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淮南三叛(九)江东神童诸葛恪

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03-18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前文目录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1-7)

淮南三叛(八)最佳继承人司马师     (8)





在淮南三叛的过程中,东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让我们暂时先把目光转到南方,看看东吴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就在252年司马师全面掌控曹魏朝政的时候,东吴内部也发生了不小的变故,统治江东五十多年的孙权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临死前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辅政大臣人选一事。

对于选择托孤大臣这件事,主君们都是要煞费苦心的,他们希望寻求平衡,让这几位辅政大臣互相牵制,最终相安无事,从而顺利完成权力的过渡。

不过这往往都是一厢情愿,事实上辅政大臣之间发生火并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一次也不例外,而且其激烈程度甚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孙权敲定的人选为五人,分别是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其中以诸葛恪为首。这些人有宗室,有外戚,有文臣,有武将,几乎面面俱到,可以说孙权也是煞费一番苦心的。

但孙权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去世后没过多久,托孤大臣之间的相互残杀就开始了。

首先发难的是孙弘,此人出身不详。不过虽然他也姓孙,但却是会稽郡人,和统治江东的吴郡孙氏并不是同一支,所以孙弘应该不是宗室成员。

吴录云:弘,会稽人也。(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第七,裴注)

孙弘这个人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但他善于构陷,多次残害忠良,可以说是东吴第一大奸臣。这样的人怎么会被孙权重用呢,要知道他的职位中书令可是天子近臣,是绝对的心腹,当初魏明帝曹睿托孤时,他身边的孙资就是中书令。

原来孙弘只不过是孙权养的一条恶犬,孙权利用他主要是为了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张昭之子张休以及孙权的女婿朱据都被他诬陷,最后含冤而死,试问若不是孙权的授意,此人安敢如此嚣张呢?

孙弘的一系列恶行自然也得罪了当初同为太子孙和支持者的诸葛恪,他知道自己和诸葛恪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再加上对诸葛恪首席辅政大臣的位置也感到眼红,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一边秘不发丧,一边阴谋矫诏除掉诸葛恪。

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不过他这两下子还是太嫩,另一个辅臣孙峻向诸葛恪告密,把他给阴了,于是孙弘很快就被诸葛恪干掉了,孙权的丧事得以顺利进行。

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於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以孙峻当时的表现来看,他貌似是诸葛恪的铁杆盟友,因为当初孙权觉得诸葛恪刚愎自用,不是很想让他辅政,是孙峻拼命保举孙权才同意,而且这次又帮了诸葛恪一个大忙。

权嫌恪刚很自用,峻以当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徵恪。(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裴注)

不过从事情后续的发展来看,这一切都是假象,孙峻才是隐藏得最深的那只“黄雀”,这里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先说说诸葛恪。

提到诸葛恪,关于他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诸葛子瑜之驴”的故事了,从那之后他的神童之名广为人知。不过那只是小聪明而已,诸葛恪可不是只有这么点能耐。

此人相当的能言善辩,有一次孙权问他:“你父亲和你二叔谁更优秀啊?”。

诸葛恪毫不迟疑:“当然是我父亲”。

孙权问:“为何呀?”

诸葛恪回答:“因为父亲知道辅佐明主,而我叔叔不知道”。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啊,这无声之屁拍得孙权心花怒放。

之后有一次蜀汉使者前来拜见,孙权对他说:“诸葛恪爱骑马,回去告诉你家丞相,给他侄子选一匹好马吧。”诸葛恪听了以后立刻拜谢。

孙权说:“马还没到你急着谢什么。”

诸葛恪回答:“蜀国就是陛下的马厩,您发话了,马还能不到?”又是一顶高帽送上去了。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总之诸葛恪毫无疑问是个才思敏捷,聪明绝顶的人。

除此以外,诸葛恪也不完全是只会耍嘴皮子,他还是有些真本领的。

当时丹阳的山民骁勇善战,一直是东吴的心腹大患,始终难以平定,于是诸葛恪请命出征。

这一计划不被任何人看好,就连他父亲诸葛瑾也觉得没戏,还说:“这孩子以后要么能光大门楣,要么就会招致灭族之祸。”

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后世总是习惯性地用这件事证明诸葛瑾多么有先见之明,其实他说的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诸葛恪一看就是那种胸怀大志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会甘于平凡的,所以他可不就是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吗?

在诸葛恪的一再请求下,孙权答应了他的计划,结果他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只用一年就平定了山越,整编后得到精兵四万人。凭借这一功劳,他被晋升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诸葛恪名声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不过在光鲜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隐患。

他固然颇有才干,但性格中却有着巨大的缺陷。按照陈寿给他的评价就是“骄且吝”。

诸葛恪才气幹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於恪?(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这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孔子说:“即使才比周公,倘若骄且吝的话,那就不值一提了。”

这个评价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无独有偶,有着同样看法的还有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就是陆逊。

陆逊曾对诸葛恪说:“在我之上的人就要学习他,和他一同进步;不如我的人,则帮助他提携他。现在你对上级盛气凌人,对下属又瞧不起,这不是修德的做法。”

又谓诸葛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诸葛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上级或同僚盛气凌人就是骄,对手下刻薄寡恩就是吝。

政治家就是要团结大多数人,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怎么讨得了好呢?如果他能一直建功立业那自然是没问题,但一旦他犯了错就会墙倒众人推。

其实二人同为太子党,陆逊这么说也算是前辈对晚辈的一些劝诫,但按照诸葛恪之后的表现来看,他肯定是完全没有听进去。或许在他看来陆逊已经在孙权那里失宠,一个自身难保的人有什么资格教训自己呢?

诸葛恪的“骄”体现在各个方面,有一次太子跟他开玩笑说:“你可以吃马粪。”

诸葛恪回答:“那请太子吃鸡蛋。”

孙权问他这么说什么意思,结果他回答说:“因为两者同出一处。”

人家太子是君你是臣,开个玩笑表示亲昵而已何必这么针锋相对呢。争了面子恶了太子,诸葛恪目空一切的性格可见一斑。

这样性格的人往往对自己迷之自信,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可他偏偏性格有些粗疏,有时想不了那么周密,这点就致命了。

当初孙权让诸葛恪掌管军粮调度,诸葛亮对这个很有名气的侄子还是比较关注的,他写信给陆逊说:“诸葛恪性格粗疏,干不了这精细的活。”孙权听闻后采纳了这一建议,让诸葛恪去领兵了。

打仗的时候你不管这些细节上的事也不要紧,让手下做也可以,自己只听报告拿主意就可以了,毕竟主帅也不必事无巨细,有个好参谋即可。

诸葛亮闻恪代详,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逊以白权,即转恪领兵。(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裴注)

但是诸葛恪可是首席辅政大臣,他是要在军界和政界两方面发展的。搞政治绝不是儿戏,一点也大意不得。

打仗的时候可以稍微跟着感觉走,有时候冒一些风险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可能大力出奇迹,即便打了败仗还能卷土重来,可是一旦在政坛失败那可就是杀身之祸了。

也就是说,性格疏漏的人玩不了政治,因为容错率太低,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事实上如果不是孙峻,以诸葛恪的性格说不定都要死在孙弘手下了,而他也不可能永远都有这个好运气。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眼下志得意满的诸葛恪还是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总目录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