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岁男人怀孕,这画风你敢看吗?

后浪电影 后浪电影 2023-04-06


男性怀孕,这可能是大家都想象过却绝不会有人当真的事。
那要是成真了,是啥样呢?基于此,网飞出品了《桧山健太郎的怀孕》。少见地,这是一部添加了美式滤镜的幽默温情日剧。而生育话题本身是严肃、压抑的。在这样的融合下,《桧山健太郎的怀孕》让部分男性嗤之以鼻,让部分女性愤怒,但也有一波人认可该剧的质量。

口碑两极分化,这样的现象背后,我们能看到什么?男的真怀孕了,画风是什么样的?


《桧山健太郎的怀孕》(2022)


01
美式滤镜下的幽默温情

POST WAVE FILM


一个快40的男人,怀孕了。

 

这画面,实在不敢想象。

 

男主桧山健太郎,一个37岁的黄金单身汉,从事品牌工作,事业蒸蒸日上,有着固定的女伴侣。


 

他和伴侣原本享受着风平浪静的生活,“结婚”、“生子”都是他所嗤之以鼻的。

 

有一天,他居然怀孕了。

 

经历了怀孕初期的孕吐、怀孕带来的职业危机、身体上的剧烈变化、一度想要堕胎……他经历自我挣扎、寻找同伴、获取社会认同……



最终他和孩子妈达成一致决定共同抚育孩子,在剖腹产下一个婴儿后,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妈妈

 

实际上,剧集将男性怀孕后的细节展现做得十分逼真。

 

比如由于孕早期体内激素变化使得乳晕颜色变化、催产素上升导致乳房泌乳,健太郎不得不每天贴着乳贴上班,又因怀孕身体状态不佳影响工作而受到淘汰惩罚。


因为是意外怀孕,心理上也承受着不安的落差感。


 

同时,这部剧的幽默感,也体现在这些细节中。

 

首先是自我怀疑。比如前一天还在新闻看到美国男性怀孕,健太郎吐槽“真的无法想象这种事”,第二天自己就在团建上“孕吐”了。

 

比如在公司搜索孕吐对策,因为无法自我认同而表现得偷偷摸摸。

 

乳房泌乳、爱吃甜食等怀孕现象也都如期而至,每次健太郎都“如临大敌”般地夸张和慌乱。



健太郎搜索孕吐对策


在接受自己怀孕的事实后,健太郎的“母性”逐渐养成,也是“男女互换”最有笑点的地方,有2个经典桥段。

 

一个是健太郎拿着堕胎同意书和女伴侣沟通,女伴侣同意堕胎的时候,健太郎很委屈地说,“你的口气跟那些男人一样,男人搞大女人的肚子就说‘哦,我知道了’,然后去堕胎,好像这件事情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女方只是浅浅叹气,同时想着该怎么应付过去。

 

这个场景幽默之余、更是讽刺的。

 

观众不禁会想,为什么当男女角色互换后,会感到这么不习惯?以及会追问自己,过往在看到男生在这么表达的时候,居然觉得是合理的?

 

健太郎抱怨女伴“像那些男人一样”冷漠


另一个是第一次做产检。

 

男演员非常精准地演绎了“一个被幸福冲昏头脑的孕夫”,全程一直傻笑。

 

当医生问到是否想知道宝宝性别,健太郎更是像一个无知少女一样把头扭向他的伴侣,温柔地问道,“我们该怎么办呢?”女伴下意识地吃惊了一下。

 

这种反差的演绎,在那一刻是相当有温度的。甚至让观众觉得,“原来所谓母性,可能是怀孕带来的!而不是原本的性别。”

 

做产检的健太郎


这部剧的温情,体现在健太郎的怀孕经历了4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层层递进。

 

首先,是和女伴从感情淡漠、都不想要孩子到因为健太郎的怀孕,双方对于家庭有了更多交流,从而建立了更深层次的情感绑定,并决定共同抚养孩子。

 

这是健太郎亲密关系和家庭观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其次,健太郎原本的生活只有工作,但因为成为“孕夫”这种少数群体,他为获得自我认同,主动建立线上社群,认识了一群“孕夫”。通过互帮互助、结交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


 

再者,是和父亲的和解。

 

健太郎原本对父亲的认知是母亲传达的“抛弃了一切”的男人。但因为健太郎的怀孕,父亲找来了却又再度消失。

 

当健太郎去质问父亲为何逃走,才终于理解了父亲作为更早时期的“孕夫”,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与其说他抛弃了家庭,不如说是社会抛弃了他,让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拥有任何东西。他是可怜的。



