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由“荔园”到“红馆”,细数香港电影中的“卖唱文化”!

后浪电影 后浪电影 2023-01-06

利舞台新秀歌唱大赛之夜,是梅艳芳一战成名的地方。


梅艳芳穿起那件浮夸的金色战衣,用铿锵自信的低沉嗓子,唱出与徐小凤不一样的《风的季节》,冠军毫无悬念。


如果说荔园歌厅是梅艳芳歌唱事业的幼儿园,那么利舞台便是孕育香港歌手个人演唱会文化的序曲。


梅艳芳作为香港最重要的流行巨星,电影不但将她一生「爱」与「憾」留下印记,也还原了由六十年代到千禧年香港流行文化现象,梅艳芳由1967年荔园登台唱起,直到2003年红馆「夕阳之歌」最后绝唱,让我们通过梅艳芳短暂而璀璨的四十年,一起回望香港歌手文化的流金岁月。

 

 

荔园:「卖花曲」英雌莫问出处

 

梅艳芳生于1963年,四岁半开始与姐姐梅爱芳以“依依”和“依娜”艺名,在荔园「海燕歌剧院」登台演出。


荔园于1949年开业,是香港第一个大型综合游乐园。场内除了机动游戏外、还有游泳池、露天溜冰场、动物园、多个表演剧院和电影放映厅,是战后香港人期望回复生活消闲日子而建造。


香港八、九十年代多位艺人未红时都曾经在荔园登台,包括陈宝珠、萧芳芳、郑少秋、吕珊、张德兰等等,连除小凤也曾经是驻场歌手,荔园歌厅算是香港流行歌手,第一代的纯表演室内场地。

 

梅艳芳在电视节目回忆说:「卖花曲」是她们当时的首本名曲


在1970年荔园通讯中显示,歌厅每晚演出两场,票价分为三种:二元、二元半、三元正,凭歌厅票就可以免费进入荔园,所以当时是有专程去听歌的歌迷进荔园,而不是为机动游戏而来。


除了流行歌厅,荔园也有戏曲表演,于占元师傅门下「七小福」,便是由他女儿于素秋带领下,在荔园作首次表演,成龙、洪金宝、元华及元彪等日后都在香港影坛大红大紫。


1970年荔园有九大剧场,中西演出应有尽有


成龙、洪金宝都曾经在荔园演出过

 

1977年海洋公园落成,荔园生意开始走下坡,加上香港经济起飞,娱乐消费场所如雨后春笋:歌厅、舞厅,西式酒廊、中式酒楼,到西式夜总会都有歌手驻唱,在红馆落成前,香港歌手进入演唱遍地开花的茁壮成长期。


 

遍地开花:酒廊、歌厅、夜总会

边走边唱

 

在唱片业和流行乐坛兴起前,在香港「卖唱」的地方,可分为三种:


1.露天场地

2.饮酒吃饭的地方

3.纯表演的室内娱乐场所

 

而室内场地又可以分为:老式茶楼,纯歌舞厅、西式伴唱酒廊、中式酒楼兼夜总会、西式夜总会、和后期盛行的日式夜总会

 

香港最为人熟识的露天演唱场地,自然是油麻地街榕树头的大笡地夜市,电影《新不了情》中冯宝宝就是靠在庙街接受点唱来养活家人,而政府后期政策亦为曲艺社发出小贩牌照,让唱家班能够在固定的地点摆卖曲艺,庙街点唱也成为香港旅游业的一个特式。而在庙街一带亦有室内地铺的纯曲艺歌厅,消费低廉,深受草根阶层的老顾客欢迎。


 《新不了情》冯宝宝在油麻地榕树头卖唱维生

 

较少人知道的是,老香港还有两个在「海上听歌」吃饭的地方,分别在铜锣湾油麻地的避风塘,客人除了可以吃风味十足的艇家海鲜,还可以在穿梭其中的「歌艇」点曲打赏歌女献唱,情调又是别有滋味。

 

早在二十年代老香港,就有「茶楼歌女」的文化,电影《胭脂扣》中,如花慨叹消失了的德辅道西金陵酒家、以及湾仔的龙门酒楼,从早到晚都有歌女献唱,小明星徐柳仙这些女伶名字,老一辈一定不会陌生。


《胭脂扣》

 

进入六十年代,除了以粤曲为主的中式歌厅外,也出现以献唱英文流行曲为主的西餐厅伴唱酒廊,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舞台剧中专唱英文歌的角色莲茜,歌手陈洁灵就是扮演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关锦鹏电影《地下情》中,蔡琴饰演由台湾来港发展的歌手,就是另一位演员金燕玲真实的写照。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是描写香港歌坛的佳作


《地下情》中的蔡琴和金燕玲


全盛时期香港西式酒廊在铜锣湾、湾仔、尖沙咀,以及佐敦都极受年青消费群爱戴,受欢迎的西式酒廊知名歌手,每晚都要来回香港九龙各大酒廊「跑场」献唱,当中陈洁灵、叶振堂、李龙基、杜丽莎,仙杜拉的「筷子姐妹花」等等都是表表者。


