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大学》2021年第3期目录

新闻大学 新闻大学 2022-04-25


2021年第3期  总第179期


新闻理论


作为“图像”的现代报纸:新闻学基体的历史性转换 

/ 孙 藜

【摘 要】从新闻学基体演化的角度重思19世纪中后期电子与印刷的遭逢与转化,可为数字媒介时代新闻学范式重构提供历史理解。“现代主体”与“世界图像”作为印刷现代性知识实践的“基体”,被电子媒介带入瞬时疾速和全球卷入的新型交往时空。至少存在三种作为回应的理论探索,“报刊四种理论”走向了对印刷现代性的直接继承和内部修正;李普曼以“探照灯”与“人造太阳”的迂回方式重归“现代主体”,并构想了“大数据治理”的轮廓;麦克卢汉则在对新基体的探索之上预言了AI网络时代“记者”向“艺术家”的转变。历史反思揭示,当下新闻学基体实现历史性转换的关键,在于以新的想象力重估旧有“概念”体系,创造一个在同生共在的矛盾中寻求新可能性的“世界”并栖居其中。

【关键词】现代主体;世界图像;现代报纸;电子媒介;新闻学范式




新闻传播法


论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界限

——基于名誉侵权抗辩规则的考察

/ 岳业鹏

【摘 要】《民法典》通过建构名誉侵权抗辩规则,划定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界限。名誉侵权抗辩区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主要包括真实抗辩、诚实意见和公共利益抗辩。真实抗辩的适用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利益言论,与行为人是否尽核实义务无关。公正评论抗辩对意见保护不足,建议借鉴英国诽谤法上的诚实意见抗辩。侮辱性言辞的认定应当结合上下文整体语境进行理解。《民法典》第1025条、第1026条确立了公共利益抗辩,对已尽合理核实义务的严重失实内容给予保护。该抗辩不应当对自己和他人提供的失实报道区别对待,认定“合理核实义务”的核心在于行为人是否合理确信内容真实。

【关键词】《民法典》;舆论监督;真实抗辩;诚实意见;公共利益抗辩




新闻史


重返公共:乔治·尼禄的新闻史研究及其路径创新

/ 方 晨

【摘 要】追随詹姆斯·凯瑞革新新闻史书写方式的思路,乔治·尼禄提出了“公共领域史”的新路径。公共领域史的提出是基于美国当代公共生活衰退的现实,希望通过对美国不同时期公共领域史的梳理提出对当下的预警,唤起人们回到公共生活。新闻作为公共领域的重要标志,不仅要描绘公共领域,而且要代表公共领域。借助着行动者、行动者关系和制度的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公共领域史的研究维度,并以尼禄的专著为例讨论了他如何将公共领域史付诸研究实践。公共领域史,作为一种实用主义的历史观,体现出保守与革命的两面性,同时也难以避免将历史简单化、时空错位等缺陷。

【关键词】公共领域;新闻史;乔治·尼禄;詹姆斯·凯瑞




传播学


强势弱关系与熟络陌生人:基于移动应用的社交研究

/ 许德娅 刘亭亭

【摘 要】本文考察都市人利用移动应用进行陌生人社交的原因和机制,重新思考两个社会学关键概念:“陌生人”和“弱关系”。通过质性访谈,本文发现基于地理位置移动应用的使用方式分为三种:寻找陌生人建立亲密关系;工具性使用;休闲性使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强势弱关系”的概念,指涉如下过程:基于陌生人社交平台建立的弱关系,可以帮助用户寻找亲密关系、实现社交功能、获取经济利益、进行娱乐消遣,即体现出部分“强关系”的性质。对话经典文献,本文进一步提出“熟络陌生人”的现象:在急剧城市化、人际关系原子化、频繁城乡城际人口流动的语境下,都市人逐渐对陌生人去敏感性,在移动应用上渴望与陌生人交流。

