巷 说到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似乎对日本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不是也影响了绘本的创作? 广松 确实是这样。地震之后,作家们会认为,绘本是给孩子希望的东西,那么,我们要通过绘本给孩子传递什么呢?其实,地震也是促使我创作《日本的绘本100年 100人 100册》这本书一个重要原因。我定点观察日本绘本历史,发现不管是创作者还是读者都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研究绘本必须结合历史,而历史就包括战争、地震等等各种社会、时代的东西。 小巷 《日本的绘本100年 100人 100册》最后一本是弥蕗真智子的《我和耀眼的黄》,这个收篇的选择是不是也与您刚才说到的希望有关? 广松 你这个问题很好,确实是这样,《我和耀眼的黄》是地震后第一本代表绘本,充满了生命、希望和能量。可以说,《日本的绘本100年 100人 100册》书单的第一本,1912年杉浦非水的《小鸭和小鸡》,和最后一本,2014年弥蕗真智子的《我和耀眼的黄》,是我一开始就确定的书。 小巷 谷川俊太郎虽然并没有作为绘本作家被单独提出,但他的多本绘本被收录在100册的书单里。他是一位很有意思的作家,虽然以写诗为主业,却吸引到很多著名插画家与之合作,合作的画家名单几乎可以串起日本绘本史。您觉得谷川先生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多画家的青睐?以及如何理解他提倡的“概念绘本”的意思? 广松 因为《日本的绘本》中100人是指插画作者,所以没有收录谷川俊太郎。但他确实创作了很多绘本,他也是绘本的创作者,picture book maker。我最喜欢的是他和和田诚合作的《洞》。谷川俊太郎绘本百货展图片。谷川先生于11月13日去世,正是采访广松老师前一天,当我们谈论起谷川先生时,并不知道他已经安然离世。
谷川俊太郎的绘本里,充满了“什么是绘本呢”的思考和创新,每一本绘本都能激发画家挑战自我和传统的欲望,我认为这是他能吸引众多画家与他合作的原因。 小巷 您以长新太的《地平线的故事》谈到读绘本的最大乐趣,是“想到这是一本绘本时的震撼”与“有这样的绘本吗的疑惑”,是硬币的两面。能否展开讲讲这个矛盾的体验。能让人同时产生这两种情绪的绘本,有没有越来越多? 广松 有时候当你读到一本很独特的绘本时,会发出“从来没看过这样的绘本啊”的惊叹,同时你也会产生“这也是绘本吗”的疑问;等你再读一遍之后,你完全接受了:“是的,这的确也是绘本。”能够让人产生这种复杂的感受,说明这本绘本的确很迷人;长新太《地平线的故事》就是这样迷人的绘本。但是我要说,这样的绘本并没有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现在日本的绘本,越来越中规中矩,靠排名和人气决定能不能被推荐。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绘本中充满了冒险的精神,百花齐放。广松老师在MOE2022年7月刊连载,介绍60年代具有前卫精神的绘本 广松 也会读,我觉得流行不是坏事;但我们不应该以人气作为判断绘本的唯一标准。广松老师在MOE上的专栏,介绍了2020年代的绘本 小巷 您曾经在连载中提到,“用粗犷的画笔描绘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图画是日本图画书的一个特征”,让我特别感同身受。我想到田岛征三、片山健、伊藤秀男、弥蕗真智子等画家笔下极具张力的图画。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还有没有其他日本图画书独有的表现形式?广松老师在MOE2023年5月刊的连载,介绍日本1990年前后出现了一批“画面充满狂野和跳动的生命力的绘本”除此之外,我想另一个特色就是留白吧,不会把想表现的东西全表现出来,而是留一些让读者思考的余地。这个跟日语也是一样,我们讲话通常只讲一半,剩下的,听者自己猜吧!