新丽晶餐厅酒廊:天王黎明曾是平安夜驻唱歌手

 

七、八十年代的中式酒楼兼夜总会提供了更大的场地给歌手献唱,尤其是在富豪大寿或上流婚礼的饮宴场面,邀请知名歌手娱乐嘉宾,也成为主人身份的象征。当然不同歌手级别会接不同酒楼的演出,电影《梅艳芳》中亦有一幕两姐妹在平民婚礼上为宾客献唱。

 

中式酒楼夜总会的全盛期,要数位于尖沙咀新世界中心的海城酒楼夜总会,搞手正是日后有「演唱会之父」称号的张耀荣先生,在红馆未落成前,海城夜总会成为红歌星兵家之地,陈百强除小凤汪明荃罗文都搞过「个唱」。


海城酒楼夜总会由演唱会教父张耀荣打理,也是红馆前歌手最后的桥头堡


刘培基曾经慨叹,罗文在最红时期红馆还未落成,到红馆场地要打崩头争取时,罗文的叫座力已经不及新一辈歌手,罗文最为人记忆的舞台表演,是他在利舞台自己投资的21场音乐剧《白蛇传》,在下一章我们再详述利舞台的前世今生。


比中式酒楼夜总会再上升一个档次的,就是星级大酒店的酒廊或夜总会,例如在中环旧希尔顿酒店顶楼的鹰巢(Eagle's Nest)夜总会:在《阿飞正传》中扮演张国荣母亲的潘迪华姐姐便曾经在鹰巢驻唱,她甚至收录过一张鹰巢现场Live唱片,潘姐姐的唱功可见一斑。


另外还有湾仔六国饭店的仙掌夜总会方逸华正是在此登台时邂逅了邵逸夫,最终成为邵氏电影和TVB王国的话事人,据说方小姐非常介意别人提起她的歌女身份,但互联网世代哪有秘密,她的旧照片早已被掏出来,流通于公众视野。


潘迪华(右)在鹰巢厅的演唱曾经收录成Live唱片


日式夜总会在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集中在尖东和湾仔一带,由「妈妈生」做领班,以「舞小姐」陪酒猜枚为主,尖东中国城大富豪、湾仔杜老志都是日式夜总会全盛期的名店。


由于是烟花场所,成名歌手不会在日式夜总会登台,舞小姐会身兼歌手为客人献唱,八十年代正值香港经济全面起飞,光顾日式夜总会的大部份是倾生意的商务豪客,生意兴隆便会挥金如土,也志不在听歌消遣,在电影《金鸡》中吴君如耍醉拳一幕,正是日式夜总会的荒诞写照。

 

《金鸡》中吴君如耍醉拳的背景,正是日式夜总会

 

夜总会生态也曾经与香港乐坛扯上关系,香港廉政公署曾经有一项打击唱片行业行贿电视台高层的「舞影行动」,被起诉的环球唱片香港区总裁陈少宝曾公开透露,在「劲歌季选」及「劲歌金榜」颁奖前,要请大台综艺科的高层到夜总会叫舞小姐吃饭消遣,以便旗下歌手得到好成绩,虽然官司最后打甩了,但这种唱片业潜规则成为了香港乐坛史上的一个污点。

 

梅艳芳由荔园到利舞台参加新秀歌唱前边走边唱的经历,其实是香港演唱文化的缩影,电影中有这一幕:梅艳芳被华星经理人派去龙蛇混杂的「夜场」演唱,但她轻松应付分别来自台湾、日本,以及地头蛇三帮客人,也就是上述那些江湖历练,成就了梅艳芳金刚不坏之身。


 

利舞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利舞台新秀歌唱大赛之夜,是梅艳芳一战成名的地方。梅艳芳穿起那件浮夸的金色战衣,用铿锵自信的低沉嗓子,唱出与徐小凤不一样的《风的季节》,冠军毫无悬念。如果说荔园歌厅是梅艳芳歌唱事业的幼儿园,那么利舞台便是孕育香港歌手个人演唱会文化的序曲。


梅艳芳在第一届新秀歌唱比赛中夺冠

 

利舞台在香港历史非常悠久,1927年开业,早期以粤剧表演为主,由中国首位影后胡蝶剪彩开幕。首场粤剧由关德兴的新大陆粤剧团演出。利舞台落成后初期,香港电车每晚会有一辆「午夜专车」从利舞台载客到石塘咀,客人在塘西风月继续夜夜笙歌。

 

利舞台设计中西合壁,舞台可作360度旋转,自动转换布景,是当时香港唯一拥有此设备的先进剧院,也是当时最顶级的演出场地。

 

利舞台两旁的对联:「利擅东南万国衣冠临胜地  舞征诏护满台箫管奏钧天」


曾经在利舞台演出的艺术家多不胜数,连京剧泰斗梅兰芳博士年轻的朋友,是梅兰芳,不是梅艳芳啊!)都曾经在利舞台演出过,根据战时占领香港一位热爱中国戏曲的日本官员久田幸助回忆录记载:「利舞台贴出了梅兰芳上演收山戏的广告。几晚演出的诸如“天女散花”“霸王别姬”“西施”等,全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梅兰芳博士亦曾在利舞台演出经典剧目