最后,是健太郎自我认知的转变。

 

健太郎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奋斗在社会一线的功利主义者。

 

而生孩子让他意识到,“我为了孩子暂时放下事业,并不是没有斗志。我其实在成长,这些经历肯定会在我的工作中反映出来”。

 

全剧最值得细品和颇有讽刺性的片段是,女前辈同事忽然淡淡地回复道,“桧山,可别太得意洋洋。我们女生向来是这样喔。”

 

并且,为了减少说教意味,女前辈旁边站了一个年轻的女同事。从这个片段也能感受出,女性试图传递一个信息给男性,是小心翼翼且困难的,也让这一幕更具讽刺和玩味。




02
有新鲜感的糖果很甜
但难以下咽

POST WAVE FILM


这部剧在上线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收获了极具争议的评价、形成了几乎两极分化的口碑。

 

负面评价,聚焦在“女性生育痛苦”和“男性特权”两个点上。


 

“没有挖掘女性怀孕真实的痛苦。”、“男性怀孕就变成特权,就容易受到社会宽容。”、“并不好笑。”这些都是社区中高频出现的评价。

 

恰逢马斯克四月在Twitter上发言“网飞有觉醒精神病毒”,这部剧也高频被引用在网友的回复中,似乎引起了一部分全球用户的负向认知。

 

马斯克在Twitter的发言


其实,角色代入加上喜剧设定,并不罕见。

 

比如《重返20岁》,是女主变成外婆,照见亲情;《28岁未成年》,是28岁的主人公变回18岁,完成找到自我的历程;《你好李焕英》,是主人公变成妈妈的朋友,认识亲情。

 

角色代入的好处是,能够最大程度的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获得共鸣和启发。


 

喜剧的好处是,用糖衣包裹着内核苦涩的故事,观众更加容易面对和接受。

 

但同样的操作,对于众多看《桧山健太郎的怀孕》的女性观众,似乎失效了。

 

为什么这部剧在整体评价上,既没有引起男性的“感同身受”、也没有引起女性“共鸣”呢?

 

健太郎在公司情绪失控,上司安慰道,“我们一起帮你控制情绪。”部分观众吐槽,怀孕发生在男性身上一下就变的“容易被体谅了”。


究其本质,很简单,每个人都很清楚男性是不可能怀孕的。

 

想要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引起男性的理解,其实是很难落地的。

 

于是,这样的设定就变得很苍白。

 

开了这样的脑洞后,只会立刻让一部分真正经历过怀孕、并且有负向感受的女性,对这种带有解构色彩的叙述感到愤怒。

 

愤怒的原因在于,在真实生活中经历的痛苦是远比剧情苦涩百倍的,以至于以“玩笑”的形式出现的时候,不仅没有感到安慰、反而感到无法接受。

 

怀孕反而让健太郎受到额外的关注

一部分男性无法“感同身受”的原因是,已知这件事不会真的发生,那么试图通过“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这样的教条,是无法真正引起重视的。

 

人通常是先有行为,再用各种理由、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深知自己的群体在合理化这种行为上走出太远,当然无法正面接受这样的喜剧设定。

 

所以最后,男性和女性都笑不出来。


 

受制于4小时的总时长,这部剧缺乏一些深度。但也可能,正是意识到了敏感,剧里通过“隔靴搔痒”的剧情尽量“弱化”了各种真实矛盾。

 

以及,浅尝辄止的问题是,会让一些问题交代得不透彻。

 

比如健太郎的母亲说,生育的不是自己,所以想要比任何人更像母亲。女性对“母亲等于需要生育”有了根深蒂固的认知后,就算角色互换,折磨的仍然是自己。



这部剧两极分化的口碑,或许是必然。

 

但即便是“隔靴搔痒式”的轻轻触碰,也让一部分完全无意识的群体认知到女性生育的不易,并引发讨论,也算是有所功劳。

 

只是,从剧作来说,这部题材上原本可以让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立场获得共情体验的剧,最终却依然是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喜剧合家欢”,委实可惜。




「后浪电影」用户调研






我们将在填写完成的宝贝中每周抽3人送出《教父》玫瑰徽章1枚+图书盲盒1本快快参与吧
也可点击图片直接下单

作者丨王一然
知世故不世故,善自嘲不嘲人。



编辑丨飞檐    排版丨逍遥



推 荐 阅 读

娄烨的“御用”调色师是如何工作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