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方,那么多被公认有用的人,他们干的事,却常常无用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六维空间
2024-12-20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方方


方方侦探现实主义小说《是无等等》

文/蔡元丰


世界变得越来越黑暗,就像电灯泡一颗一颗坏掉一样。

——韩江《少年来了》


现实需要侦探吗?现实何以需要小说去侦探?侦探只活在小说中吗?


方方新书《是无等等》以别出心裁的侦探悬疑,从老百姓、地产商和执法者三个迥异的叙事角度反复推进,逐步解开凶杀谜团,直刺谋财害命的残酷现实。


现实主义、侦探小说


现实在文学中绝非简单地反映出来的;文学要深入探究、暴露现实。常见以镜子比喻文学,但文学并非平面镜,而是放大镜、显微镜、内窥镜,或者广角镜、三棱镜、望远镜,甚至是魔镜、哈哈镜、风月宝鉴。文学通过各种艺术手法探微、夸张、扭曲现实给我们看,让我们对人世间的美丑善恶、光怪陆离瞠目结舌,拍案惊奇!


现实主义在十九世纪兴起于欧洲文艺界,抗拒此前的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画派始创人古斯塔夫·库尔贝以农民、工人等底层人物为主角,坚称现实主义乃为追求民主。  二十世纪初,随着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传入中土,现实主义迅速成为中国文学百年主流。苏俄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socialist realism)沦为僵化的政治宣传后,八十年代又引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影响及扎西达娃的西藏小说等作品;同时,八、九十年代盛行接近罗兰·巴特零度写作(writing degree zero)的新写实主义(new realism),代表作有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二〇一二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是其幻觉现实主义(hallucinatory realism);而韩松的《医院》(2016)复称为科幻现实主义(sci-fi realism);此外,尚有心理现实主义(psychological realism)、肮脏现实主义(dirty realism)、歇斯底里现实主义(hysterical realism)等等——现实主义就像个黑洞,吸引着无数形容词,其深广辽阔,亟待侦探⋯⋯


侦探小说(detective fiction)则可溯源至明朝的包公案、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历险记、十九世纪中期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俄国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里的办案情节,其雏形均含有讽刺现实、批判强权或高举人道精神的意味;此文体公认的现代始作俑者美国诗人爱伦·坡称之为推理故事(tales of ratiocination)。  侦探与科幻、爱情、武侠之类同属通俗小说(genre fiction),有多种流派,包括传统的本格派(如香港作家陈浩基的小说集《第欧根尼变奏曲》,2019)、冷硬派(八十后旅日大陆作家陆秋槎的近作《悲悼》,主角是冷酷强硬的女侦探);也有写实派,特别是松元清张(1909-92)和东野圭吾(代表作有《解忧杂货店》,2012)的社会派,旨在追究罪案背后的恶习或批评现实,与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潮流不无关系。据此,方方的《是无等等》可谓侦探现实主义小说,探讨的正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景况。


欧美最负盛名的推理小说家柯南·道尔所创造的神探福尔摩斯自晚清登场以来家喻户晓。而四大女侦探小说家中当数英国罪案女皇阿嘉莎·克莉丝蒂最多产,成书超过八十部,畅销程度仅次于莎翁和《圣经》。笔者二〇二〇年在香港看过她的女性主义推理剧《生死裁决》,由剧场空间艺术总监余振球执导,剧情演述药杀女病人的故事,以女人感性批判男权理性,讲述了另一个出走的娜拉。


《是无等等》:烂土毒果


方方的房间命案亦围绕女死者展开,揭发男人世界的阴谋,充满深沉的现实关怀。《是无等等》初稿首发于2019年第六期《十月》,惟作者在新浪网上和微信上连载《武汉封城日记》及授权英、德、日文翻译出版后饱受极左势力围攻,作品继其土改小说《软埋》(2016)停印后在大陆再度遭受封杀。她的文坛好友林白最近访港偶然相告,笔者找了几家本地出版社亦无人敢接,最后邓小桦在台的二〇四六欣然答允付梓。新冠疫情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尚未爆破,恒大债务危机仍未引发,现实中各种骗局犹待侦破。《是无等等》讲述废旧矿洞上盖高楼大宅,卖点是豪华风景区,实则是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故而严禁记者入内采访。当媒体失去报导功能,不再为社会作舆论监督,而堕落为官商喉舌,权贵便得以欺上瞒下,为所欲为,侦查工作形同瞎子摸象。


