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叛(十八)乐嘉之战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前文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1-13)
就在毌丘俭率领淮南劲旅挺进中原的时候,第一个做出反应奔赴前线前线的就是邓艾。
之前邓艾在写下著名的《济河论》之前,专门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从陈县、项县一路走到寿春。
经过仔细的考察,邓艾得出一个结论,淮河两岸有发展成巨大粮仓的潜力,也是将来南征的一个后勤基地,但前提是要开凿河渠,引水浇灌。
《济河论》的具体内容虽然已经无法考证,但其中的主要方案都被司马懿认可并加以施行,这也为日后曹魏淮南战区实力的壮大打下了基础。
所以说邓艾对这一带水文地理情况简直是了如指掌,毕竟河道疏浚等工程都是他设计并主持的,因此毌丘俭起兵后,他立刻就洞悉了对方的策略,并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邓艾对战局看得很透彻,他清楚自己首要目标就是把淮南军堵在项县,决不能让他们进兵许昌,于是邓艾在斩了毌丘俭派来的人以后立即出兵,火速进军颖水并修建浮桥渡河,然后抢占乐嘉,在此严阵以待。
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多年屯田的经历让邓艾一下就抓住了整个战局的关键,他选的这个地方非常合理。
乐嘉位于河南周口市商水县东部,在颖水西畔。这个地方距离淮南军屯驻的项县(沈丘县一带)还有一百多里。
目前邓艾的兵力上处于劣势,只能固守待援,所以不能靠得太近。而这个距离大军行进至少得两天以上,还是比较安全的。
那么再靠后一点可以吗?同样也不行。当年魏文帝曹丕为了征讨东吴时便于调集粮草,在汝水和颖水之间开通了讨虏渠。
三月,行幸召陵,通讨虏渠。(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
这条讨虏渠就在今天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以东,沟通汝水和颖水。如果被淮南军突破到这一线,那么邓艾只守颖水就不够了,因为淮南军可能会向西转到汝水一线。这也就是邓艾必须渡过颖水防守而不能停在颖水东岸的原因。
这时候司马师的大军也已经出发了,他知道毌丘俭的厉害,所以不敢轻敌,于是下令召集天下各地兵马前来会合,并在陈县和许县一带的郊外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以壮军威。
不得不说司马师给毌丘俭的待遇真是高,颇有当年刘邦汇集天下诸侯围剿项羽的气势。
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逐渐让司马师找到了以最小代价击败毌丘俭的关键。
当时毌丘俭的两名部下史招、李绩前来请降,此二人究竟和司马师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有理由相信,他们透露了一个关键情报,即淮南军内部军心不稳。
甲申,次于隐桥,俭将史招、李绩相次来降。(晋书景帝纪)
司马师的战略眼光也是极强的,之前在与诸葛恪的交锋中,他虽然只是在后方遥控,但依旧掌控全局最终大获全胜,这次他根据情报依旧做出了最佳的战略选择。
他的策略核心就是坚守不战。诸将对此不解,认为本方兵力优势,应该进攻才对,为何反取守势呢?
