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改的方案公布后,有人第一时间发到单位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此前所有的猜想、预测,都实锤了。不出意外,过几个月我们省对应的方案出来,单位就要被撤销,相应职能并到另一家大单位去。我们的人事归属关系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这家单位,早在十年前,就是从那家大单位里分出来的,可以说在特殊的时期中,承担了特殊而有意义的历史使命。有之前的记忆在,单位里的老同志们大多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好似游子归家。毕竟那里有诸多他们熟悉的老同事。就我本人来说,我才30岁不到,进单位也不过区区几年,对于此前的渊源的了解,仅停留于传说,既不熟悉更没有感情。几年时间,我在这里一点一滴成长,在这里学会写公文,在这里光荣入党,这栋楼虽然破旧,但充满了我的点滴回忆。如今她即将被撤销,单位里的人员也难免被打散重组,心中充满眷恋和难过。明明待了好几年,却要去到一个新单位,像新人一般重新适应新环境,有可能还会遭遇新领导的区别对待?对于体制内的新人来说,机构改革或许是个新鲜名词,尤其波及到自身命运时,难免会有情绪波动。可机关里的前辈们却都了然于胸,工龄超过十五年的,谁还没经历过了。卷铺盖走人、换个单位上班,这都不是啥新鲜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实乃常态也。就我们单位而言,老前辈戏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某些职能和人员,划转到其他部门,过些年头又划了回来,太司空见惯了。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作为个体,当然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体制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归属感很强,有一种“生是组织的人,死是组织的鬼”的使命感。人是念旧情的高级动物,平时再多牢骚和抱怨,也把单位当成了“娘家”。看到其突然被撤销或合并,任何人都会难过。2018年机改时,某单位的其中一个职能划到我们单位来,我陪同人事处同志去接新人过来报到(这是必要的仪式感),亲眼见到他们跟老同事道别时,大家潸然泪下、依依不舍的场景。有组织、有归属感、有人送别,这种感觉是暖心的,既感慨,又感动。可是啊,莎士比亚说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人终究是要向前看的。历史的车轮川流不息,过去只能留在记忆里,决定我们个人命运进程的关键,还得看未来。既然无力改变,那不如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调整、服从组织安排。好了,煽情完毕,下面让我们忘掉儿女情长,叶子君说点现实的建议:普通工作人员,没有关系没有人脉,一般很难有机会换部门,到大单位去任职吧。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把你们打包送过去,做梦都要笑醒才对。大单位机会多、平台高,比起翻来覆去就那点人的小单位,轮岗的花样更多,你眼睛接触到的世界也会更广阔。并且,大单位的职数一般也会多些,东边不亮西边亮,个人提拔的机遇也会更多。刚划过去时,那边领导难免会有个亲疏之分,比如张三是原来单位的老人,李四是新过来的,是不是先照顾自己人?但人都有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认真共事几年后,这种罅隙感一般会慢慢变弱,领导在提拔评优时也不太可能会有明显差别。P.S. 我们单位最新一批上任的处长和调研员里,就有2018年我亲手去接过来的两位同志。事实证明,只要足够优秀,在新单位、新岗位也可以继续发光发热。第二,进入新单位后,切忌抱团、搞团团伙伙,山头主义,一定要主动融入新集体。上面我提到了一个词,“罅隙感”。大部分情况,大家慢慢混熟,它会变弱。但有一种情况例外——新划进来的人,总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平待遇,以此为共同语言,聚在一起发牢骚,诉苦表达同样的委屈和不满。甚至在遇到民主评议、提拔推荐时,一齐商量好了“只给自己人投票”“千万不能便宜他们”。这些行为弊大于利,早已被定性为团团伙伙、山头主义,破坏团结第一名,断不可取。现在谁都不是傻子。你这种拒人千里的防备姿态,人是能感觉出来的。将心比心,很难有哪个单位是铜墙铁壁、一致排外、无法融入的。只要你以诚待人,好好工作,不出两年,也能新人变老人,愉快地跟大家玩耍,对新单位的一草一木也能注入新的感情啦。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体制内人员集体创作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 “入职”“辞职”“公检法”“税务”“事业编”“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