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淮南三叛(一)司马氏集团的形成

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03-18

↑↑↑

喜欢的话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哦

三国军事家系列已经告一段落了,今天开一个新坑。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我们曾在三国名将系列的高平陵之变部分里留了一个尾巴,在这个新的系列里将会讲述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为司马懿传奇的一生画上一个句号。

晚三国名将录之司马懿篇(四) 高平陵之变:一场长达十年的生死之战(完整版)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先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做一个简单介绍。

众所周知,司马家父子三人通过三场平叛战争,基本扫灭了国内所有反对势力,为篡魏立晋打下了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司马氏为核心的豪族集团。这个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即其他豪族支持司马家的逐步夺取最高政权,而相应的他们也将获得高级官员的垄断权。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从汉末到西晋这段历史,就是儒家豪族和非儒家寒族斗争的历史,这两大阶级的性质有很大区别。

首先儒家豪族基本都会修习世传的儒家经典。比如汝南袁氏家传《孟氏易经》,弘农杨氏家传《欧阳尚书》。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后汉书杨震列传)

非儒家寒族则不同,比如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重学业,这明显就不是儒家豪族的家风。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在不同的信仰下,这两大阶级的行事风格也大有不同。儒家豪族自然是重德行,而曹氏寒族则是唯才是举。

另外二者的执政理念也不同,陈寿的评价中说曹操用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思想治国,这点也异于两汉的传统。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俗话说乱世用重典,法家思想无疑是最优之选,秦灭六国便是明证。因此在斗争的初始阶段,更加务实的曹氏寒族战胜了代表豪族的袁氏集团。

不过虽然寒族领袖曹操战胜了豪族领袖袁绍,但他也不可能将豪族一网打尽,毕竟豪族势力经营了一百多年已经根深蒂固。

曹操若想取得天下,仅凭提拔寒门中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对豪族势力采取了既抑制又合作的方针。

由于寒族本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撑起曹氏集团这个越来越大的盘子,于是曹操开始逐步吸纳了豪族中的一些人才,其代表人物就是荀彧。

相应的,豪族中的佼佼者也乐于参与进来,并借此取得政治上一定的话语权。这就是两大阶级合作的本质,而司马懿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加入曹魏势力的。

不过随着合作的深入,豪族的底蕴就开始展现出来了,曹魏政权内部以宗室成员为主的寒族势力日益凋零,而豪族实力日益壮大。

一方面原因是有影响力的宗室成员包括皇帝普遍寿命不长,另一方面很多寒族从二代开始逐渐豪族化。

首先他们本身的起点就比父辈高了一个层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接触的圈子也是更高级的。而且豪族世家所崇尚的那种骄奢淫逸的所谓名士风流,比起曹操倡导的勤俭之风,对他们来说也是更有吸引力的。

也就是说寒族在取得了更高的政治地位后,受到周遭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会渐渐演变为新的豪族,因此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另外由于利益关系,这些新晋豪族在政治上大多也会更倾向于传统豪族。

比如贾充就是一个例子。贾氏虽然也算河东大姓,但远不及豪族的水准。到了贾充的父亲贾逵这一代,或许因为家道中落,又或许因为出身旁支,反正家境贫苦。这样的出身与寒门无益,贾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被曹操重用的寒族人才。

魏略曰:逵世为著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后来庾纯和贾充互相讥讽对方祖上是低级军官和管理市场的小吏,这也证明贾氏门第算不上太高。

世言纯之先尝有伍伯者,充之先有市魁者,充、纯以此相讥焉。(晋书庾纯传)

但是到贾充这一代,他就已经完全融入了豪族的圈子,而且又与司马氏联姻,位高权重。他在政治上也完全倒向了司马氏,成为西晋开国元勋,因此可以认为河东贾氏从贾充开始就已经完全演变为新的豪族了。而诸葛诞痛骂贾充说他不配做贾逵的儿子,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变化。

诞历声曰:“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晋书贾充传)

其实在249年高平陵之变前夕,朝廷以及地方上的高官中,就已经有绝大多数人都是出自于豪族或者普通士族了。

下表中是当时朝廷和地方的高级官员,除几个宗室成员以外,恐怕只有蒋济、王观和孙礼是寒门出身了。自从官渡之战后,两大阶级之间维持了数十年的平衡即将被打破。

豪族若想形成一个合力与曹魏寒族政权进行博弈,则需要找一个合适的代言人,这一次司马懿接过了袁绍的使命,开始走上历史的前台。

不过也不是说这个时候豪族就都倒向司马懿了,毕竟当时他在和曹爽的对抗中还处于劣势。

而此时曹爽集团也和曹操时代有了很大不同,这已经不是一个以寒族为主导的集团了,相反士族成员占了绝大多数比如邓飏、毕轨、桓范等人都身居高位。

甚至曹爽集团的核心人物,属于宗室成员的夏侯玄和何晏,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与豪门大族无异,这种名士之风被世人所推崇。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曹爽集团也不是那么被豪族所排斥。

另外,依据日本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伊藤敏雄的观点,曹爽一党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征辟了不少豪族子弟担任自己的幕僚,虽然他们没有进入曹爽的核心决策层,但这至少说明他的态度,即希望与豪族合作。下面表格中就是曹爽征辟的幕僚中的主要人物。

此表中的人物除了王基以外应该都是有一定背景的。至于郑冲,虽说史书中称他年轻时贫寒,但是看他的籍贯和姓氏,若说和名门望族荥阳郑氏没有一点关系我是不信的。而且他精修儒学这也是儒家豪族的特征。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晋书郑冲传)

相应的,豪族将子弟派往曹爽阵营中,也未尝没有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心理,对于这些豪门大族来说家族的延续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高平陵之变后,这些被征辟的豪门子弟的结局也和曹爽一党核心人物截然不同,司马懿只是对他们进行象征性的免官处理,而没过多久就纷纷起复,重新得到高官厚禄。

这表明司马懿的政策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他基本接过了曹爽的大部分班底,和那些并不是曹爽铁杆的豪族达成了妥协,逐渐把这些态度偏中立的家族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之后在魏亡晋兴的过程中,这些家族也大多成为司马家的助力。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集团形成的起点,司马懿作为第一代领袖,承担起统筹整个豪族集团并带领其前进的任务。

若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夺权成功就宣告了司马家即将篡魏,这明显是不正确的。因为连那么霸道的曹操都不敢篡位,更别说善于隐忍的司马懿了。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两次推辞了丞相任命,又推辞了安平郡公和九锡,行事还是比较低调的。不过他倒是没有拒绝册封的采邑,这也算是务实不务虚吧。

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
固让相国、郡公不受。(晋书宣帝纪第一)

至于低调的原因,则是因为司马氏集团尚属于草创阶段,内部还不够稳固,除了核心成员以外,其余的豪族们或许只是暂时屈从,而不一定会全力支持本家,将来若是局势有变也难保他们不会落井下石。

而外部环境也是危机四伏,国内外的各种敌对力量也是颇为强大,司马懿这样老成持重的人,在这种局面下就头脑发热想要篡位是根本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高平陵之变后的司马氏集团并不强大,反而是略显虚弱的。这一集团能够逐渐壮大起来并最终改朝换代,凭借的就是他们祖孙三代四人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正是凭借这些胜利才得到了儒家豪族阶级的鼎力支持,毕竟所有人都愿意站在胜利者一方。

而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古稀老人来说,他真正务实的目标只能是趁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家族尽量扫清障碍,至于能否另立新朝,那就是子孙后人的事了。


三国名将系列总目录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总目录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