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村小考进市重点高中,好学校为何成了噩梦的开始

液态青年 2021-10-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明治 Author 阿离

本文转载自三明治 (ID:China30s),已获得授权

作者|阿离

编辑|邱不苑
最好的学校,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吗?每年,在小升初、初升高的关口,这是无数孩子与家长要真实面对的抉择。阿离距她的高中时代已经很远,回望十年前的经历时,她会怎样梳理自己不甚愉快的遭遇,是否有可能为更多人带来启发?它不权威,却是一份足够真实的底稿,为那些在“牛校”里经受了落差的中等生。

“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让我去上课。”

我又找了肚子疼之类的借口,和班主任请了一下午的假,从堆满书本的、压抑的教室回到了昏暗的宿舍。我们的宿舍在阴面,里面也没有明媚的阳光,但我蜷缩在小小的床上,远离了繁重的功课、喋喋不休不知所云的老师、陌生而疏离的同学,还可以获得片刻的喘息和安宁。
在一个又一个逃课的下午里,有时我会拿出偷偷藏起来的手机看小说,有时我就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看着窗外透进来的那一小缕光线一点一点暗下去。
一直拖到请假的时间截止,必须得去上晚自习了,我才会从床上爬起来,极不情愿地回到那个密封得严严实实的教室“盒子”里,再浑浑噩噩地撑过三节晚自习课,直到下课铃响的那一刻再度获得解脱。
在踏入这所重点高中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的高中生活会是这样度过。此前的我一直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乖乖女”,过得如鱼得水。而在这里,我从“鸡头”变成了“凤尾”。
很多年后,当我回望自己的高中,我只想问:所谓的“好学校”,一定是好选择吗?
01
我出生在一个小农村,小学是在附近的村小读的,又在我们的乡镇上了初中。
在我上高中之前接触到的教育环境里,真正重视教育的家长和学生很少,大家学习大多是因为这是必须参与的义务教育。偶尔家长也会给我们灌输“学习可以改变命运”的理念,但也仅限于讲给孩子听而已,至于孩子能不能真的学习,全在于孩子“听不听话”。
而当时的我就是那为数不多的、乖乖听话、认真学习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有超出年龄的觉悟,只是因为我从小听话惯了。
小时候,妈妈买了苹果放在厨房的灶台上,明明触手可及,但我都会提前跟妈妈打招呼:“妈妈,我可以吃这个苹果吗?”妈妈同意后,我才敢伸手。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出于惧怕大人的权威。
所以,家长要我认真学习,我就乖乖学了。

小学时我从来没掉出过前三名,初中时几乎也保持在前五名的状态里。因为学习成绩好、乖乖听话、不惹是生非,我一直是老师最宠爱的学生之一,会频频得到表彰和夸奖,各种荣誉、班干部机会等都优先派给我。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没法辅导功课,我学习全靠自己摸索,因此他们更是以我为傲,觉得我“天赋异禀”,虽然从不直接表扬,但会在亲戚朋友面前各种炫耀。
在一片赞许目光中长大的我,成了那个“别人家的小孩”。久而久之,我也自然而然觉得,我是“天选之女”,和大人说的一样,生来聪明、天赋秉异。尤其学习这件事,不用付出太多努力,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高分。
我以为自己会沿着这个认知和轨迹一直走下去,没想到高中三年的冲击,把我所有的自信心全部击垮了。 
02
2008年,我以还不错的成绩跨片区从我们小镇考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进入高中后,我发现,原本“天赋秉异”的我不再鹤立鸡群,市里最优秀的学生几乎都集中在了这所高中里。我好像一下子被扔到了一个争相溯游的鱼池里,我被汹涌的鱼群压在底下,想争食,嘴都伸不出水面。
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我从班级第6名掉到了20多名,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考到过如此差的名次。好几个舍友跟我一样。成绩出来后,我们宿舍的人抱头痛哭。 
在十多年前,作为农村来的小孩,我和我的父母并没有上辅导班的概念。身边好多城里的同学在上高中前的暑假里已经上了一些辅导班,对于初中阶段完全不同的高中课程,他们多少有些心理准备。
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正式开始上课后,我一下子就被难度陡然上升的课程击垮了。所有偏理科的课程我几乎都听不懂。印象最深的是数学课,我本身就对数字不敏感,一个个公式和算法更让我听得云里雾里。高中上课的节奏非常紧凑,这节课还没有完全消化,下一节课又来了,完全没有解答困惑和反思喘息的余地。
每次不好的成绩出来后,我都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单独“教育”。
老师总是用一幅担忧的语气说:“你这成绩下降得厉害啊,你入学时成绩很好的啊,怎么就成了现在这样呢?”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啊,我也想考好成绩啊。”我在心里呐喊,但现实中的我只抿了抿嘴唇,把头埋得更低了,什么也没有说。
“你得好好努力啊,凭你入学时的实力,你完全可以考到好成绩的。”老师又语重心长地加了一句。
“我真的有这个实力吗?我以前可以,现在好像做不到了。”我在心里小声嘀咕,但依旧什么也没有说,只应和着老师的话沉默、机械地点头,紧紧地捏着自己的衣角。
在高中三年,类似的对话发生过不止一次。我每次都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因为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可怜、惋惜、失望,这更加剧了我的痛苦。我觉得我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也会因此痛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按大家期望的、既定的轨道继续下去呢?在大家看来,这是在我能力范围内,我可以做到的。
我真的可以做到吗?我试过,我不行。 
03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开始发愤图强。晚上回到宿舍熄灯后,等查寝的老师走后,再拿着手电筒在下铺看书做试卷,每晚都坚持到将近12点。一段时间的打鸡血后,成绩确实上升了一些。
但我似乎缺乏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恒心和毅力,这样发奋学习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太久。恢复正常的作息后,我的成绩又滑到了努力前的原点。成绩的一次次下降,努力后也无用的挫败感,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我真的是别人形容的那么聪明的人吗?
那时身处其中的我找不到答案,我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可以”的我现在忽然“不行”了,为什么别人都觉得我“可以做到”而我却真的“做不到”。
伴随学习能力一同消失的,还有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我不再是老师关注的焦点和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我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的中等生,没有了之前一切额外的优待。之前所有带给我自信的支撑点,全部崩塌了。期间也有老师为我惋惜,努力想提携我,给了我一些机会。有一个班主任主动提出让我担任班长,可我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比就是“不行”,没有资格担此重任,在讲台上布置任务说话都会觉得心虚。
最后,干了没多久,我就主动去找班主任辞职了。那时的我沉浸在严重的自我怀疑里,根本无法走出来。
强烈的自卑感让我只想做一只鸵鸟,把头插在沙子中,假装对外面的世界视而不见。