谷内刚太《我一个人的玩偶》内页
小巷 日本绘本史上,我们可以读到很多编辑与创作者、与经典作品诞生有关的动人故事,比如松居直发掘了加古里子、安野光雅等著名作家,至光社主编武市八十雄激发了岩崎千弘的创作等等。请您介绍一下日本绘本史上那些著名的编辑?以及您怎么评价天才编辑个人与整个绘本行业的关系? 广松 首先我要说,现在日本年轻的绘本编辑,也没有那么有影响力了;但在上世纪六七年代,编辑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岩崎千弘,她一直是个很好的画家,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在绘本创作方面,她一开始并没有很擅长。至光社主编武市八十雄一直告诉岩崎千弘,绘本里可以放少一点东西,鼓励她不断实验,创作“感觉的绘本”。广松老师在MOE2022年8月刊连载,提到日本战后绘本运动兴起,不能忽视领导这场运动的绘本编辑,比如福音社的松井奈央,至光社的武市八十雄
他们曾经在酒店待了整整一周,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方式,比如站着画,用粗笔、泼颜料的方式表现下雨天,一本书就画了100多张图。1968年出版的《下雨天,第一次一个人在家》,是岩崎千弘和武市八十雄合作的经典案例,也是日本绘本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这本书在技法、印刷上都有很多创新之处,甚至把印制的人的名字也加上去了。 小巷 60年代末到70年代,日本图画书迎来黄金时代。作为亲历者,您是否可以回顾当时的盛况,以及这背后社会经济、文化、风气等原因? 广松 绘本黄金年代时,我还只是一个学生。我记得50年代日本还是更多进口美国的绘本,从60年代开始,我们就创作自己的绘本了。绘本黄金年代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经济繁荣,战后婴儿潮人口因素等;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战争之后,人们开始反省我们要给孩子传递什么新的文化,以及人人都抱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念。那个时候成年人也开始接受绘本,绘本书店、绘本杂志也纷纷在那个时候开设。1973年日本第一家专门的儿童书店メルヘンハウス在名古屋创立,2018年倒闭,图片为第二代店主在2021年重开的店面 小巷 日本从20年代开始有了绘本,酝酿50年后在70年代迎来黄金期,这个时间对中国有没有参考性?比如中国从2000年开始引入绘本,是不是再过二三十年,我们也可以迎来黄金时代? 广松 我觉得不能那么简单的类比,而且日本也并不是酝酿了50年,战争就中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953年以后才恢复。什么才能带来绘本真正的繁荣呢?经济,社会,文化,人才储备,社会共识“绘本很有意思”……各方面的原因一起作用吧!广松老师在MOE2023年11月刊中介绍日本70年代绘本热潮 小巷 日本从什么时候开始,绘本的阅读群体从儿童扩大到大人,大人也能读绘本成为共识? 广松 应该是从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绘本热潮时普遍一些,90年代之后又更普遍;但还是比较集中在专业人士领域。至于普通民众,可能会是最近十年才比较有感觉吧。我经常被记者问到:我感觉现在大人也很爱读绘本啊;听到他们这么说我心里就想:不是啊,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了好嘛。(笑) 小巷 日本的绘本奖项不少,但似乎越来越没有新意。MOE绘本屋大赏,总是吉竹伸介、工藤纪子等几位老面孔霸榜;日本绘本赏,让人意外之喜的作品好像也不多见了。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广松 我其实是同意的,日本绘本赏代表着专家意见,确实有一点点老了;而MOE绘本屋大赏,是书店店员评出来的,以销售、人气为主要指标,当然很难给人惊喜。其实在这些奖项之外,日本还是有很多有趣的绘本的,可惜的是它们很难冒头。 小巷 您也是JBBY(日本儿童图书协会)的副会长,提到JBBY,我想到会刊《书鸟》(Book Bird)的日本版可能是《书鸟》全球各版本的中做得最有趣、最有设计感的。请您谈谈JBBY在推动日本绘本发展、走上国际舞台发挥了什么作用? 广松 日本的《书鸟》杂志不是JBBY做的,而是一家出版社做的,不过现在已经停刊了。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有非常积极的动力推动文化走出去的;但是到了2000年之后,包括绘本在内的整个文化都有向内走的趋势。日本对于国外的绘本不是很感兴趣,我作为JBBY的副会长,一直很想通过各种活动让民众更多地了解国外的绘本,说起来这点真是很伤脑筋。 小巷 这些年来,您也频繁参与全球绘本大赛和交流活动,哪一个国家(地区)的绘本最让您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广松 我喜欢可以看到很多变化的绘本,比如中国的绘本,和20年前就很不一样了,这让我很感兴趣。韩国绘本呢,因为有政府的强力推动,所以近年来越来越被大家看到。至于我个人,我对中美洲,比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绘本尤其感兴趣。 小巷 您是读着绘本长大的人吗?能否分享下您和绘本邂逅、以及一路相伴的过程? 广松 是的,我从婴儿时候就开始读绘本了,因为我妈妈很爱读书,尤其喜欢绘本。她虽然是家庭主妇,但是后来在我们家开设了一个家庭图书馆,所以我从小到大,身边都有绘本。我读的第一本绘本是《米菲去海边》,10年后再拿起这本书时,我一下就记起婴儿时期就读过它。