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 郑强:振精神 优环境 抓提质 开创园区(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昆滇经济 2023-02-03


振精神 优环境 抓提质

开创海口工业园区(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昆明海口工业园区管委会

副主任、海口街道办主任郑强


海口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南端,螳螂川畔,东临滇池、南接晋宁、西连安宁、北与同区的碧鸡街道毗邻,因历史上是滇池唯一的出水口而得名。海口是云南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座水利发电站、第一架军用望远镜、云南第一袋水泥、云南第一张纸在此诞生。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口工业园区(街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包括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被列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跻身云南省百亿园区,历史遗留问题及水泥厂征拆工作实现破冰等。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海口工业园区(街道)将以优化提升整合、全域土地整治为契机,紧紧围绕园区功能定位谋发展,突出 “产城、城乡、文旅”一体化,围绕“五个有”(资源有什么、产业有什么、规划有什么、未来有什么、亮点有什么)、做到“六个强化”(强化机构、强化规划、强化服务、强化产业、强化质量、强化基础),落实“七个狠抓”(抓规划、抓改革、抓项目、抓提升、抓质量、抓落地、抓成效),全面开创园区(街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振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提振信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解决民生关切问题。以老区精神为指引,抓牢发展目标的落实,带好班子、管好队伍,用机制体制来激活发展活力,重点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落实,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继续深入开展社区优秀人才摸底建库工作、园区(街道)后备力量培养工作。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乡村教师、乡村医生、退休干部职工等优秀人才中发展后备力量。大力实施便民工程,完善公交出行网络,推动集镇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区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以石龙坝水电博物馆、海口林场等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推动原有的展示内容、展示手段、服务质量、教育效果等方面提升,把海口各类红色资源连点成线,将海口打造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锤炼的重要阵地。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度挖掘辖区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民居文化中蕴含的旅游资源,发挥党组织作用,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以增加居民收入为抓手,全力推进社区“党建+”项目。


优环境  强化生态、社会治理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加快矿山生态修复,落实海口河治理体制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蓝天保卫战。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切实改善海口生态环境。以螳螂川综合整治为抓手,努力提升螳螂川水质,打造螳螂川沿岸景观。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海口新形象。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在解决五采区植被修复、水质提升、片区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环保督察问题方面有新突破和亮点,切实提升对外形象,将海口片区打造成为昆明新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后花园,


强化精细管理,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1+9+X”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调动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积极构建彰显海口特色的党建体系、增强凝聚力,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让网格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上级。


抓提质  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省级化工园区申报为契机,打造新型化工园区。推动和引导化工产业向“精细化、专用化、高端化、集约化”转型。依托海口磷业7万吨食品级磷酸项目,加快精细磷化工产品开发与应用;依托云南福石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以“黄磷及精细磷化工”为核心的中轻依兰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云南汉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麻二酚及其他大麻酚类物质萃取技术优势,实现工业大麻全产业链覆盖;以昆明苏博特新型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性能外加剂项目,发展新材料产业;以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为依托,发展新型烟草加工业。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加大闲置土地及厂房的清理整治力度,推动僵尸企业“腾笼换鸟”,围绕主导产业引入创新性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整合省工疗、省交疗现有会议服务、旅游疗养功能,鼓励企业升级改造,提升服务品质,发展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白鱼口片区独有的滇池风光和约6200余亩可用土地等优势,全力推动项目的落地,发展大健康休闲旅游产业,提升片区整体品质。


蓝图已绘就,目标已确定。海口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助推西山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建设,将海口打造成为一座宜居宜业、青山绿水、产业兴旺、如歌如画的美丽新城! 


