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的《流浪地球2》,海外观众的真实评价是?
无名》
《流浪地球2》,票房是多少了?
根据猫眼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月16日,国内票房累计是37.7亿人民币。
但它的海外票房是多少呢?
根据全球专业的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所提供的数据:《流浪地球2》从1月27日开始,在美国和英国开始小规模放映,迄今为止,海外累计票房总额是607.4万美金。
按照数据,从27日在北美142家影院上映,《流浪地球2》的首周末票房,累计达到144万美金,在当周上映的电影里,名列第十。
在华语片出征海外的战绩里,《流浪地球2》的首周末票房,算是不错的。
但是,过了首周末,影片票房就出现了56.5%的断崖式下跌惨状。以至于截止现在,它的票房累计也只有607.4万,只比《流浪地球1》的597万,略高10万美金而已。
单独看这个数字,还对比不出来《流浪地球2》在海外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
不妨再看一下同档期,在北美上映的国外电影,比如印度的《帕坦》。
这部片在1月25日登陆北美院线,当天总票房是149万美金,而它首周末的战绩,则高达688万。截止到2月15日,它在北美的总收益,累计达到1593.9万美金。
单纯从数字对比,就能看出: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文化输出,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这篇推送,我们就从票房、口碑以及海外发行公司三个层次,对以《流浪地球2》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在海外(尤其是北美)的表现,做一次挂一漏万的概览。
主流技术或许就是中庸
POST WAVE FILM
除了票房数据,我们再看看《流浪地球2》的海外口碑。
在烂番茄上,《流浪地球2》的新鲜度是78%,而《流浪地球1》的新鲜度,只有70%。
在MTC上,《流浪地球2》的媒体评价是56,其中三个正面评论,三个中性评论,一个负面评论。
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2》在MTC的观众评分,高达8.0。
这就是说,相比于媒体,普通影迷对《流浪地球2》的接受度明显更高。
从口碑来说,《流浪地球2》属于什么水平呢?
我们以即将在国内上映的漫威电影《蚁人3》为例。
在烂番茄上,《蚁人3》开分的新鲜度是51%,而它在MTC也只得了50分——但这样的评分并不会维持很久,按照惯例,影正式上映后,口碑还会进一步走低。
也就是说,在北美观众看来,《流浪地球2》是要比《蚁人3》好一些的电影。
这就意味着,无论《流浪地球2》在国内的口碑和争议有多大,但它在北美观众看来,跟好莱坞本土的大制作几乎是没差别的,属于好莱坞A级科幻片的水准。
为什么北美观众这么买账?
这其实跟《流浪地球2》选择的技术和故事有关。
作为续集,《流浪地球2》有效地延续了《流浪地球1》的主旨,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构成它的世界观,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和迭代,并为接下来的续集,打下足够庞大而坚实的基础。
这在好莱坞同类型的续作里,属于很典型的操作,《流浪地球2》明显做得不错。
比如人类频繁收到的警告、量子计算机550W,以及倒置书写的MOSS,似乎都在显示一个多维宇宙的存在,这就给故事的后续,留下了更大空间,比如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等等。
但拓宽并夯实故事的世界观,还是个技术性问题。
北美观众对《流浪地球2》给出不错的评价,更关键的原因是,这部电影本身就带有深刻的好莱坞特色。
比如,图恒宇妄图用数字手段复活女儿的情节,与《万神殿》相似。
而获得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亦未能跳脱出《2001:太空漫游》和《黑客帝国》的范畴。
尽管中国观众很难在国产电影里见到类似设定,但对北美观众来说,这种世界观其实非常熟悉。
而这也是《流浪地球2》虽然在美国掀起了一阵观影热潮,但却未能延续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流浪地球2》里的细节和套路,北美观众太熟悉了,所以图新鲜看看中国科幻长啥样不成问题,但要是想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却很难。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能理解北美观众对《流浪地球2》的真实看法——
