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未来2021 | 逃无可逃的世界,以及我们眼中的远方
2021年4月1日,国内首个聚焦人文社科的类TED演讲“重返未来”第二季在北京E9创新工场举行。这次演讲的主题是“逃无可逃”。
李筠、张笑宇、雷博、王献华、翟志勇、施展6位大观学者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视角,以我们现代人最真实也最无奈的情绪“逃无可逃”为切入点,尝试剖析时代的真相,探索通往未来的航标。
01.
“人们将选择哪一种哲学, 就看他是哪一种人。”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如是说。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也就有了后续一系列的尝试。比如知识共生联盟、以“元问题”为核心的通识大课,以及每年一度的学者聚会“重返未来”等等。
02.
“重返未来2021:逃无可逃”活动上,李筠、张笑宇、雷博、王献华、翟志勇、施展6位学者依次登台分享。6位学者演讲完毕后,本次活动的神秘嘉宾,《奇葩说》第7季导师,同时也是大观学者之一的刘擎老师也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度的互动和分享。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逃无可逃”,之所以选定“逃无可逃”作为主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逃无可逃”是我们从2020年以来到现在最突出的感受。疫情的冲击、各行各业的内卷让我们想要逃离,却又发现逃无可逃。二是“逃无可逃”代表了现代人不可摆脱的命运,这个命运就是“理性的铁笼”或者说“技术的支配”。
“上帝死了,孔子走了,人想要自己制造意义,却只是制造了无数没有意义的争吵;理性,本以为是让成年的人类无所不能的利器,却只是制造了让我们相爱相杀的铁笼。”李筠老师一上来就把最核心的问题抛了出来,他没有给出答案,只是铺陈这个问题的艰难和复杂性。接下来的几位老师,则或略带希望、或略带失望地为我们继续推演这个问题。
雷博老师给出了《庄子》中“逃离”的四个可能方向:隐逸、支离、广大、神妙。这是《庄子》中最容易识别的四种。但其实《庄子》中还隐藏着一层最深刻的“逃离”,那就是“奔赴”。“所谓‘赴汤蹈火’,很多时候未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反而是冷静的、理性的选择,甚至是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
王献华老师认为,对“逃无可逃”的处境无需有太多悲壮感,它是一个朴素的道理,是一个生存层面的基本事实。在这个事实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编织意义之网的能力,帮助自己身边的人。
翟志勇老师对“逃无可逃”的推演是从“空间”的意义上出发的。过去的逃离可以是逃离到另外一个空间,比如网络虚拟空间。但随着科技巨头越来越成为虚拟空间事实上的主权者,可逃的空间已经不存在了。对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已经到了捍卫我们的生存空间,捍卫我们的数字尊严的时候了。
03.
本场活动的主办方,是国内深耕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创新服务机构爱道思人文学社。爱道思人文学社汇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学者,致力于服务学者和公众,让学院派的、深刻的内容滋养每一个爱智求真的人。
爱道思人文学社CEO吕航女士在活动上表示:“我们的学者有几个共通点,首先他们基本上都是青年学者;其次他们都有海外访学的经历,有宏大的格局和视野;而最最重要的是,这些学者最关心的是当下。大观学者十几年研究最关注的是当下中国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以及我们将去往何方。”
去年,爱道思人文学社推出了以“元问题”为核心的知识课程产品,今年还将继续开展面向公众的“说事”系列讲座、学术考察、学术出版以及视频栏目等知识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了建立更密切的学者和公众的互动方式,大观学者的知识共生联盟会员计划也将很快与公众见面,敬请期待。
4月6日起连续6天,大观天下志将依次连载6位老师的演讲视频和精编版文稿,欢迎对演讲意犹未尽的读者持续追更,也欢迎和我们交流,你怎么看待“逃无可逃”这个话题?
转载/合作 mkt@eidos.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