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淮南三叛(七)司马懿之死

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03-18

↑↑↑

喜欢的话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哦



前文在这里


淮南三叛(一)司马氏集团的形成


淮南三叛(二)为什么叛乱发生在淮南


淮南三叛(三)夏侯玄的决断


淮南三叛(四)王凌的野望


淮南三叛(五)风起寿春


淮南三叛(六)机关算尽终成空




王凌和令狐愚这两个主谋双双死去,但此次阴谋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仍然逍遥法外,他就是楚王曹彪。但是现在死无对证,暂时还没办法处理他。

不过很快证据就找上门来了,令狐愚手下当初负责和曹彪联络的张式前来自首了,这下证据确凿,曹彪被迫自杀。

张式等皆自首,乃穷治其事。(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其实曹彪只是一个被王凌等人利用的蠢货,他本人也没有太大的势力,这一点司马懿是清楚的。但司马懿仍然要除掉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曹彪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司马懿要借这个机会,将它连根拔起。

这个势力就是宗室,确切地说是近支宗室。虽然曹魏自曹丕开始就始终在压制近支宗室,但也并没有完全将其弃用。也就是说,曹魏皇室对近支宗室采取的是既利用又防范的态度。

从燕王曹宇到楚王曹彪,这两个人险些成为司马懿权力路上的绊脚石,曹操和曹丕有那么多子孙,或许他们本人不会有什么叛逆之举,但难免会被其他的野心家利用,司马懿可不想夜长梦多。

如今远支宗师打压得也差不多了,是该拿近支宗室开刀了。

借着曹彪这件事,司马懿下令将各王公迁往邺城软禁起来,并命人监视,不许他们与外界联系,这样以后再有人叛乱就不可能采用另立新君这一借口了。

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晋书宣帝纪)

事件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司马懿却仍然要继续扩大打击范围。他心里清楚,仅仅打压宗室是不够的,在豪族群体中,对司马家掌权不满的还大有人在,只不过并未浮出水面。

王凌和令狐愚只是出头鸟而已,为了杀鸡儆猴,司马懿必须做出最严厉的处置,以此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案子就这样继续查了下去,很快,调查人员就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叫单固的人。

当初单固的父亲单伯龙是令狐愚的朋友,于是令狐愚便征辟单固为官,起初他并不想接受,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还是答应了。于是单固和杨康(一看这个名字就不是什么好人)一起成为令狐愚的心腹。

后来令狐愚突然去世,单固也就顺势辞官了,但没想到过了一年多,麻烦还是找上了他。

司马懿盯着单固,他希望得到有关令狐愚更多谋反的证据,便道:“可知唤你来所为何事?”

“小人不知。”

“故意装糊涂?”司马懿冷笑一声:“既然不知,那老夫便提醒你,就是最近的事。令狐愚谋反,你可知晓?”

单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自然不会承认,便道:“绝无此事。”

司马懿大怒,将其下狱,终日严刑拷打,有数十次之多,但单固始终没有吐口。

司马懿其实对单固之事已经心知肚明了,原来杨康早就做了叛徒,当初他到洛阳公干,那时就把秘密全都泄露出来了。

司马懿把杨康找来和单固对质,见到昔日的同僚,单固才明白一切,他知道自己继续死扛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冲着杨康破口大骂:“老贼,你不仅背叛了令狐使君,又害得我家破人亡,你也不会有好下场!”

杨康自以为有功,还在幻想得到封赏,但叛徒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由于他的供词前后多有矛盾之处,司马懿下令也将其斩首。

相爱相杀的单固和杨康被一同押赴刑场,看着失魂落魄的杨康,单固大笑:“这就是报应啊。你卖主求荣,现在又当如何?我看你死后如何有面目去见令狐使君!”

这下司马懿得到了他想要的所有供词,王凌和灵狐愚谋反已经成了铁案。司马懿雷厉风行,下令将此二人开棺戮尸并夷三族。一时间杀得人头滚滚,令人胆寒。

令狐愚的一系列行为对得起他的名字,但不得不说此人还是颇有人格魅力的,即使当了反贼,还是有单固这样的忠贞义士为其尽忠。

此外,他的悲惨结局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后来的西晋名将马隆还利用此事玩了一把行为艺术,从此名声大噪。

干宝晋纪曰:兖州武吏东平马隆,讬为愚家客,以私财更殡葬,行服三年,种植松柏。一州之士愧之。(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再说王凌,他的儿子们一个也没有幸免,毕竟当初蒋济还评价说王凌的儿子才干胜过其父,司马懿怎么会留下后患呢。

可怜王广啊,空有一身本领,眼光又长远,无奈摊上这么一个父亲。别人都是坑爹,这位是坑儿子啊。

处理完这些事,司马懿班师还朝,他带着无上的荣光返回洛阳。皇帝再次任命他为丞相,但司马懿依旧推辞了。

或许这就是宿命吧,出征归来后不久,司马懿就做了个梦。梦中的一幕幕都是他这波澜壮阔的一生的回放,但很快场景变换,贾逵和王凌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忽然,这二人化身为厉鬼,只听贾逵大声斥责司马懿乃篡国之贼,而王凌则大骂他不讲信义,必将报应子孙后代。

