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一流交叉学科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团队介绍
同济大学“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一流交叉学科团队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通过建筑设计、建筑物理、暖通空调、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碳城市宜居健康物理环境营造的理论与方法,城市与建筑能碳双控的关键技术,热力学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绿色建筑智能化设计,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的人因研究等。
二、应聘条件
1、已经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3年以内),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35周岁)。
2、建筑学、暖通空调、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
1、普通博士后税前年薪30万+,在站工作期限为24至36个月。
2、博士后研究员依托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依据博士后获得各类资助计划,学校给予相应配套。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税前年薪42万+,获“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 税前年薪36万+。
3、可以向学校申请博士后公寓。
4、学校每年为博士后提供免费体检。
5、子女入学(小学)、入托等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办理借读。
详情:https://hr.tongji.edu.cn/33/2f/c4429a144175/page.htm
四、合作导师介绍
个人网页:http://www.pbc-caup.com/index.php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生态化模拟的城市高层建筑综合体被动式设计体系研究”等重要课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设计应对雾霾-热力学建筑视野下的空气提案》、《热力学建筑原型》等著作。主持建成杭州市民中心(世界高层建筑学会“世界最佳高层建筑”亚太区提名奖2013)、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B3馆、四川国际网球中心、中国商贸博物馆、河南科技馆新馆等多项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6),“同济八骏”中生代建筑师(2017),上海建筑学会首届“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2018)等荣誉。主持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华夏建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上海市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以及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奖项60余项。
曾参加 40位小于四十岁的华人建筑师设计作品展(40 under 40 exhibition)、“从研究到实践”米兰建筑三年展(2012) 、威尼斯建筑学院国际工作室特邀教授(201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城市更新展(2015)、“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哈佛GSD,2016)等展览、论坛与学术活动。基于其“自然系统建构”的建筑哲学与创造性实践,成为中国当代建筑的出色诠释者之一,也是国际学术领域热力学建筑与生态公共建筑集群的积极推动者。
主要研究方向
能量与热力学建筑基础理论与应用:建筑整体能量过程与转化路径、建筑集群自组织模型与形式生成、空气流动与城市建筑全尺度边界构建、身体感知与人机环境协同、物质建构与环境智能调控、材料文化与热力学当代乡土建筑等。
大型公共建筑气候韧性与适应性设计
当代建筑跨学科设计实践方法
电子邮箱:land_well@hotmail.com
个人网页:www.atelierlplus.com
高乃平,博士,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建筑热物理、人工环境等领域研究。担任Building and Environment期刊编委、Discovery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期刊副主编、全国通风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热泵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国际系列会议Healthy Buildings、Building Simulation、Indoor Air、COBEE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上海市科委社会发展创新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发表期刊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多年获评中国高被引学者。
电子邮箱:gaonaiping@tongji.edu.cn
个人网页:https://hece.tongji.edu.cn/6c/3e/c15084a158782/page.htm
张林,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于2003年和200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曾先后在Microsoft和Autodesk公司工作。2008年3月至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8月加入同济大学。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智能驾驶中的环境感知、多媒体质量评价等。他以第一或通信作者身份已在IEEE T-PAMI、IEEE T-IP、IEEE T-MM、Pattern Recognition、CVPR、ACM MM等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截至目前,其所发表论文总的被引用次数为9500+次;其中,4篇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s。其论文“FSIM: A feature similarity index fo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20 (8) 2378-2386, 2011”为IEEE T-IP自2011年以来所有发表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目前Web of Science统计被引用2600+次。他目前是IEEE高级会员、CCF杰出会员。目前是国际期刊IEEE RA-L、JVCI编委。获2019年全国软件工程教学案例比赛一等奖(排名1)、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2),入选2020年度、2021年度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他于2013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20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21年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2021年8月开始,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播大使。
电子邮箱:cslinzhang@tongji.edu.cn
个人网页:http://cslinzhang.gitee.io/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