在学校里,我下意识地让自己做一个隐形人,只和宿舍的舍友来往,天天穿校服,把自己裹在和大家都一样的衣服里,这样就没人注意到我。每天匆匆往返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在路上总是低着头,从来不和任何人有超过两秒的眼神交流,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不和陌生人说话,甚至有人喊我的名字我都会恐惧,第一反应就是躲闪。
“我已经这么差了,无药可救了,就不要有任何人来注意到我了吧。你们也不要再说那些觉得我`可惜’的话了,我也不想再听。” 我的心里敏感到了极点。
在我最受挫的时候,本可以做我“后盾”的父母也缺席了,他们把我一人留在学校里,即使察觉到我情绪不对后,也只是小心翼翼不提成绩不刺激我。
父母从小对我是“散养”模式,他们认为小孩从小就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印象中他们从小到大几乎没有接送过我,我从上幼儿园起,他们都是第一天把我领到学校,以后就让我自己上下学了。有一次父亲路过一个小学,看到一个家长在路边等着孩子给孩子送饭、一起吃饭,父亲回来嗤之以鼻:“我最看不上这样的家长来了,这也太溺爱孩子了!”
所以整个高中三年,他们只在我的要求下来过一次。可那些城里同学的家长,每到无法回家的周末,都会来给自己家孩子送饭。看着那些同学马不停蹄地冲到学校门口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家人喜气洋洋地挽着彼此胳膊走向宿舍楼,一起收拾东西,一起吃饭,我羡慕极了。
不止是我,我们宿舍的舍友都是从周边乡镇考过来的,我们的家长,几乎都不会来给我们送饭。
没有家长关爱的日子里,我们以宿舍为中心,抱团形成了一个孤岛。那时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馒头咸菜,合伙买一份大锅菜就是奢侈。吃没有油水的饭菜很容易饥饿,我们就提前买好多馒头放在桌洞里,晚自习饿了时就摸出来一个吃。下晚自习经常是晚上10点多,实在还饿的话,我们就回宿舍泡方便面,方便面吃完了再用剩下的汤水泡煎饼,大家都觉得这样吃香极了。
苦中作乐、相互依靠取暖,我们一起走过了最难熬的三年。
04
在那段无心学习的日子里,我开始整日看小说打发时间。
那时我看的是各种言情小说、网络小说。平时在教室里,我就用差不多同样大小的课本盖住,放在课本下面读,回宿舍了就拿着手机,藏在被窝里读。那时的手机还是黑白屏的、机械按键,高三,我在2寸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一行一行读完了将近150万字的《后宫甄嬛传》7部曲。
我高中的好朋友始终记得第一次见我的场景。那时她从教室后门进来,看到我正在低头读书,一幅好学生的样子,心想,这女孩可真爱学习啊!没想绕到我身后,发现我读的不是课本,而是藏在课本后面的少女小说——原来“好学生”的面貌只是假象。
她形容的这个画面里的我,几乎代表了我整个高中时代大部分时候的形象:表面上看上去老老实实、不做坏事,事实上根本没有学习,没干什么正经事。
我课余时间看小说,上课就睡觉。那时的班主任知道我刚入学的成绩,觉得我的名次下降非常可惜,便把我调到第一排,就在讲台下面,希望以此督促我。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我上课经常打瞌睡,经常一只手托着腮,脸还努力朝着老师,但眼睛已经闭上了。
长期看言情小说,甚至影响了我对男女关系的想象。
尽管在高中那样一个敏感时期,“早恋”比任何任何一个词都烫嘴。当时有个男生给我写了几封情书,托人递给我,而我的反应只有慌乱、害怕。我小心翼翼地把情书藏起来,生怕被任何人发现。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我觉得“安全”的地方:在学校外面一个澡堂里,我把情书仔细地撕成看不清写的字的细小的碎片,用水流把它冲掉了。
在家长、老师对男女关系缄口不言的环境里,我最初关于情感以及性教育的启蒙,全部来源于这些不靠谱的小说。我向往“霸道总裁”式的爱情,那时喜欢的对象是我们班上的痞子头,觉得他好像具有呼风唤雨、领导一方的能力,那种坏坏的、霸道的气质让我着迷。
后来从那所高中离开后,刚上大一的我向他告白。他并不喜欢我,委婉地拒绝了。
没和他在一起的遗憾,一直延续到后来工作后遇见我前夫。他是体育生,和我同校,曾经也是这些小痞子里的一员,身上有我迷恋过的气质。于是,在一个错位时空里,我在成年时期满足了少女时代的梦想,和曾经求而不得的人谈恋爱了。
然而,少女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在成年后的现实世界里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最后我们以离婚收场,我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05 
距离高考前还有一周时,我忽然醒悟,不能继续这样了。我嗅到了危机,如果再不学习,高考这一关我肯定是混不过去的。我奋起而追,认认真真努力学习了一周,最后考到了比我平时的成绩高很多的分数。
虽然这分数,和我入学时的成绩比还是有差距,家长仍然觉得“可惜”,问我要不要复读。我断然拒绝了。我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没有发挥失常的地方,每一门功课都做到了我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没有什么好遗憾的,痛苦、压抑的高中生活我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在报志愿录取大学时,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我。我成功被一所在当地排名还不错的大学录取,也读到了我心仪的专业。
大学四年的生活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在那里,考高分变得不再重要,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这道高中时代加在我身上的沉重枷锁终于去除了。渐渐地,我不再低着头走路,我抬起头来,徜徉在自由的大学生活里,呼吸着那里的新鲜空气,在里面学习、成长、自愈。
前不久看电影《李米的猜想》,里面有句台词让我很有共鸣:“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 这句话,也是我在高中时的感受。
前段时间,我去看望一个许久不见的老朋友C,她是我的初中同学,也是上的同一所高中。上高中后,她同样受到打击、不愿意学习,每次到了周末回家,就会把书包装得特别满,装成认真学习的样子。实际上,书是怎么背回来的,还是原封不动地背回去。 
“我的驼背,就是那时被重重的书包给压的。” 她说。
尽管已过去多年,此时此刻的她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可谈到这里,她把头轻轻靠在车座后背上,闭上了眼睛。那一霎那的我们,好像坐上了时光隧道,穿越回了那令人窒息的高中时代,我们都是那个含胸驼背的、自卑怯懦的小孩。
我们还有另一个初中同学J。 
初中时,我们仨成绩差不多,但J中考时没有发挥好,只去了我们镇上的普通高中。在普通高中,J仍和初中时一样,是班里的优等生,享受着和之前几乎无差的待遇。听我说起高中的经历和感受,J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们那时真的会感到自卑吗?我完全无法体会。” 
事实上,J、C和我,最后考上的是差不多同等级的大学。
作者后记