【关键词】陌生人;城市化;弱关系;移动应用;约会应用




新闻业务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新闻从业者职业认知危机的现状及其影响效果研究

/ 王 军 丁汉青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319名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探究了新闻从业者群体的职业认知危机现状及其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当前新闻从业者在职业认知领域普遍存在着专业认同危机和自我认知危机,其中专业认同危机表现为:在媒体功能认同、职业行为规范认同和专业素养面向认同方面均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自我认知危机表现为职业价值认知和职业技能认知方面出现“理想”与“现实”差异。专业认同危机对情感认同和从业意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对从业意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情感认同的中介效应,即通过负面影响情感认同进而降低从业意愿;同样地,自我认知危机对情感认同和从业意愿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对从业意愿的影响除了情感认同的中介效应外,更多地表现为直接效应,即自我认知危机的出现直接会导致从业意愿的下降。

【关键词】职业认知危机;专业认同危机;自我认知危机;情感认同;从业意愿




广告与公关


绿色逆营销广告如何更好地说服消费者?

——基于详尽可能性模型的新能源汽车广告研究

/ 黄 河 杨小涵

【摘 要】随着“过度消费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的观点为更多人所认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运用逆营销广告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以此回应国家和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逆营销以“减少消费需求”为主要特征,这一营销方式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本文聚焦新能源汽车广告,借助详尽可能性模型探讨了不同的论据框架及环境卷入度等因素如何作用于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感知和态度,从而为绿色逆营销广告效果的优化探求本源路径。研究发现,在产品广告中以积极框架呈现的和在企业广告中以中立框架呈现的逆营销信息通常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消费者环境卷入度越高,他们越可能对企业的逆营销信息产生积极的态度。

【关键词】逆营销广告;绿色广告;详尽可能性模型;广告论据;环境卷入度




媒介与文化研究


中西交流视野下晚清酷刑的图像传播研究

/ 陈 阳

【摘 要】晚清酷刑图像经西人东土传教、游历、商贸、武力引进西方,成为中西交流的特殊载体。东西方以差异化的刑罚观、身体观和文化观生产酷刑图像,或为记录、教化,或为猎奇、怀旧、炫示。媒介和印刷技术革新加快了酷刑图像的模式化生产和西方主导的传播模式。作为西方政治话语的酷刑图像建构起生命主权与国家主权的同构性,这种观念在中西交流中逐渐内化为推动中国刑法改良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酷刑图像;媒介革新;个人流动;视觉政治;文化观念




新闻传播学教育


智媒时代传播技术的冲击与美国新闻教育的走向

——专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院长瓦瑟曼教授

/ 罗自文 张金龙 杨 颖 董庆文

【摘 要】智媒时代,假新闻泛滥,机器人新闻的出现和技术巨头的垄断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专业新闻的运营基础,美国新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美国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院长爱德华·瓦瑟曼教授认为,美国新闻教育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消亡;机器人新闻可以让假新闻难以为继,也可激励专业新闻更富创造性;美国新闻教育需要回归新闻教育本原,重塑社会责任和新闻使命,走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和大众新闻素养教育兼顾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智媒时代;传播技术;新闻教育;新闻使命





封面摄影

《暮光之城》南京 2017年

李华强(复旦大学)

2017年新年开启的第一天,约莫傍晚六点钟光景,在熙熙攘攘的新街口、老交通银行建筑巨大的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立柱的门廊下,一个中年读报人,在镜头中与喧嚣的众人隔离开来,宁静、孤独而奢侈……这一刻是专属纸媒读者的幸福时光。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民国老建筑见证了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也目睹着媒介技术变革给当代大众生活和阅读形态带来的冲击和重塑。四年后的今天,坐在门廊下的“读者”样态也许会有很大不同









声明:

1.本公众号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如需转载、引用请发送邮件至xwdx@fudan.edu.cn获取授权,并注明本公众号【新闻大学】,ID:Fudan_xwdx。   

2.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也从未授权任何机构和网站代理投稿事宜。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

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刊物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首批来源期刊



新闻大学


电话:021-65641289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44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

邮箱:xwdx@fudan.edu.cn

微信号:Fudan_xwdx

在线投稿系统网址:

http://devjava.odb.sh.cn/fudanNews/client/contribute.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