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孔乙己文学兴起背后的公众情绪

画外墨非 在野文的故事 2023-05-08
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提醒“星标”一下
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更新喔~


最近看到网络上孔乙己文学的兴起,不免想起当年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时的幸酸。若说当年的自己被困于一种迷茫与忐忑的心境当中的话,当下的年轻人,可能被困的是一种更强烈的恐惧。
与我们当年不同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思想更活跃,也更幽默。这也许就是时下年轻人能与孔乙己共情的原因,在孔乙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这也不过是年轻人自我调侃、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在困境下情绪宣泄一下,这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这本属于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网络文化,完全不必上纲上线,更不必站在高处批判。
但与此同时,我们社会需要做的,反而是应该从中看到某种背后的公众情绪。

批判年轻人,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探索这背后的原因,面对问题,并帮助年轻人脱困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那为何当下的年轻人会选择与孔乙己共情呢?
回到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出处,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小说创作于1918年。时隔百年,年轻人却与孔乙己干起杯来了,这个孔乙己有什么魅力?

孔乙己在鲁迅的小说中,他的形象是善良、迂腐、穷酸、爱面子。按照鲁迅的描写,孔乙己是酒馆里唯一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站着喝酒,是因为穷困没钱,没地位。穿长衫,是为了维护他体面的身份。孔乙己甚至宁愿去偷,也不愿意去做他认为低贱的赚钱的事。
百年后的今天,面对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达到了1076万的惊人数字。面对经济下行,找到自己满意的好工作变得越来越难,收入下降严重。即便有幸找到了一份工作,社会又是如此的“内卷”。
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难以接受巨大落差,自己寒窗苦读十几载获得的学历,没有如期的转化为价值,又难以低下身段去做一些与自己学历不相称的工作,学历反而是像极了自己身上难以脱下的“孔乙己长衫”。

要说这样的类比,确实是很形象,难怪年轻人能在百年前的孔乙己身上找到共情。
如果时空能够穿梭,孔乙己大概会和年轻人干上一杯,并调侃道:
“少年不懂我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作为身处当下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当然不应该舍不得自己身上的“孔乙己长衫”,面对困难,面对现实的问题,就应该及时认清现状,脱下长衫,挼起袖子开干。这本没错,也是年轻人应该去做的事情。简而言之,就是不要让学历成了自己的心理包袱。
但有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何很多的年轻人在脱下长衫之前会经历心理纠结,会变得越来越丧,形成负面情绪?
可能错的并不是年轻人。
如果回看我们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似乎这件“孔乙己长衫”并非他们自主穿上的,而是环境一步步诱使他们穿上的,他们相信“孔乙己长衫”可以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就没有看清楚社会完整的全貌。他们一直相信自己寒窗苦读十数载就可以轻松实现阶级越迁,也一直相信考研一定是为了科学理想,而决非是为了拿到学位后去跑美团外卖。
而那些批判年轻人的人,或许都没搞明白“脱不下孔乙己长衫”指的是什么,那是一些不需要学历和技能门槛,人人都能做的工作。例如外卖、进工厂打螺丝,当餐厅服务员,去摆摊……
当学历与价值严重不对等,既然打螺丝、送外卖不需要本科学历,那为什么还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个本科,然后再去做这些毫无学历门槛的工作?
其实,我自己当初步入社会时,也很坚难,这本是常态。国外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刷盘子的也很多,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何我们的年轻人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
说到底,一个正常的成长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认识和了解社会真相,而一个不正常的成长是先在象牙塔里把你养成某种样子,然后再让你独自面对世界,现实可能会让你的世界观在一夜之间崩塌,而这是残忍的。
最后想说的是,在年轻人发泄一下情绪的时候,社会应该给予包容与理解。而与此同时,改善年轻人就业环境,从上至下解决或者至少缓解996、007等不合理的有违劳动法的加班和内卷,提升学历价值和年轻人收入水平,年轻人才可能会少些哀叹,多些实干。
毕竟,年轻人才是未来,而我们的社会应该让这些代表未来的人们充满希望才是。
2023百篇原创计划进度(16/100)我们一起努力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创不易,感谢点个“在看”。

点击卡片关注

👇


防失联或私下交流也可以加我微信:yewentalks


推荐阅读:

>> 骂醒司马南的粉丝和赚他们的钱,哪个划算?

>> 高三女孩热血发言燃爆全场,嘲讽还是心疼?

>> 斥司马南粉丝口头禅,“资本的力量”在中国算个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