再后来我自己做妈妈了,当我给女儿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不自主地在微笑,就是全身心都觉得很愉悦。广松老师人生第一本绘本,由石井桃子翻译,福音馆出版 小巷 您曾经说过:优秀绘本的魅力之一,是因为年龄、经历、时间的不同,会遇到新的“那一本”;那么您在10岁、30岁、50岁,分别遇见的“那一本绘本”是什么? 广松 10岁时,我重遇了《米菲在海边》,身体的细胞一下就让我回忆起那是我婴儿时期读过的绘本。10岁时我还很喜欢漫画,1973年出版的佐佐木的《天涯一匹狼》,是一本无意义但是让人很开心的漫画,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候孤独也挺好的。那只狼经常会说一个字:ke,当时我周围的朋友啊、家人啊都会说ke,真的很好玩。30岁时,对我很重要的一本绘本是《和我一起玩》。其实这本书我在5岁时就读过,当时我随父母去洛杉矶住了一年,在图书馆里读到了很多美国绘本。我想拿着这本书告诉5岁的自己:你不孤单,你还有阳光。最近我读到最好的一本绘本,是阿德里安·帕朗热的《春天》。那本书有很多个维度:书本物理层面的维度,时间的维度等等;当你翻动图画书的书页时,时间就过去了,但因为有模切的设计,时间又回来了,简直就是时空旅行。如果我一个人去一个荒岛,只能带一本书,我想会是这本《春天》。 小巷 您多年来每年阅读1000多本绘本,请问如何保持如此巨大的阅读量?通常您会最注重一本作品中的哪些因素? 广松 从2016年开始,我保持每年阅读1000多本绘本的阅读量。其实很多绘本都很无聊,我常常读着读着几乎就要睡去,可是有时候突然读到一本非常有趣的,我马上就会醒了,然后觉得非常值得。(笑)判断一本绘本有很多维度,开本,版式,字体,设计,图画,文本,情绪,文图配合……我也会跟学生们说,当你们评价一本绘本时,不能只说“好可爱啊”“好喜欢啊”,你一定要抓住至少3个关键点,才叫言之有物。 小巷 我非常喜欢阅读您在每年MOE2月刊上对于日本绘本年度的盘点“不可错过的注目绘本”,您提出的主题总是非常有趣。我很好奇这份年度盘点是怎么做出来的,关键词又是如何拟定的? 广松 一方面MOE杂志的编辑想兼顾“获奖的绘本”和“有趣的绘本”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有些书店店员也选择了没有那么流行、可能最终只获得一票两票的书;总之大家都期待我能分享一些不一定那么流行但真的很好的绘本。我通常会从1000多本里面挑选,至于主题的挑选,因为每天都在读绘本,还是有一定的积累,到年底写专栏的时候,就基本上有感觉了。 小巷 您还有一个身份是策展人,能否分享您曾经策划的绘本展?日本各大美术馆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绘本主题展、原画展,民众参与度也很高;很可惜这些展览在中国甚少见到。绘本展对于绘本行业、对于普通民众的意义在哪里? 广松 我认为绘本展不只是针对绘本爱好者,而是针对普通民众,把绘本和艺术打通。今年我策划了一场以“溢出 感动 沉浸”为主题的,结合了田岛征三、馆野鸿、弥蕗真智子三位艺术家的图画书与艺术展览。
他们三人的作品都在讲述人类、动植物强烈的生命力,展览通过原画、立体装置、作者讨论会等方式,邀请读者进入他们的艺术世界。 小巷 您曾经采访过不少绘本作家,能否分享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采访经历? 广松 最近一次最过瘾的采访,就是和《春天》的作者阿德里安·帕朗热。这篇对谈的文章应该会刊登在最新一期的MOE上。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濑川康男60多岁时采访了他,我们聊了很多很多;他说,分享也是一种文化,我印象很深。2010年,我策划出版了他的画集,名字就叫做いきとしいけるもの:濑川康男画集(《蓬勃的生命:濑川康男画集》),书名取自濑川康男最喜欢的一句话。 小巷 不少图画书作者或作品,在最开始时并不被人接受,比如田岛征三出道之初被保育员抨击“亵渎儿童绘本这门艺术”,甚至到2000年,荒井良二还被批评“他的图画书不适合孩子看”。但绘本又必须经由大人的出版、审查、评论、购买等一系列环节,才能抵达儿童手里。您如何看待这种错位?在中国,家长也经常会以非常严苛的标准对待图画书中一些所谓“粗鲁、恐怖、荒诞”的表达。您认为,大人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绘本? 广松 大人在初读绘本时通常会感到很惊讶:这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但我认为,混沌,正是绘本的魅力。成年人面对自己不懂的事物,要不就一定要搞懂,要不就扔掉;但不懂其实没问题,别忘了,孩子就是带着很多不懂而慢慢长大的。所以大人面对读不懂的绘本时,不妨带着“我不知道也很ok'”的心理去读。谢谢上海国际童书展工作组的逸文促成了这次采访,谢谢阿达现场翻译,谢谢Jolin、jojo卓提供的帮助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谢谢你的阅读,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留言哦。也希望你能多多转发,让更多喜欢绘本的朋友看到!广松老师的著作『日本の絵本100年100人100冊』也已经在微店上架,这本书对于喜欢日本绘本的朋友真是太实用了,非常推荐。
▼
我是小巷,厦门大学历史和女性文学专业毕业,当了妈妈后从文学爱好者变成绘本爱好者。采访过100位世界童书人,策划出版了《爱讲故事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我相信,好的绘本既不是给孩子也不是给大人,而是给人类读的。微信改版,请亲爱的大家星标关注我们,这样才能不错过推送,以及我们精心准备的封面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