司马师解释说:“毌丘俭和文钦想学张仪苏秦那样的说客,四处拉外援,但光靠耍嘴皮子没人信他们。现在史招、李绩来降,说明他们内部已经出了问题。如果此时强行进攻,他们困兽犹斗,虽仍然能赢,但是损失也小不了。淮南将士本不想反叛,只是被毌丘俭他们蒙骗裹挟了,如果我们坚守不战,很快他们自己就会不战自乱。”
随后他作出如下部署:
一、 邓艾率军在乐嘉前线拒敌,争取诱敌深入。
二、 王基率许昌驻军进兵距乐嘉不远的南顿(河南省周口市南顿镇),威胁淮南军的侧翼。
三、 胡遵率青、徐诸军进军谯(安徽毫州市)宋(河南商丘市)之间,准备截断淮南军的归路。
四、 诸葛诞率豫州军南渡淮河上的安风津渡口(安徽六安市霍邱县),直扑毌丘俭的大本营寿春。
五、 王昶率荆州军北上,准备支援中原战场。
六、 司马师的指挥部设在后方的汝阳,在此掌控全局。
司马师的部署深得兵法之要,我硬实力胜过你,打起来也是赢面极大,但我不想承受那个无谓的损失,所以我先抢占要害之地,然后坚守不战消磨你的锐气,让你不得不被我牵着走,最终彻底落入我的圈套。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孙子兵法虚实第六)
其实司马师做出这个部署,与王基的智慧也是分不开的,他是另一个大局观非常清晰的人。
最初司马师根据坚守不战的方针,让进军中的王基所部停下来。而王基却建议应该主动前进,否则气势上就输了。另外如果拖得久了,东吴也出兵的话,那么很可能淮南就要丢了,届时中原危矣。
吴寇因之,则淮南非国家之有,谯、沛、汝、豫危而不安,此计之大失也。(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王基的意思并不是和司马师坚守不战的大方针相悖,他的策略只是更加主动点,作出相对积极的姿态,却不是要与敌方交战。
于是司马师同意他进兵<氵隱>水(沙河汇入颍河前的一段)一线。不过王基觉得还不够,他希望前进到南顿,因为那里有一座大粮仓,足够大军四十天之用,绝不能拱手让给敌人。
军宜速进据南顿,南顿有大邸阁,计足军人四十日粮。(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不过司马师希望还是贯彻既定战略,没有答应。王基认为南顿是个无论哪一方占据都会受益无穷的“争地”,必须要收入囊中,于是自作主张进兵南顿,司马师没多说也就默认了。
基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彼得则利,我得亦利,是谓争城,南顿是也。"遂辄进据南顿。(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淮南军是弱势的一方,所以利在速战,必须尽快打出一个优秀的战果以争取中立势力的加入 。
现在被堵在项县长期没有进展,战局逐渐演化为持久战,淮南军的劣势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因为无论拼兵力还是拼粮草都不是中央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淮南军怎么可能放过眼皮底下的南顿粮仓呢?
幸亏有王基的先见之明,毌丘俭夺取南顿的计划没能成功,只好返回项县。
俭等从项亦争欲往,发十馀里,闻基先到,复还保项。(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战局彻底陷入了僵持,司马师已经布下了一张巨大的包围网,毌丘俭的淮南军完全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危险局面之中。
毌丘俭军事能力很强,但只是强在练兵和临阵指挥,而在大战略方面就差一些了,也就是说他是个将才却不是帅才。
此时形势已经极为严峻,正如司马师之前作出的判断,淮南军内部确实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淮南军将士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他们的家眷都在中原。
这就导致客场作战的淮南军反而成了非常不利的散地作战,如今战局毫无进展,官兵战意低迷,多有逃亡。
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但毌丘俭却没打算坐以待毙,他还有最后一张底牌,就是他亲自征发并训练过的淮南本地精兵。
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毌丘打算主动出击,目标还是驻守乐嘉的邓艾。当初淮南军的战略安排是毌丘俭防守项县,保障后勤,文钦领兵在外主要负责作战,这次轮到他上阵了。
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不过文钦虽然骁勇善战,但整场战役中表现得最亮眼的却不是他,而是他的次子文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文鸯。
此时司马师见时机已到,令邓艾采取示敌以弱的计策引诱文钦来追,文钦果然中计,他并不知道司马师已经悄悄率领他的中央军开赴前线了。
大将军遣兖州刺史邓艾督泰山诸军万馀人至乐嘉,示弱以诱之,大将军寻自洙至。钦不知,果夜来欲袭艾等。(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等文钦发现中了圈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文鸯却临危不乱,他认为司马师也是刚赶过来的,可以趁他立足未稳将其击败。于是文鸯和文钦将兵马分为两队,准备夹击司马师。
