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 3 遍,这本书太有用了!
你好,我是鱼堂主,一位职业读书人。
过年后,我算是正式开启自由职业之路,最大的改变,其实是驱动力变了。
以前上班,几点上班几点下班,都是固定好的,只要你想在公司好好干,就只能跟着公司安排走。
也就是说,上班的时候,是外界的力量驱动你去行动。
但是自由职业以后,没有人逼你了,凡事只能靠自控,工作就摆在哪里,你不做也没人管你,这个就需要自驱。
怎么解决自控力,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呢?
我以前也学习过各种时间管理技巧,各种顶目标计划的方法,有些一时管用,有些只会更焦虑。
最终我得到一个结论,有时候你学习的方法越多,越是不想去行动。
这里想分享一个思路,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当方法不管用的时候,很可能是认知出问题了。
时间管理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继续寻找厉害的时间管理方法,我是前几年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才能真正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这本书就是去年刚出版的一本新书《四千周》,目前豆瓣评分 7.9,未来肯定能上升到 8.0 以上,这本书里讲的思路特别厉害。
因为思路会带你看目的,而方法是帮你解决怎么去的问题。
这本书就用一种全新的思路,重新带大家理解时间问题,为什么我说时间观念的认知变了,才能真正解决时间管理问题。
我这里说一个案例:
比如,去坐地铁,人多的时候难免被踩脚,你可以观察一下,什么样的人最喜欢计较?
通常是不上班,无所事事的人,你踩到大妈的脚,她能数落你 10 分钟,反过来,如果是一个赶着上班的职场人,大家顶多说一句“不好意思”,这事就过了。
这里的差异是什么呢?
除了心胸开阔,更重要的是两类人,对时间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你觉得自己时间不值钱,所以浪费也不觉得心疼,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时间很值钱,就会主动刻意避免消耗,好好去使用时间。
你看,仅仅是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对待时间的方式就变了。
除了时间本身的价值,可以帮你提升时间管理能力,还有一点,就是本书传递的理念,时间的有限性。
当一个东西是有限的, 用一点就少一点的时候,人也会变得斤斤计较,有节点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上班迟到了,飞机马上要飞了,假期就要结束了,等等。
这些有限性都可以引发紧迫感。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把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个常识问题,更加直观的讲出来。
书名就是《四千周》,以上是说,如果你能活到 80 岁,一生无非就四千个星期。
你看,仅仅是这么一算,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今年我 32 岁到 80 岁,还有 50 年感觉挺多的,实际换成周,也就 2000 个星期了。
一下就是感觉时间紧张了,所以我的时间管理,转变就来自两个:
1,意识到时间的价值。
2,感受到时间的紧迫。
有了这两个认知,不需要去太多时间管理,自己就会 6 点多起床去跑步,回来吃早餐,然后主动开始工作。
每次出去玩,都会觉得吃亏了,平时我跟他们讲,一般的事不要叫我。
比如,亲戚想出门,让我开车送下,我宁愿自己出去给他叫滴滴,因为我一天的成本要 1000 块,他出门叫我送,是省下一点钱,但我可亏大了。
另外,我意识到,我早晚会没的,有效生命体验,顶多就 30 多年,60 多岁以后,很多事都做不了,有钱也只能花在养老院。
所以我要趁年轻,多赚钱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这样想以后,每天都干劲十足。
所以我的效率,来自这两个认知的改变,而不是我目前的时间管理方法。
不扭转认知,再好的时间管理方法都不管用。
如果你也会感觉,一年到头自己忙忙碌碌,可是回顾的时候又感觉啥也没干,时常会沉浸在对未来的焦虑中,或者是对过去追悔莫及,那这本书没准能帮助你换一种活法。
这本《四千周》就是在告诉我们,你想要改变,需要的不是时间管理方法,而是对待时间的看法。
所以,有一个比管理时间更大的问题:你要如何对待你的时间?
对时间的“看法”不同了,“办法”自然也会不同。
这句话,就是我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这本书的原因。
这里分享三个需要重新审视的时间观念。
第一个时间观念“当下”。
我们经常说,要活在当下,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做到活着当下。
大部分人都是活在未来,为什么这么说?
你想一下,你现在做的事,有多少真的是为当下做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在未来得到某个东西。
比如,现在努力赚钱,以后买房,现在努力读书,未来好换工作。
把当下的时间变成换取未来的筹码,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话,等我以后有钱了,如何如何、等我以后有空了,如何如何、结果呢?
