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在大银幕看到娄烨的电影,就是看《兰心大剧院》最好的理由!

后浪电影 后浪电影 2022-01-20


《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导演的第11部长片,同时也是他第5部登陆内地各大院线的电影。


与他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所取得的声望相比,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之一的娄烨在商业上的成就却不那么耀眼。


此前,娄烨在内地公映的4部长片共取得了8641万的总票房,其中于2018年上映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就贡献了6500万。


其他三部作品加起来才堪堪超过2100万元,特别是同样以民国作为故事背景的《紫蝴蝶》更是以300万的成绩成为了娄烨票房最低的电影作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兰心大剧院》的上映便具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影片汇集了巩俐、赵又廷、小田切让等极具知名度和商业价值的演员,堪称娄烨电影近年来最强的卡司。


从立项开始到公布演员阵容再到影片的宣传,《兰心大剧院》拥有了极高的媒体关注度和影迷热议度。

另一方面,《兰心大剧院》入围了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主竞赛单元,这标志着娄烨正式集齐“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的门票。

因此,从宣布定档的2019年12月7日开始,《兰心大剧院》似乎面临着一个不错的开局。即使是临阵撤档并延期两年,在数据上依旧表现不俗。



上映前,猫眼上《兰心大剧院》的想看人数已经超过了娄烨上一部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达到了7.5万人。

而豆瓣上《兰心大剧院》也已经被15997人打出了7.2分的评分,不管是评分情况还是评分人数都跃跃欲试摆出一副预备破纪录的姿态。

作为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片,《兰心大剧院》在北京英皇电影城举行了5场放映。

除了电影节给予《兰心大剧院》的超高待遇,导演娄烨、原著虹影和作为本届北影节主竞赛评审团的巩俐等人更是悉数亮相。


当天晚上,除了幸运的首批观众,还有不断向观众求票的黄牛和汇集于此的媒体,以及隐藏在观众里的明星观众……


红毯、灯光和报道,这些与艺术无关但又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存在,让《兰心大剧院》在熄灯后的影厅中熠熠生辉。

当天,在一场专门为院线经理举行的电影放映后主创交流环节,张颂文更是表明了自己对于排片的期待。

但是《兰心大剧院》上映首日排片占比为6.4%,位列第四,但是考虑到影片是在晚上18点才正式上映,且次日就升至12.8%的排片这一情况,似乎影片有着不错的商业前景。

但就上映前一日才过百万的预售还是让影片略显底气不足。

 

 黑白影像 

《兰心大剧院》全程使用黑白影像。

黑白电影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并不常见,因为在电影进入彩色世界后,黑白就退出了主流成为了导演进行风格化艺术表达的一种选择。


最近一部登陆院线的黑白国产电影是《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即使找来窦靖童出演+配乐,影片最后也只能以118万惨淡收场。

这也难怪有人称黑白影像是电影市场的魔咒了。


再加上娄烨导演最爱的手持摄影和长镜头,有观众表示本片的观影体验还是一如既往的“眩晕”。

只是这出自影迷之口的评价目前还只能算是调侃,但是在进入到公映阶段,面对更庞大的观众群体,这样的眩晕所引起的反响怕不只是调侃了。

毕竟,影迷对娄烨导演的片子还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的。


并且比起之前的作品,虽然同样是从人物切入时代,也同样拥有手持摄影这种常见的“娄烨标志”,但是这一次娄烨对《兰心大剧院》进行了更加类型化的处理。

因此,它绝不是一部单纯的文艺片。

黑白画面配上手持摄影,使得《兰心大剧院》中那个动荡的时代和纠葛的故事显得更加混沌和模糊。


而几乎无配乐的处理(除了每次戏剧部分的布鲁斯爵士乐),更是让影片的形式到达了极简。

冗余的信息被删去,黑色电影美学发扬到极致,光影的细微变化都可以被观众的注意力所捕捉。


而娄烨有对于镜头语言更加大胆的实验,例如对极端景别之间的组接和对跳切的使用,这让影片实现了另一种极为流畅的节奏感,这与我们所熟悉的商业电影“隐形剪辑”截然不同。


于堇最后在剧院的枪战段落就是这一策略的最佳呈现,可以说娄烨拍出了足以留名影史的“谍战片”。

那是真正属于电影的镜头语言,也是娄烨导演技法再次升级后的大胆突破。

 
 戏中戏 

抛开风格化的形式,《兰心大剧院》的故事更是将结构玩到极致。

电影改编自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和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电影中的话剧《礼拜六小说》)这两部作品。

前者为壳,后者为核,并且以“戏中戏”的结构进行组合,就像榫卯结构一般精巧。

虽然“戏中戏”这一结构并非娄烨独创,但是他却一反惯例,将电影与舞台两个世界的边界进行了模糊处理,或者说是进行了交融。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慢半拍地意识到影片究竟处于哪个空间,人物的情感究竟来自于哪个角色。

但是正是这种模糊,人物形象变得格外丰满,历史与虚构在人物情感这一维度和谐统一。


如此结构之下,“孤岛时期”上海的五光十色、甚至世界局势的风云变换都被凝聚在了巩俐饰演的女演员于堇和围绕着她的复杂人际关系上。

在娄烨的镜头下,时代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抽象词汇,而是关于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

难怪对于《兰心大剧院》,巩俐评价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作为在大银幕看过本片的观众,我十分理解并且同意这样的赞誉。

但是巩俐的这番话却引来了诸多质疑,关于影片,关于她,关于娄烨。

 

 观众的口味儿变了吗?

随着近十年来中国电影的飞速发展,我们不谈“第六代”很久了。

一方面是因为当年初出茅庐的“第六代”们不仅拍片数量有所下降,而且都逐渐离开了他们最初的“母题”,换句话说就是他们长大了


另一方面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氛围早已改头换面

现在中国最大的观众群体大多成长于好莱坞电影的滋养下,并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他们正在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电影观念,并以此来审视、评价甚至重塑电影。

也难怪许鞍华这样的老导演会作出“观众变了”这一判断。


真的是观众变了吗?

的确,现在主流的电影观众和几十年前的观众早已不是同一批人。

在这个维度上,观众的确变了。

但是在过去,主流的电影观众所喜爱的也不只是艺术电影,当初的“第六代”,在他们转型进入主流市场之前,并没有在商业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在这个维度上,观众并没变。


当然,《兰心大剧院》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主流电影”。但是,我们仍然希望会有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希望它可以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毕竟,《兰心大剧院》是一部在特效乱飞、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下,我们需要的电影。

正如王传君在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映后的采访中所说——

“能够在大银幕看到娄烨导演的电影,就是来看《兰心大剧院》最好的理由。”


作者 | Joeng4
电影观众,努力研究生

编辑 | 佐爷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Contact Us
投稿 | 合作
houlangdianying@hinabook.com
会员 | 电影课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欢迎随·意·打·赏‍‍‍‍‍‍
 有生之年,一键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