 

另一件早期发生在利舞台的大事,就是粤剧天才作曲家唐涤生在观看仙凤鸣首演自己新作《再世红梅记》时不幸脑溢血离世,年仅四十二岁。电影《南海十三郎》中便有唐涤生拜师的精采一幕,绝对值得重温。


唐涤生(左)与《南海十三郎》剧照(右)


现实生活中,刘培基一直与任剑辉白雪仙两位粤剧大老倌有深厚情谊,在电影《梅艳芳》中那个教王丹妮开声秘方的电话,相信很多非粤剧爱好观众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电话中对方是谁。(如无记错,来电就是任姐,任剑辉)

 

唐涤生在《再世红梅记》首映夜脑溢血后逝世

 

六十年代香港娱乐形式百花齐放,粤剧开始式微,利舞台曾经放映首轮西片,直到1975年首位登上利舞台的旅日歌手欧阳菲菲,从日本带来十八人大乐队,创下华人歌手连开三场演唱会纪录。


1976年邓丽君在利舞台开办五场演唱会,结果场场爆满,大受欢迎,正式写下香港歌手个人演唱会文化的序章,邓丽君在76至81年间,五度在利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创下不少纪录,其后罗文、甄妮、汪明荃等歌手都曾经在利舞台开骚(Show)


邓丽君在利舞台办演唱会

 

除了演唱会,利舞台也有其他文化盛事举行,包括国际交响乐团演出、香港小姐竞选,以至1976年首次在香港举行的环球小姐选举盛事,更将利舞台提升到国际层次,在红磡香港体育馆落成之前,利舞台绝对是艺人奋斗的目标。


但随着红馆落成,加上铜锣湾商铺地价飊升,利舞台在1991年拆卸重建,成为现时的利舞台广场,而舞台旁边的两副对联就得以保留。


 

香港体育馆:红人红馆,谁与争峰

 

红磡香港体育馆于1983年4月27日开幕,建筑独特,呈倒金字塔形状,内部完全不需要梁柱支撑,四面看台,设有12,500个座位,虽然正式名称是「香港体育馆」,但位于红磡,所以大众都称之为「红馆」,而「」这个字更有「红星」「走红」的双重意义,如果你未曾在红馆开过个人演唱会,你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是当红歌手,所以「红馆」便成为了所有流行歌手誓要登上的珠峰!

 

虽然近年演唱会场地有了座位更多的亚洲国际博览馆,但红馆的地理优势和乐坛上江湖地位仍然无可代替。


红磡香港体育馆

 

红馆一直是演唱会、体育活动、以至文艺表演的专属场地,但你知不知道,红馆是否曾经放映电影呢?

 

答案是:「有,仅此一次!」

 

那是1997年,大导演吴宇森由好莱坞拍摄完《夺面双雄(又译《变脸》)荣归香港,该部动作新片全球卖座,香港院商为隆重其事,也满足首映礼能够坐最多人为目的,史无前例选用了红馆做首映礼场地。


红馆设计根本没有电影放映设备,院商特别为场地搭建临时投映银幕,并把整套当年仍是专业菲林放映机搬到红馆,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也后无来者的「千人红馆看电影壮举」,遗憾是在网上找不到当年首映照片,只有一张当晚戏票,清楚写明放映地点是HongKong Colisemum,也就是「香港体育馆」的正式英文名字。

 

吴宇森《夺面双雄》破天荒在红馆举行首映礼

 

红馆的光辉岁月,网上纪录齐全,在此不再赘述,内地歌手登上红馆最令人难忘的一次,肯定是1994年,“魔岩三杰”与唐朝乐队合演的《94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无论在香港或内地摇滚乐迷心中都奉为经典,不可再复制!

 

内地摇滚乐势力在红馆演出,已成为经典

 

红馆也成为梅艳芳绝唱之地

 

1986年12月梅艳芳在红馆举办首次个唱,连开15场,创下香港歌手首次个唱场数最多记录,也是年纪最轻歌手(22岁)登上红馆纪录,直到01年容祖儿以21岁之龄红馆开唱才被打取。

 

2003年11月6日:梅艳芳8场告别演唱会红馆开骚,12月30日癌症逝世,红馆顿成绝唱。

 

2021年11月:《梅艳芳》电影公映,成为首部在红馆现场实地取景的电影



后记


笔者在中国香港生活和长大,也曾经在传媒工作中与梅姐有过相遇,她在红馆的最后一场演唱会,我也在后台看着她从舞台底层的机关通道走过,一切仿如昨日。


梅艳芳的专业和坚持态度绝对值得敬佩和景仰,谨以这篇拙文缅怀一代百变天后,香港女儿梅艳芳。


作者 | Ken老师
剧本分析师
更多优质剧作内容请关注
[ 微博头条文章专栏:Ken老师的公开课 ]

编辑 | 佐尔巴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Contact Us
投稿 | 合作
houlangdianying@hinabook.com
会员 | 电影课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欢迎随·意·打·赏‍‍‍‍‍‍
 有生之年,一键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