我们花时间,去达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最终人也老了,曾经说过的“以后”,还是没有出现。
第二个时间观念“休闲”。
同学们可以想一下,我们现在说休闲,并不是单纯的休闲。
而是觉得自己太辛苦了,要好好休闲一下,然后回来继续卷。
这种带着任务的休闲,其实很辛苦,因为你没法真正的休闲,反而变成了一种任务。
本来出去玩挺开心的,但这种有目的的休闲,就变味了,玩的时候要出片,重要镜头要记录,朋友圈图片要美颜,最终还要剪辑成片。
好好的娱乐休闲,变成了一场真人秀,作者说,你必须克制自己,不要把每一段闲暇时光都用于“个人提升”这样的目标。
第三个时间观念“注意力”。
用一句话来概况,注意力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你的人生。
我特别认同这句话,之前有人争论注意力是不是一种有限资源,目的还是想做更多事。
我不想争论,注意力是不是有限资源,就是希望大家能站在,注意力是人生这个角度去看问题。
如果你意识到,你的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就会获得什么样的人生,就会主动控制使用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我从来不看各种新闻八卦,知道了又如何,跟着各种反转吃瓜,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会分心?
平时做事,经常抱怨自己会分心,于是就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如何才能专注?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凡事先看目的,而不是看手段和方法。
分心是问题,为什么不能分心?不分心的目的是什么呢?人为什么会分心呢?
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你不需要那么多方法,自己就知道如何去解决了。
书中分享了,人为什么会分心?
我们分心专注只是很小的问题,核心原因是逃离。
我觉得讲的太好了。
你不想做眼前的事,于是就去寻找各种能让逃离,暂时离开不做这件事的事,一旦找到了,你就分心了。
这个解释太厉害了,一个很常见的案例,就是玩游戏,没见过谁玩游戏分心的,都是读书的时候分心。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不想读书,于是就想寻找其他事,能让自己暂时逃离一下。
它可能是厌倦,可能是无聊,可能是痛苦。我们这么轻易地分心了,其实是因为我们在盼望一个借口,帮我们逃离正在做的事情。
这个借口可能是身边人的打扰,也可能是微信消息的推送,又或者是忍不住打开手机。
有时候,我写文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打开手机,刷一会朋友圈,这样的分心,可以让我暂时逃离写不出东西的焦虑。
拥有紧迫感和认知到时间价值后,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呢?
最后分享两个时间管理的思路。
1,如何设定事项的优先级?
书中讲了巴菲特的故事,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巴菲特的方法是,先列出人生想实现的 25 件事,然后按重要性排序,安排时间去努力实现前五件事。
剩下的 20件事呢?
是继续用重要顺序优化吗?
巴菲特回答说:恰恰相反,这些事是你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极力避免去做的事情。
因为这些目标没有重要到形成你人生的核心,却又有足够的诱惑力,让你无法专心做最重要的那几件事。
所以时间管理的高手,不是事事做到,而是会忽略和抵抗诱惑。
这一点,我特别有体会,之前有同学问我, 如何做到坚持日更 1000 天?
我的回答是,除了日更,我什么都不做。
我每天只保证完成日更,其他事都不保证,每天只做一件事,都做好不好才是问题,做好了,反而是正常的。
这背后有两个逻辑:
第一,我们的时间精力就是有限的,必须学会区分使用。
第二,要敢于直面时间是有限的,你才能放下幻想,安心做好能做到的。
我经常跟同学们分享,说:有点收获就不错了,别指望太多。
认识到时间是有限的,是最关键的一点改变,因为就算你提升了效率,你也会用更多的事来填满自己的时间,而不是真正的重新思考时间。
2,学会找回耐心。
今天听朋友讲,现在的学生只能专注 15 分钟,之后就需要不停的提醒,把分散的注意力拉回来。
大人也是一样,习惯了及时反馈的信息,有时候发一个微信,对方没看到回复,心里就焦虑的不行。
但生活中,很多有竞争力的事,都需要有耐心,其实专注也是一种耐心,你有耐心慢慢去关注事物本身,才能慢慢开始专注进入心流状态。
怎么找回耐心呢?
就是我常说的那句话“慢慢来”,心不急了,耐心才会出现。
比如,跑步这件事,我对自己的要求就很低,每天只要能下楼走一圈就行,跑的慢一点无所谓,重点是开始跑,坚持跑。
这就是对跑步改变有耐心,我有能力每天跑 5 公里,但并不会一次就把自己给榨干,反而是留一点精力。
这样会让我有掌控感,我还有余力,就不会有畏惧困难的情绪,不会觉得每天跑步好辛苦。
想培养耐心,就要克服贪心,跑步不求一次跑多好,读书不求一次记住,写作不求马上出爆款。
这样可以避免急躁焦虑地去做事,这样反而更容易坚持下去。
书中,还给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论,我把它分享到免费的知识星球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堂主推荐
▼
作者简介:鱼堂主,《智识升级》作者,职业读书人,日更 1000 天,阅读 1000 本书,一个认真陪你读书的人,带你看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