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金融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编辑部 农村金融研究 2023-10-24

 ● 特稿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马晓河


 ● 农业保险专题

农险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一个市场配置资源和发挥政府作用的话题

庹国柱

我国棉花种植业支持保护政策的保险优化路径

冯文丽 刘泽青

“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建议——来自江苏、青海两省的实践例证

江世银 冯瑞莹 张成翠


 ● 农业经济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效应检验与机理分析

彭晖 张曌

牧户信贷特征及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纯牧户为例

柴智慧 田铭君 姚凤桐


 ● 金融论坛

互联网使用、社会信任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

张春敏 李元琪


特稿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马晓河

作者简介:马晓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摘要」农业强国建设与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互为内涵、互为促进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具有客观认定特点,农业强国概念具有主观认同特征。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比农业现代化要求更高、更全面的发展行动。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经济体,其农业农村都实现了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发展为农业强国。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我国迈上中高收入阶段后,特别是2015年以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外生拉力强度开始变弱,农村内生动力系统性支撑也表现不足。为此,论文提出围绕三个提高、强化外生拉力、激活内生动力,构建一批优先发展的机制,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城乡一体化;外生拉力;内生动力


农业保险专题

农险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一个市场配置资源和发挥政府作用的话题

庹国柱

作者简介:庹国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7年试点,2013年全面推行,历经16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农业保险的制度和政策在不断完善,保险深度和广度也都在不断提升。但我国的农业保险管理制度还存在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方面,特别是缺乏一个实体性管理机构,导致我国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推进缓慢,产品开发和定价不够规范,农业保险经营不够精细有序,大灾风险分散制度迟迟未能建立起来,管理和监督也缺乏得力的“抓手”。考虑到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特点和实际国情,论文提出早日建立一个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机构的建议。操作性较强的途径就是,赋予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管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职责,充分利用他们的业务资源和管理便利,辅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资源配置;政府管理

我国棉花种植业支持保护政策的保险优化路径

冯文丽 刘泽青

作者简介:冯文丽,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刘泽青,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棉花在我国是仅次于粮食的大宗农产品,关系基本民生保障和基础产业体系安全,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长期以来,受农资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市场风险大,加剧了棉农种植收益的不稳定性,对棉农种植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植棉积极性和植棉利益,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棉花种植支持保护政策。论文在对我国现有棉花种植差别化补贴政策、棉花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借鉴美国利用农业保险支持棉花种植业的经验、发展棉花区域收入保险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棉花保险;区域收入保险

“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建议——来自江苏、青海两省的实践例证

江世银 冯瑞莹 张成翠

作者简介:江世银,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冯瑞莹(通讯作者),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张成翠,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摘要」“互联网+农业保险”为“三农”迈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是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立足江苏、青海两省实地调研,探讨两省“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现实挑战。研究发现,“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面临通信设施薄弱导致农户对“互联网+农业保险”接受程度低、机制不畅且险种单一导致农户分散风险能力有限、线上交易信息不充分造成农户权益侵害、“互联网+农业保险”对大数据应用程度不深等现实挑战。为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构建新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对“互联网+农业保险”的接受度;优化运营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多元化发展;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建立强大的农业保险智能支持系统;加强“互联网+农业保险”合规运营监管,切实保护农户的利益。以期促进金融科技与农村现实场景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提供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保险”;乡村振兴;大数据


农业经济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效应检验与机理分析

彭晖 张曌

作者简介:彭晖,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曌,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论文采用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稳健性、内生性以及动态效应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更大。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技术创新

牧户信贷特征及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纯牧户为例

柴智慧 田铭君 姚凤桐

作者简介:柴智慧,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田铭君,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姚凤桐(通讯作者),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了解牧户信贷市场特征和信贷行为及规模决策影响因素,对金融资本精准流向草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内蒙古纯牧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分析现阶段牧户信贷市场的基本特征,运用Heckman模型探讨牧户信贷行为及规模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6.3%的样本牧户存在信贷行为,52.2%的牧户存在信贷约束,主要是“供给型”约束;牧户信贷规模具有“额度偏小、差异较大”的特点;95.7%的牧户发生正规信贷,7%的牧户发生非正规信贷,二者存在互补关系;“融资难、贷款贵”问题仍然存在;牧户信贷主要用于生产性支出,户均4.9万元,具有“发展型为主、生存型为辅”的结构特点;牧户信贷履约率高,但存在循环贷现象。牧户个人、家庭、生产、社会、市场、组织化等因素均会显著影响牧户信贷选择及规模。据此,提出创新信贷产品、探索牧户增信模式、注重金融知识宣教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牧户;信贷市场;信贷特征;信贷规模;影响因素


金融论坛

互联网使用、社会信任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

张春敏 李元琪

作者简介:张春敏,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元琪,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社会发展要致力于人民生活幸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至关重要的一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水平。论文使用Probit模型和2014年、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互联网使用带来居民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在居民个体存在异质性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进一步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对其幸福感水平产生影响。据此提出关注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净化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居民社会信任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居民幸福感;互联网使用;社会信任;Probit模型


文字来源:《农村金融研究》2023年第5期

关于我们

《农村金融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目前已入选“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本刊侧重于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金融理论与实践重点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欢迎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和广大金融实践者积极投稿。

投稿请登录http://ncjr.cbpt.cnki.net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