海口工业园区(街道)持续优化生态宜居环境。


- “十四五”期间,海口工业园区(街道)

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40亿元 -


建设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引领示范区


云内动力玻璃项目、中烟项目、正邦科技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机械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特种肥、专用肥、精细磷化工等产品业内有名……作为云南省老牌工业园区,近年来,海口工业园区(街道)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产业形态不断丰富、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十四五”期间,园区(街道)将以创新、融合等为重点,推动形成以海口工业园、海口街道双主体协调联动,海口康养星城、军民融合社区、新型智造社区、新型化工园区、尖山磷矿矿区、农旅互动景区六板块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打破空间隔离,优化城镇形态,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十三五”
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园区(街道)抢抓机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1.42亿元,比“十三五”初期增长3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8.33亿元,比“十三五”初期增长20.1%;主营业务收入262.33亿元,比“十三五”初期增长41.6%。截至目前,园区(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8%以上。


工业是园区(街道)重点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园区(街道)形成了以磷化工为主导,光学、装备制造为辅的工业发展格局。按照“一园两片三板块”的空间发展布局,把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推进新型现代工业产业、海口现代新城、白鱼口休闲旅游“三大板块”,形成集精细磷化工、光机电、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休闲旅游五大产业为一体的融合发展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老牌工业基地产业正逐步转型升级。


园区(街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十三五”期间,园区(街道)着力完善创新驱动体系,鼓励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建设,加快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品牌驱动转变。一方面,协助云南光谷光机电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做好辖区企业培育工作,鼓励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发挥创新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鼓励一批重点制造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十四五”
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针对产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创新缺失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园区(街道)将通过统筹空间功能布局、推动产业重组、建设创新型园区等七条路径,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发展精细磷化工、食品级磷产品,进一步延伸磷化工产业链、价值链。推行智能制造模式,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通过装备智造、光电精密仪器材料、军民融合服务等产业集聚,打造海口智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服务贸易产业、大健康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完善产业体系。


云南滇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浮法车间内机械手自动识别选择性抓取玻璃。


产城融合是“十四五”期间园区(街道)发展的关键词。围绕这一目标,园区(街道)将按网络化、数字化、融合化、平台化要求,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辖区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网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筑绿色优质生活圈,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空间。深化改革创新,加大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健全投融资软环境,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助力产城融合发展进程。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良好的地理优势。


根据规划,到2025年,园区(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将达到4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以上;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此外,保障民生和生态环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亿元;设立16所幼儿园、2所高中、1所初中、4所中心学校、4所职业学校,力争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力争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以上,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确保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建设产业发达、城市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引领示范区。


链接


推进产城融合 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石马哨樱桃、杨梅吸引一批客流;拥有石龙坝水电博物馆、海口川字闸等国家级文物……围绕产城融合,近年来,海口工业园区(街道)弘扬红色文化、完善文化设施、探索文化融入社区商业中心,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石龙坝水电博物馆为国家级文物。


在平台搭建方面,完善各类机制政策,强化规划实施和功能区块建设,优化文化旅游空间结构,打造文化旅游新特色。各部门不定期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全面推进形成“文化旅游+工业产业”发展局面,树立起海口老工业园区旅游装备制造业品牌。制定完善鼓励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明确文化旅游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从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跨区域整合。


同时,依托200号工业展厅和300号工业历史博物馆平台,加强海口地区文物古迹保护和开发,完善海口林场等旅游项目。鼓励企业设计开发海口特色文化旅游伴手礼,促进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培育葫芦雕绘、雕刻等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品牌。


位于海口的中国光学历史博物馆。


在项目方面,引导体育旅游消费,利用云南省工人疗养院、云南省交通休养院健康体检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根据乡村特点,重点建设海门社区小渔村、中平社区达子上村文化旅游融合示范点,通过古法榨油等以点带面扩大产业影响力。


目前,园区(街道)已形成旅游与农业、文化、工业等资源共同发展的局面,逐步推出一批精品工业文化旅游线路。今年,园区(街道)将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文化文物传承、保护工作,持续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园区(街道)将主动参与滇池西岸旅游度假文旅产业板块建设开发,力争引入大型企业总部发展大文旅、大健康产业,带动文旅板块开发建设。同时,围绕双哨社区彝族传统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省级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往期荐读

1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创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昆明目标明确
每周一话|暴涨31倍、门店仅有7双……国货潮鞋你买了吗?
2025年破万亿!昆明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
上市最高奖励1600万元!云南10条措施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




在看你就赞赞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