夜半时分,文鸯率兵杀到司马师营地附近,大呼司马师的名字,本来这是为了鼓舞士气震慑敌军之举,但没料到却差一点改变了历史。
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司马师眼睛刚做了手术,没好利索就带兵出征,本来觉得大局已定,但这次文鸯来袭却叫他大惊失色,这一惊不要紧,眼睛伤口迸裂,结果眼珠子都流出来了。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晋书景帝纪)
换了一般人恐怕早就疼得晕过去了,但是司马师却不是一般人,他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则更狠,为了怕伤情泄露出去,他心一横拿起被子就把自己的头蒙上了,就这么咬着被子硬挺,连被子都咬破了,而最后也真叫他给扛过去了,周围的人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晋书景帝纪)
为什么司马师拼了命也要隐瞒这件事呢?因为一旦泄露出去就有可能导致一个极为可怕的后果,也就是夜惊,俗称炸营。
还记得当初曹休在石亭之战中为何败得那么惨吗,其实白天的战斗他并没吃太大亏,真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是夜里炸营。
这时全军都被文鸯震慑住了,要是再传出主帅重伤昏迷的消息,将士们以讹传讹之下,说不定全军立刻就将陷入混乱,到那时就是不折不扣的灾难了。
但是司马师扛住了,他用自己惊人的意志力度过了这次开战以来最大的危机,成功稳定了军心。
不过这些是文鸯不知道的,他鼓噪了一夜仍然没见文钦按约定赶来,没有办法只好引兵撤退。
文钦见战机已失,只好也跟着撤退了。估计他很可能是被邓艾的军队纠缠住了。
司马师这会也暂时缓过来了,立刻下令追击,诸将说:“敌军虽退但未败,况且文鸯骁勇,还是别追的好。”司马师这会儿也有点上头了,坚持要追击。
文鸯看司马师追得紧,跟文钦说:“要是不给敌军来一下狠的咱也不好撤。”说罢带着十几个亲卫杀了个回马枪,追兵被打得四散奔逃,文鸯从容撤退。
司马师不甘心,派左长史司马琏率八千精骑继续追,乐林率步兵紧随其后。
没想到这一刻文鸯简直霸王附体,他单枪匹马闯入数千骑兵之中,干掉一百多人,然后突围而走,前后反复六七次,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一个人的勇气终究难以改变整个战局,随着司马师步兵主力赶到战场,淮南军开始撑不住了。官军箭如雨下,淮南军的阵线被突破了,最终全线溃败。
司马师见大局已定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他身边却有个人差点又阴了他一下,这个人就是尹大目。
之前高平陵之变时此人曾有登场,当时他作为曹爽心腹被司马懿派去送劝降信,结果司马懿背信弃义杀了曹爽,从此他就对司马家怨念越来越深。
这时候司马师的伤情已经瞒不住了,尹大目看得出来司马师最后这波小宇宙爆发就是回光返照,肯定撑不了多久了,于是他自请去劝降文钦,实际是想通风报信。
不过尹大目虽然心向魏室,但可惜胆子太小,不敢讲得太直白,只说了个模棱两可。文钦一个粗人哪能领会,结果把他大骂一通。
其实这也不全怪文钦,毕竟当年尹大目也算间接坑了曹爽一把,在旁人看来他已经改换门庭成了司马家的走狗,难怪别人不信他。
文钦见没有胜算,只好率领残兵退往项县。历史就是这么玄妙,司马师在乐嘉之战结束十二天后病逝,若文钦能领会尹大目的意思,依托项县再坚持一下,或许就会大有转机。
纵观乐嘉之战的全过程,毌丘俭始终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从开始被阻挡在项县,到后来陷入重围,从头到尾都没能掌握战局的主动权。
毌丘俭在辽东时期指挥的部队规模都不大,而新城之战时他也不是主帅,所以在大兵团指挥的能力上,他是难以和经验丰富的司马师相比的,毕竟不是谁都能像诸葛亮一样是个天生的战略家。
其实在以弱抗强的情况下,正面硬刚除了失败以外没有第二种可能,弱者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强势一方没有完成集结的时候将其各个击破,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局部形成优势。
具体到乐嘉之战中,司马师征调来的各地的军队也不是同时到达的,比如王基的许昌军就是比较早一批赶到的。
景王曰:"善。"乃令基居军前。(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而邓艾驻防的乐嘉虽然距离南顿不远,但他兵力也不是很多,否则也不会一直采取守势,所以他也不一定有能力支援南顿。
如果毌丘俭战略眼光能再敏锐一点,早点发现南顿的重要性,并以此为诱饵争取在野战中以优势兵力吃掉王基部,这样先声夺人第一时间打开局面,我想后面的情况就不会那么恶劣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苛责毌丘俭,毕竟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司马师能调集的资源远远超过他,而毌丘俭的自尊又不允许他求助于东吴,这飞蛾扑火般的抗争终究是一个死局。
三国名将系列请看这里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