时至今日,我都非常感恩上天给了我机会能让我进入我的大学,也特别庆幸自己选择了新闻学这个专业。

进入大学后,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这里,我的同学们生龙活虎,每个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面孔,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家彼此尊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师们宽容而有涵养,他们教给我们多样化的知识,引导我们享受知识本身带给我们的提升和乐趣。

我去上古代文学课,看着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头发花白却激情四射,他拿着一把算筹在手里各种变换,向我们讲解《周易》这本书的绝妙之处;我和舍友在宿舍里看各种电影禁片,《蓝宇》让我第一次知道了男同性恋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我和当时的男友坐着火车去全国各地旅游,见识了更辽阔的世界后才发现自己原本的世界有多局限。

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对自我的认识在一点点变化。我终于认识到,衡量自己的维度本就不应该只有“成绩好”这一条,“乖乖女”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也不是这世上唯一的“正途”,我可以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以任何我喜欢的方式生活。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被尊重。

后来,我陆续去过我们高中几次。再回到这里,年龄愈长,我愈发平静。

走在熟悉的小路上,我依然会再次记起在这里时发生的人和事。不一样的是,以前我会觉得这些回忆都很沉重,不愿想起,但现在一切好像都成了过往云烟,那些曾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东西已经越来越淡、越来越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明治 (ID:china30s),作者阿离,编辑邱不苑。本文封面及文中插图由公号“液态青年”添加,插图来源:CFP。封面来源:《你好旧时光》剧照)

互动话题

你在学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欢迎下方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小礼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