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吴(一)江东孙氏的前生今世。孙坚真的是孙武之后吗?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为了及时看到我的每一次更新,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序言) 谁才能代表江东?东吴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吴郡孙氏统治江东八十年,其奠基人孙坚自然是功不可没,这位以勇武著称的名将长期活跃在汉末群雄争霸的舞台上。
不过若说起孙坚的出身家世却是异常神秘,历来众说纷纭。
在魏蜀吴三国的创始人中,刘备的家系算是最清楚的了;而曹操的出身虽然模糊了一些,但至少知道他父亲是谁,也知道他继承的是谁家的香火。
可到了孙坚这里,三国志中的介绍却极为简略,除了知道他的故乡在吴郡富春以外,关于他的父祖姓甚名谁则一概不知,只说他“盖孙武之后”。
这个“盖”字用得很值得玩味,意思是大概。陈寿在这里既然没把话说死,那么这就足以证明一切了。
如果是确确实实的事情,完全没必要写得这么含糊。比如刘备的身世,陈寿就非常肯定,如若不然,应该会写成“盖中山靖王胜之后”吧。
其实这跟介绍曹操身世时的写法类似,先说曹腾是曹参之后,再说他的养子曹嵩来历不明。这是一种史家笔法,我不明确说,但是实际意思你就细品吧。
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如果真的不清楚,其实不说也无妨。比如曹芳的身世,陈寿就明确表示他不知道。
其实原因倒也不复杂,因为陈寿作《三国志》是有参考资料的,其中韦昭主编的《吴书》就是其中主要的一部。
《吴书》是东吴官方史书,今已亡佚。既然是官方史书,给统治者找个大人物当祖先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孙武的人生后半段确实生活在吴国,死后也是葬于吴郡吴县,和孙坚家族的故乡吴郡富春不远,这样附会一下,倒也不是说不通。
不过新唐书宰相世系倒是明确列出了孙武家系,认为孙武之子孙明就是富春孙氏始祖,大名鼎鼎的孙膑也出自这一系。
可是关于孙武家系历来都是很模糊的,连汉朝的司马迁都搞不清孙武和孙膑的具体关系,而这些隔了一千五百年的宋朝史学家却这么门清,不是很奇怪吗?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至于陈寿作《三国志》时,对这条原始资料应该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因此才用了这种含糊的写法。
总之江东孙氏为孙武之后一说,大概率是无稽之谈。
孙氏家族的详细世系难以查明,那么他们属于什么阶层呢?关于这一点,依旧是莫衷一是。
我们知道,在汉末三国时期,各家族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世代为官的豪族,另一种是在仕途上没那么显赫的寒族。
这里要注意,寒族的寒并非是贫寒的意思,而是和豪相对。比如曹操,他的家族不可谓没有权势,但缺乏底蕴,因此无法被视为豪族。
而真正出身低微的人根本连寒族都算不上,只能叫单家。
所谓单家,就是独门独户,形不成大家族,所以也就称不上寒族了。
以上这些说法出自陈寅恪先生,他的观点大体没什么问题,但是具体到了江东孙氏这里,他却认为孙氏也是豪族,只不过因为没有家传儒学经典,反而以勇武见长,所以被视为次等士族。
他的根据就是《吴书》中提到的孙坚家族世代在吴郡做官这一点。
吴书曰:坚世仕吴,家於富春,葬於城东。(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裴注)
我认为这一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先不说《吴书》本身的立场问题,单凭陈寿没有采纳这条信息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孙武是不是孙家的祖先,这个年代过于久远无法考证,于是陈寿就用个大概的说法,姑且算是信了吧。
但作为同时代的人,孙坚祖上几代人的身份还是比较容易查清楚的,陈寿很可能是因为可以确认孙家并不是世代做官,因此才将这条记录忽略的。
这一点也可以从陈寿对孙坚的评价中得到证明,因为他说孙坚是“孤微发迹”。
所谓“孤微”,那自然是出身寒微了。而“发迹”一词,本身也有由贱入贵之意。
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史记太史公自序)
结合孙坚的仕途也可以得知这一点,因为他最开始做的是县吏。
如果孙家世代做官的话,怎么能让孙坚去做吏呢?应该举孝廉直接做官才对。
举个例子,王基和王昶,虽然他们都姓王,而且最后的地位也相近,但是由于二人出身不同,他们的仕途轨迹也大不相同。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昶起步就是太子文学,未来曹丕面前的红人,而出身不好的王基则只能从小吏做起,两者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而孙坚也不会比王基强到哪去。
至于《吴书》世代为官这一说法,配合后面孙坚出生之前那些玄之又玄的异像,基本也就可以无视了,这是官方史书的常用写法。
另一方面,根据孙坚夫人的一些史料,也能对其出身进行一番佐证。
孙坚夫人吴氏父母早亡,和弟弟一起生活,她并非出自什么显赫的大家族,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家庭,人家也看不上孙坚。
当时孙坚听说钱塘吴氏貌美,想来提亲,但吴家人认为孙坚轻佻狡诈,因此都想拒绝他。
轻佻即是无礼,如果是世代为官的大家族,肯定会重视教育,那么孙坚就没道理会得到这种评价。
况且以吴家那极为普通的家庭状况都看不上孙坚,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很可能是一个小康之家对贫寒之家的鄙视,门不当户不对啊。
孙坚知道以后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于是怀恨在心。
这时吴氏对亲戚说:“为了我一个女子招致祸端不值得,干脆从了吧,如果我的婚姻失败,那也是我的命。”
很显然,吴氏怕了,她不想连累家人。
孙坚可是十七岁就能提刀杀人的,得罪了这种煞星,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因此可以说吴氏就是孙坚半抢半娶才得手的,这种行事风格,像出身于官宦家庭的人吗?
孙坚出身如此低微,“文”这条路很难走得通,所以只能选择建立武勋一途,他后续的一系列发展都是与此有因果关系的。
不过孙氏一族其实对自己低微的出身还是很介意的,他们始终在尽力回避这一点,除了修史一事之外,终东吴一世,他们都没有给祖宗立庙,这不就是在刻意隐瞒吗?
又终吴世,不上祖宗之号。(宋书五行志)
正因为如此,《吴书》才会用“世仕吴”这样含糊的字眼进行掩饰。
其实要是想实话实说也是可以的,因为孙坚的家世并非秘密,只不过《吴书》的几个编篡者不敢写出来罢了。
孙坚的真实出身异常寒微,别说不是官宦家族,连殷实人家都算不上,因为他的祖父孙钟只是个种瓜的农民。
孙坚之祖名钟,家在吴郡富春,独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以种瓜为业。(宋书符瑞志)
东吴史书不敢说的内容,到了南北朝时候终于被爆料了。
想想也是,这个出身实在是不好意思写啊。陈寿说孙坚“孤微发迹”真是太贴切了。
这下真相大白了,孙坚才是真正从底层杀出来的,论起家世连刘备都不如。
总地来说,魏蜀吴三国的统治家族,虽然最初的地位权势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一类人,他们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即便是出身最好的曹操,也不过是个暴发户罢了。
然而最终取得成功的却也是这三个家族,而不是袁绍、袁术、刘表等,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乱世是寒门崛起的机会,孙坚这个瓜农的后代不甘平凡,虽然出身低微,但却不堕青云之志,最终建立了一番功业,这种励志经历还是非常值得佩服的。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