司马懿受到惊吓,身体很快就开始恶化,他装了一辈子病,这次是真的病了。

司马懿对自己的身体是心中有数的,在出征淮南的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应该就不是很好了,这或许也是他一定要除掉王凌的一个原因,毕竟这老家伙比自己还能活。

不过司马懿虽然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但他却一点也不糊涂,还能清醒地做着一系列人事安排。

对于淮南这块是非之地,司马懿选择了诸葛诞接替大都督的职位。此人和司马懿是儿女亲家,选他应该会比较放心吧。

从后面的发展来看,这个抉择可以说是一半正确一半错误,诸葛诞既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又带来了新的麻烦,这是后话。

关于司马懿的评价,其实在当时还算不错,就连作为敌人毌丘俭在讨伐司马家的檄文中对司马懿也是大加赞扬。可到了后世,司马懿的风评却逐渐变差,这又是为什么呢?

总的来说,司马懿恶评的原因主要就是篡魏导致五胡乱华以及杀戮过重,这让他的形象从一个劳苦功高的四朝老臣逐步变为奸诈残忍的阴谋家,到了近现代,尤其是在网络上,抨击司马懿更是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客观的,司马懿这一生为曹魏也算是鞠躬尽瘁了。若说他绝对没有谋逆之心,那恐怕也不尽然,毕竟身居高位,难免会多些别的心思。曹操最初也只想做个征西将军而已,他的野心也是随着自身地位的提高一步步扩大的。

一个大臣,本身是否有野心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他没有付诸行动,就可以认为是忠臣。是否篡逆其实也就是一步之差,司马懿始终没有阔跨过那一步,这一点和曹操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他除掉的曹爽和王凌等人里,曹爽算是打了擦边球,比如强迁郭太后于永宁宫,纳先帝才人,可以说他也算是死有余辜,而王凌更是板上钉钉的叛逆,这些并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真正的逆臣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一个擅自废立皇帝,一个更是公然弑君,这是洗不白的,而把这些屎盆子扣到司马懿的头上就没有道理了。

至于五胡乱华,那跟司马懿更是半点关系都没有,晋末动乱是司马昭立储的后遗症。所以说把司马懿定义为一个篡逆完全是无稽之谈。

而背信弃义和杀戮过重,这确实是司马懿身上的一大污点。不过毕竟人无完人,就连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名相也会有用人失误的时候,也会一不留神说出“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这样大不敬的言语。

其实对一个大臣来说,只要大节不亏,对国家有功,这就足够了。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不可能被所有的人喜爱。一个人若是被所有人所称道,那他就是王莽。

因为一个黑点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这是不公平的。李世民在晋书里引用过一句古谚:“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名臣中可以分两个档次,一种是普通的治世名臣,一种是救世的千古名臣,司马懿显然够不上后一种,可他却明明有这种才干,在我看来,这才是司马懿最大的问题。

之前在夏侯玄的故事里讲到,他评价司马懿空有伊尹周公之才却不能发挥,虽说有些无礼,但这却也是事实。

论才能,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顶级人才,从军事到政治再到经济,他几乎是无所不能。可身处汉末三国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他虽身居高位却只愿意顺势而为而不去试图做什么改变。

司马懿毫无疑问是聪明绝顶的,他对历史潮流的发展心如明镜,他清楚豪族的时代即将来临,而豪族崛起对于国家的危害他也不会不了解。

从战国到秦汉,华夏民族始终都是这片土地上的最强者,但这种强大也会在无尽的内乱中轰然倒塌,世家大族无限度的膨胀严重消耗了国力,八王之乱则成了最后一棵稻草,五胡乱华也是一次难以避免的劫数。

但司马懿选择了随波逐流,他只愿意做豪族的领袖而非改变时代的先驱,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做的反而比他要好。

如今司马懿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需要尽快安排身后事。之前在高平陵之变的文章中提到过,司马懿这辈子最大的成功不是熬死了诸葛亮,也不是权倾朝野,而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晚三国名将录之司马懿篇(四) 高平陵之变:一场长达十年的生死之战(完整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权臣如果没有优秀的继承人,那么他就只有篡位一条路了,否则死后一般都会被反攻倒算,比如霍光和多尔衮。但幸运的是,司马懿的继承人司马师有充分的能力带领司马家走上巅峰。

当初高平陵之变前夜,司马师安然入睡,鼾声如雷,从这点就能看出此子不凡。事变之日,三千死士更是如臂指使。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啊。

如今司马师担任卫将军,整个洛阳城的军事部署都由他来负责,再加上担任太尉的三弟司马孚来辅佐,权力的过渡是没什么问题的,自己也可以放心地去了。

“子元,我司马家的未来就托付与你了。这千斤重担,你接的住吗?”


三国名将系列请看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总目录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