首先,它比《流浪地球1》是全方位升级的;
其次,跟同档期那些语焉不详的没事超级英雄比,《流浪地球2》是言之有物的;
最后,从北美主流的科幻电影来看,《流浪地球2》又太熟悉,它没有更独特的艺术价值贡献,这让它显得很平庸,而且底气不足。
爆米花指数里的中国方案
POST WAVE FILM
一部电影是不是流行,最大的命门在于观众是不是认可。
《流浪地球2》在烂番茄网站上的可看性得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爆米花指数”)是97%。
这是一个非常炸裂的成绩,几乎超出前作一倍(49%)。
这足以见得整个编剧和导演团队,在续作的趣味性上,下足了功夫。
但这只是普通观众的看法,西方化主流媒体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在电影价值观的问题上。
比如《纽约时报》,就在批评《流浪地球2》的时候说:“几乎丧失了前作所有令人愉悦的部分。三个小时的成片,情节复杂,主题不深;政治诉求过分明确,但又混乱且纠结。”
对《流浪地球2》的类似批评,还见于其他西方媒体。
比如《常识媒体》,就对电影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提出批评:“影片是中国高票房科幻片的代表。和美国类似的影片一样,故事中充满了极端爱国主义的陈词滥调,令人厌烦。”
但这并不是说,西方媒体就只是批评《流浪地球2》。
在观影之后,它们不吝赞美电影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就像《Digital Spy》,对电影的视觉效果大加赞扬:“巨大的视觉享受,这是一部定义科幻巨作的电影,郭帆在续集中,保住了这个趋势。”
更激动的是《奥斯汀纪事报》,它对《流浪地球2》的喜爱,从文字看就溢于言表:“这是令人欣喜的电影,也是目前最令人享受的影片。片中极繁主义、民族主义、宿命、命运、人物不同维度的刻画,都令影片令人惊喜。”
其实除了西方媒体激赏的观赏性,以及偶有批评的价值观,《流浪地球》让西方观众眼前一亮的点,还是这个故事里蕴藏的“中国方案”。
不同于同类型科幻片里西方电影的精英主义思路,《流浪地球》这个系列从一开始,就走的是极具中国人特色的路线,那就是——
既然要逃亡,那就带着地球母亲一起!
要知道,在同类科幻灾难电影里,好莱坞从来都是开着飞船就跑,根本就不可能带上地球。
中国人的家园思想到底有多重?
看看《流浪地球》系列就知道了。
当海外发行不再是困扰
POST WAVE FILM
负责《流浪地球2》海外发行的公司,是一家小而美的美国企业:Well Go USA。
Well Go USA 的公司Logo
这家被业内称为“WGUSA”的家族公司,1990年代成立于美国,与著名的CC一样,以发行DVD为初始业务。
虽然是美国公司,但其所发行影片中90%为中韩电影。
Well Go USA 的官网界面
其主攻方面,是在北美有着深厚观众基础的动作片和功夫片,一度,该公司接近80%的业务,来自动作电影,比如成龙的动作电影。
但是,随着成龙的式微,华裔动作设计班底扎根好莱坞,价值观的老旧与固化,中国功夫片失去了市场。
就在这时,WGUSA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步上映中国的主流影片。
2015年,该公司的总票房增速为13250%。
原因无二,因为它推动了《港囧》和《寻龙诀》在北美地区与中国内地的同步上映。
在此之前,WGUSA所发行影片,均比国内晚半年左右。
而在《港囧》之后,它旗下73%的影片,均实现了与中国同步上映或同周上映。
WGUSA也在美国发行了《无名》
而在动作片之外,喜剧片、爱情片甚至是文艺片也从无到有,渐渐有了起色。
像是《超时空同居》《一出好戏》《少年的你》《阳台上》,甚至是《刺客聂隐娘》都出现在了WGUSA的片单之上。
除了发行公司之外,曾经由万达控股的北美第二大院线AMC,也一直是WGUSA的拥趸。
这就让中国电影的文化输出,有了稳定且可靠的路径。
而且,WGUSA越来越注重对这些电影的口碑维护。
以《流浪地球2》为例,它在IMDb的“大数据分数”上,得到了8.0的分数。
要知道,《流浪地球1》在IMDb上的得分,只有5.9分。
有58%的普通观众给了10分,16%给了9分。
当然,依旧有4.2%给出了1分。
这其中最重要的数据是美国观众的打分,平均分是7.6分。
同比漫威最新一部《黑豹2》,其平均分为6.9,美国观众给分7.2。9分、10分的得分率为22.5%。
从这个角度看,用一句“赢麻了”形容《流浪地球2》在北美地区的口碑,其实也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