小说中,女琴师惨被杀人灭口,男裁缝自寻短见。音乐和手艺纵然没让两人免于一死,却为破案提供了关键伏线。可是,老警察远调缉毒,一时鞭长莫及;新助手急于求成,同流合污,几乎酿成冤狱。作者颠覆了传统福尔摩斯与华生、狄仁杰与李元芳的最佳拍挡模式,更突破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法制剧套路。当然,方方笔下的刑警并没有像莫言反侦探小说《酒国》中的主角侦察员丁钩儿那样陷入腐败的泥沼无法自拔,却也显得无能为力,终让凶手、骗子逃之夭夭。案件最后虽然水落石出,但从法理而言,迟来的正义就是不义。进一步讲,化用维权律师、华东政法大学前副教授张雪忠的说法,如果深度调查完全消失,简单报导将会变得深刻;如果简单报导也不允许,文学想象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想象也不再允许,侦探将查不出罪行;如果允许逍遥法外,那么,正义就永远不会到来。 


正义缺席,案情中含冤受屈的是小裁缝和他的小干部发小等小人物。前者属于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典型,面对暴力无能为力;后者更接近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阿甘本所说的裸命(bare life),被捕后剥夺政治生命。这些被欺凌与被侮辱者困顿无助的生存状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告别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悲愤之情跃然纸上。评论家李云雷批评小说中更多的是极端的故事、极端的人物和极端的巧合,故而缺乏生活逻辑及圆形人物。然而,究其原因,作家观察到的恰恰是如此极端的现实、极端的罪恶,更极端的其实沉冤未雪,还待侦探⋯⋯


一般而言,侦探小说的情节比人物吃重。《是无等等》倚仗的并非逆转又逆转的玄虚结局,而是转换再转换的视角结构。故事在起楼、炸楼、填废矿的情节中顺叙、倒叙、再顺叙,层层建构,环环嵌套,步步侦查探问,通过不同角色耳闻目睹的线索,把奸商挖空心思设计的完美犯罪一点点地揭露,抽丝剥茧。〈是〉〈无〉〈等等〉三部布局,暗合孔尚任传奇《桃花扇》那三句经典唱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最后,回到书名出处。《心经》云: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笔者不敢苟同百度上有人贴文揣测作者原意为对错得失,不过如此。人命关天,是非曲直,岂能如此?观乎二十一世纪之黑暗,确乎是至高无上的咒!而小说每部份开头的场景都重复着这句:雨下得好大,天色被水泡成昏黑。昏天黑地,危楼塌陷,小说读来令人喘不过气,生气复叹气,正如叙述者的结案陈词:烂土之上,什么样的毒果子都能长出。它还管你什么世纪!


(本文经过删节)


内容简介


这世上,那么多被公认为有用的人,他们干的事,却常常无用;同样,这世上,被所有人认定无用的人,其实他们在有用的时候,人们往往不知而已。——方方

方方最新长篇小说《是无等等》围绕六个人物,在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叙述,小说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和多重叙事层次,探讨了人性、情义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交织。小说通过小人物的挣扎与无力、大人物的权谋与游戏、警察的破案过程,揭示了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阐述了小人物情义的可贵和大人物的冷漠残酷,同时也带给读者对正义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2024年11月出版,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作者简介


方方:原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泽,生于江苏南京,现居武汉,中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水在时间之下》《万箭穿心》《风景》,最新长篇《是无等等》。


本文作者蔡元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文学界推荐


方方令人期待的最新长篇《是无等等》,把奇崛的小说故事,有意化解在人世尘埃的荒暧里。将现实中人与人的失落、绝望、无依与相依,置入现实的纠缠中铺排与审视。但真正令人着迷的,是那些活着的生命,和作家那巨大的命运跌宕与她在人世激起的无边涟𣺈那中间的河湖中,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阎连科(作家)


《是无等等》倚仗的并非逆转又逆转的玄虚结局,而是转换再转换的视角结构。故事在起楼、炸楼、填废矿的情节中顺叙、倒叙、再顺叙,层层建构,环环嵌套,步步侦查探问,通过不同角色耳闻目睹的线索,把奸商挖空心思设计的完美犯罪(perfect crime)一点点地揭露,抽丝剥茧。

——蔡元丰(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文学即自由,即挣脱现实的束缚,将词语和想象审美化,直达人心的深处。这就是新写实小说家的异类方方的意义。

——黄子平(学者)


看推理小说,看出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头一回。把方方的《是无等等》看到最后,把《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看到最后,我们就会懂得。

——黄念欣(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the end~

更多好文

莫言:卷也好,躺也好,不被大风吹倒就好!

我需要一个大办公室糊弄一下我自己,一个实体从业者的反省和思考

习惯凡事定计划的我,开始正式面对死亡了

李铁被判刑,治理贪腐既要清理鱼塘,又要远离污泥

《再见爱人4》:当纪实变成深度作伪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二湘的六维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