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研究》2022年第9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 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专题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贫困的实证研究
王曙光 郑夏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及效果研究
李明贤 宋雨彤
绿色金融与生态资源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基于投入产出效率与空间耦合关系
王韧 王宏乾
共同富裕目标下涉农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理论逻辑、现实问题及重点领域
田雅群
● 农村金融
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供需型信贷配给视角
刘俊杰 顾庆康
商业银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研究——基于“银政”合作的视角
徐拓远 方达
● 金融论坛
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兼论对于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研究
王家华 丁文彬 娄雨轩
资产专用性、环境和行为不确定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一个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郑秋芬 刘家成
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专题
1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贫困的实证研究
王曙光 郑夏莹
作者简介: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夏莹,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助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和贫困治理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类银行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地区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贫困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相对贫困的减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正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饱和程度、减贫效应大小等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中小型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开发数字产品和线上业务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当地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未来,为了促进共同富裕,应进一步增加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完善数字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共同富裕;相对贫困;数字金融;普惠金融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及效果研究
李明贤 宋雨彤
作者简介:李明贤,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宋雨彤,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论文基于中国201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共同富裕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并利用回归模型对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门槛效应、消费拉动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创业效应等,推动经济增长,缓解贫困,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同时普惠金融通过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仍需提高,改善收入差距的能力还需强化。故论文建议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应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通过创新产品和业务、注重普惠保险业务的开展等措施,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普惠金融;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
3 绿色金融与生态资源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基于投入产出效率与空间耦合关系
王韧 王宏乾
作者简介:王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宏乾,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梳理绿色金融和生态资源的效率状态、趋势演变和空间特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论文通过将绿色金融效率区分为宏观体系效率和微观技术效率,同时与生态资源效率进行耦合协调分析,发现:1.宏微观绿色金融效率演变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微观技术效率改善在2016年后逐步实现向宏观体系效率提升的传导,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2.区域绿色金融与生态资源效率的耦合也呈现空间扩散和时间传导特征,且正在经历由微观到宏观、从东部向西部的渐次扩散。由此,推动绿色金融与生态资源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既需要强化微观激励,也需要提供宏观引导,更需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绿色金融;生态资源;效率测度;耦合协调度
4 共同富裕目标下涉农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理论逻辑、现实问题及重点领域
田雅群
作者简介:田雅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要」为乡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涉农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论文通过梳理共同富裕思想的演化历程,界定涉农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概念并阐释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逻辑,明确承担社会责任是时代发展赋予涉农金融机构的要求,厘清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发展中仍存在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服务民生领域的积极性不高、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精英俘获”和绿色金融服务单一等问题,最终提出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应在产业金融、民生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慈善金融中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共同富裕;涉农金融机构;社会责任
农村金融
1 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供需型信贷配给视角
刘俊杰 顾庆康
作者简介:刘俊杰,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地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顾庆康,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摘要」农垦国有农用地是我国国有农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利用形式。开展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试点,对做大做强农垦经济、增强农垦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试点推进过程中,各试点垦区因地制宜探索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方法路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表现出明显的“三低”实践困境,与政策预期相距较远。基于现实困境的成因,论文指出,政策层面应该创新多元激励政策,优化抵押办理流程,以增强农垦主体抵押意愿;加快确权颁证工作,完善抵押物处置、风险分担等机制设计,以消除金融机构顾虑。
「关键词」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信贷配给;信用
2 商业银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研究——基于“银政”合作的视角
徐拓远 方达
作者简介:徐拓远,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博士;方达,中国农业银行金华分行。
「摘要」论文以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数字乡村平台实践为研究案例,聚焦政府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分析二者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合作内涵。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依托政府准入降低了自身下沉乡村的阻力,实现了农户大数据收集与业务推广目标;基层政府依托商业银行搭建、推广、维护数字乡村平台,不仅节省了自身在人力、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投入,也迈出了数字化乡村治理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论文对“银政”双方提出以下建议:“银政”双方应明确顶层设计,共同激发社区、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商业银行要因地制宜拓展线上金融场景与服务;基层党政更需转变思想起带头引领作用。
「关键词」数字乡村;“银政”合作;场景金融;“三农”大数据
金融论坛
1 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兼论对于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研究
王家华 丁文彬 娄雨轩
作者简介:王家华,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文彬(通讯作者)、娄雨轩,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论文构建差分GMM模型实证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跨境资本流向、结构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后检验了资产价格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起正向促进作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高,并且跨境资本对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冲击更加显著;2、流向上,跨境资本流出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跨境资本流入;结构上,跨境证券投资和跨境其他投资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更加显著;3、资产价格中介效应方面,跨境资本流入会通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联动的渠道影响银行流动性风险,并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流动性风险;链式多重中介效应
2 资产专用性、环境和行为不确定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一个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郑秋芬 刘家成
作者简介:郑秋芬,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家成(通讯作者),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摘要」合作社自身经营绩效的实现是其带动小农户增收的重要前提。交易成本是影响合作社绩效的重要因素,然而鲜有文献就销售型合作社中交易成本的来源及其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有序Logit模型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水平对销售型合作社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纳入环境不确定性后,这种正向作用被弱化;行为不确定性对销售型合作社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过IV、Heckman两步法,以及PSM弱化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探明资产专用性水平、环境和行为不确定性对销售型合作社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为更加全面地认识合作社在当前环境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发展空间提供了新认识。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环境不确定性;行为不确定性;合作社绩效
文字来源:《农村金融研究》2022年第9期
关于我们
《农村金融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目前,已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本刊侧重于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欢迎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和广大金融实践者积极投稿。
投稿请登录http://ncjr.cbpt.cnki.net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