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迷思
原载:《财经》2014年第14期
作者:吴乃德
1986年9月28日,100多位“党外人士”在台北圆山饭店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同时推选七位组党工作委员,并发表党纲草案和行动纲领。这是国民党统治台湾40年来最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随后几天,主流报纸《联合报》和《中国时报》陆续刊出新政党的消息,篇幅不多而且低调,也不再如过去那样,对党外人士的“不法”行动提出猛烈的抨击。媒体等待着权威当局的反应,以决定如何处理这条新闻。
蒋经国是否会加以逮捕,如同先前他父亲蒋介石对雷震组党行动的对应?民众等待国民党当局的反应。参与组党的人士同样在等待着,虽然他们多已抱定前仆后继、一起走入监牢的觉悟,有些人甚至已经准备好留给家人的书信。
民主的推动者?
民进党成立的第三天,“法务部长”施启阳在立法院宣告:“政府认为此时此地不宜组织新党,如有少数人擅自组党,将依法处置。”可是国民党政府却没有对任何人“依法处置”,展开逮捕行动。负责和党外人士沟通的中央政策会,同时发表声明,沟通将持续进行。最高权威当局的意向仍然不明。
当年10月4日,国民党当局的态度逐渐明朗。蒋经国在当天核准了国民党中常会12人政治革新小组的提案,其中一项就是开放政治性的社团。10月7日,蒋经国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董事长葛瑞翰女士的访谈,对全世界宣示:台湾正在准备解除长达近40年的戒严。对于新成立的民主进步党,蒋经国虽然批评它“缺乏国家观念,可是却同时说,他的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准许新政党成立的问题。
从此,台湾政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戒严法次年解除,媒体和言论也获得充分的自由,政治犯成为历史名词。反对党甚至在2000年经由选举获得政权,执政长达55年的国民党第一次成为在野党。蒋经国是台湾民主推手的论述,也开始产生。
在台湾民主发展的过程中,掌握最高权力的蒋经国当然有关键性的影响。他当然有能力继续镇压组党的行动,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快速推动民主改革,让台湾的政体在短时间内顺利转型。因此许多立场独立的学者,都认为蒋经国“历史上的地位,无过与推动民主的改革”(林毓生),也是“中国民主前途的象征”(余英时)。而宣称独立的媒体《新新闻周刊》,则因此在蒋经国逝世之后,说他为“一代人杰,千秋典范不只是勇者行状,更是仁者风范,智者襟怀”!
可是,蒋经国真的是台湾民主的推手吗?我们如何评估他在台湾民主化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