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言在仙 | “有意思的传统风筝,有色彩的文化传承”

【Date:2022.2.26】


有言在仙【第六期】

PIECE OF TIME

春风和煦,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


2月26日,「有言在仙」邀请到了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南京风筝非遗传承人,张堡程老师为我们讲解风筝的由来,并手把手教大家制作风筝、放飞风筝。


风筝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一只小小的风筝需要哪些制作工艺?风筝与曹雪芹还有关联?快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现场的知识点吧~



🪁




 



01 风筝的缘起及演变


风筝起源于中国,相传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距今有两千四百年的历史。后来,《南史·侯景传》中记载了“梁王纸鸢载诏求援”,可惜纸鸢放的不高,被敌人用箭射了下来的故事,这是文献中最早被记载的南京风筝。


《楚汉相争》中也曾记载:传说韩信制作了一只大风筝,把身材轻巧的张良随风筝升上天空,高唱楚歌,楚军军心不攻自破。另一传说则是韩信使用风筝测量未央宫距离,达到造反的目的。可以发现,那时的风筝一般被用于军事侦查和传递信息。五代时期的风筝还添加了发生的丝带或竹笛,在天空中放飞时能够发出声音,声如筝鸣,十分悦耳。


🪁


直至唐代以后,造纸技术的普及让风筝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娱乐玩具,也由此衍生了许多描写风筝的唯美诗句。“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可见那时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从风筝中寻找快乐。


02 曹雪芹和风筝


清朝,风筝更是发展成一门艺术。曹雪芹就是一位制造宫廷样式风筝的高手,他曾著有《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阐述风筝起放原理。为了让人易学,他还绘制了彩色图谱,并配有歌诀,到现在依然是很多风筝扎制人的制作依据来源。 


🪁

曹雪芹风筝馆


放风筝的情景也被曹雪芹写进了《红楼梦》里,第七十回: “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她送过去罢。”寥寥数语写出了嫣红堪比蝴蝶不甘寂寞的性格 和“挂”在大老爷“竹梢上”的命运。


曹雪芹借风筝这件“道具”,不仅写出了大观园内少男少女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欢乐,更通过艺术化的手法,以风筝隐喻人物的性格及他们令人伤感的悲剧命运。


《红楼梦》里的风筝


03 南京风筝的制作工艺


风筝种类十分繁多,常见的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筒子式风筝、平板风筝等等。南京传统风筝的代表,是木版雕刻水印的传统风筝“双鱼”和“鹞鹰”,结构简单,套色仅黑红两色,但看起来浑厚有力,有控制远观的效果。

硬翅类

软翅类

串式类

平板类


🪁

20 世纪20 年代 夫子庙卖风筝艺人


张堡程老师介绍,南京风筝的扎制技艺,包括“扎、糊、绘、放”四个方面:

  即制作风筝的骨架,包括选、劈、刮、弯、接等工序。

  即糊蒙面,通过选、裁、糊、边、校等工序将蒙面贴于骨架上。

  即绘花彩,包括色、底、描、染、修等工序。

  即放飞风筝,包括风、线、放、调、收等程序。


🪁

南京风筝的扎制技艺


一只小小的风筝,牵系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几千年历史兴衰,风筝的陪伴一直都在。趁着春日好风光,与家人一起出门放风筝吧~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

欢迎大家到现场留言哦!

期 待 与 你 相 识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交个朋友吧

👇

第一时间获得活动信息

添加声妹进活动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