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情老套,自我感动,评分为何飙到豆瓣9.0?

后浪电影 后浪电影 2023-05-05

日剧《静雪》,是一个很适合放在抖音做解说的爱情故事。

初看起来又虐又纯,可可爱爱又好哭。

故事的女主人公青羽,高中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叫佐仓的男生,俩人如胶似漆。

可这幸福很短暂,高中毕业后,佐仓突然更换所有联系方式,凭空从青羽的世界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分别,就是八年。
直到青羽偶然在地铁站瞥见佐仓。
她想像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跟他叙叙旧。
没想到,对方居然不愿意对她开口说一句话……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才知道,佐仓当年突然消失,是因为他患上了青少年发病型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
换句话说就是:佐仓聋了。
在与青羽的感情中,声音一直是最重要的媒介。
青羽对佐仓想一见钟情,是因为他一开口,青羽就被他的声音吸引。
相处时,他们分享着同一首音乐,喜欢着同一个乐队。
圣诞节互送礼物时,他们默契地为对方挑选了同一款耳机。
青羽喜欢和佐仓煲电话粥,不仅因为打电话方便,还想在电话里多听一听佐仓的声音。
可如今站在她面前的佐仓,变成了放弃女友、放弃心爱的足球、放弃曾经的好友们,独自在家做着校对工作,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人……
所以,如果男朋友突然使用冷暴力逼你分手,别担心也别难过!
他不是劈腿了,他只是得了不治之症,不想拖累你!
时过境迁,青羽想要学习手语,跟佐仓再续前缘。
但她已经有了男友,并且进展到了准备结婚的地步。
而青羽的男朋友,偏偏是佐仓高中时的好哥们,户川凑斗。
户川是个温柔到极致的人。
他可以从电话里敏锐地感受到青羽的情绪,发觉青羽有些难过,二话没说就去找她,并贴心地分享了一段治愈视频,让她在等待的时候看。
对于佐仓的病情,户川毫不知情。
他对佐仓的感情很复杂,按理说,他们是情敌。
可当户川得知佐仓失聪的那一刻,他更多的,是心疼佐仓。
一段脚趾抓地又老套的三角恋,就此展开。



让人心累的纯爱剧
POST WAVE FILM

命中注定的纯爱,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累?

这其实是古早言情小说的特征之一。

分明好好的一对璧人,总会有一个人突然玩儿消失;但多年后俩人重逢,彼此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变质。

这真实吗?

因为得病就一声不吭逃跑?这不会让人更惦记你吗?这种伤害难道就小吗?
好不容易走出创伤,能又见面了,还能旧情复燃了?
或者说这种情愫从来没消失过,那男二就真都是接盘侠了?
生病了当然不是可以原谅你不告而别的理由啊, 怜悯之心收一收吧!
如果真的就是走纯爱虐恋路线,前面回忆的铺垫又十分敷衍,导致重逢那段也没有很动人。
男女主两根木头戳那,纯得很做作,爱得很勉强。
本来国内观众对外国剧,尤其网红剧的滤镜就很厚,还没有想到评分会虚高成这样。
《静雪》是老套的。
日式拍摄风格,裹着90年代韩剧狗血剧情。
三位主演像是从不同经纪公司塞进来的练习生,颜值令人堪忧,演技更是心梗,无化反无cp感,看了不知道接下来剧情怎么铺开?
纯爱怎么讲下去,讲讲关爱“残障人士”?

残疾题材作品的使命
POST WAVE FILM

残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议题,涉及教育,社会工作,法制,习俗等等。
很多人真的不熟悉残疾人尤其是听障人士,也因此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落到影视作品里,或许应该把残疾体现得真实和深刻。
2014年的影片《贝利叶一家》,讲述了一家四口有三口聋哑,他们不离不弃、苦中作乐的故事。
《贝利叶一家》(2014)
片中有一个巧妙的切断声音的桥段,展现了听障人士内在的痛苦。
失去听力的父母要在台下,默默地看着听力健全的女儿唱歌。
不论场面有多热闹,歌声有多美妙,他们却无法感受到分毫。
只能透过身边人的反应,来判断女儿的歌声多么的动人。
这也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了世界只剩一片寂静的痛苦。
《静雪》中的口语老师说:“用手语的残障者,都是个性温柔的人。从事相关工作的,都是有奉献心的人。”
的确,过去我们常见到的残障人士似乎更多都是流落街头的乞讨卖艺者。
加上新闻媒体的渲染,总是给他们蒙上了一层苦情的色彩。
于是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深深扎进了人们的脑海里。
盲人总是善良的。聋哑人都很温柔、善解人意。坐轮椅的都身残志坚。
这种隐形的偏见,几乎无处不在。
在过去描写残障人士的爱情中,他们要么是永远被保护的角色,要么总是无私奉献的形象出现。
而这种悲悯的眼光,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高高在上呢?
如果没有影像的记录,又有多少人能对这样的生活展开想象呢?
而呈现他们的生活,不仅是为了让他们被忽略的「差异」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也是在消解现实生活里,另一种更为隐形的偏见。
电影《绿洲》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不堪的一面。
《绿洲》(2002)
表现为正常人和社会的冷漠、自私和虚伪。
男主角是个智力低下的强奸犯,他当然应该被社会唾弃一万次。
但导演李沧东发掘出他最真实而感人的一面,让他爱上了和他一样孤独和被抛弃的一个重度脑瘫的女人,这种爱跌宕而极端。
导演试图用对这两个边缘人之间略显畸形的爱的同情,来唤醒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也让观众学会去爱,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人们心中的绿洲终会填补荒凉的沙漠。
《绿洲》(2002)
反观《静雪》们的问题在于‍,将残疾浪漫化,不告而别的爱情,只能用绝症这一种理由。
只要是分开,必是绝症,否则就会被喷,男的不行,不够浪漫。
编剧找不到离开的理由,只能为虐而虐,反正爱情都得不到升华了。
再说过去几年的国片国剧,也在用这种情节。
编剧写不出爱情的复杂,只好写单向的付出。
导演拍不出爱情的动感,只好拍单面的感动。
还将能力的欠缺,借角色之口,美其名曰“为TA好”——结果就是:他们哭得越惨,我们看得越尴尬。
过于追求情感类偏向,反而让观众从剧情中跳脱出来无法产生共鸣。
不是说纯爱一定要校园,一定靠窗,一定要大雨,一定要阳光,一定要误会,一定要情殇。
只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些感觉,只有在那个年龄,那个操场,那首歌,那个晚上才能是满分的存在。
此后再多的似曾相识,也只是失智青春在失聪失明后的返照回光。
小清新小情小爱,长大的我们,已经很难被这种故事打动了。



作者丨梦琦

希望你喜欢
编辑 | 毛头     排版 |  石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推 荐 阅 读

看看,把影视打工人都逼成啥样了?


 详 细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 公 众 号
   影 视 课 程 大 礼 包 免 ! 费 ! 领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