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被小霸王孙策血洗的悲剧角色竟是个牛人?他孤身入扬州后发展成庞然大物。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为了及时看到我的每一次更新,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十一)刘繇崛起
攻占庐江后,扬州的江北部分已经尽数为袁术所得。按照原定计划,他应该去被打成一片废墟的徐州分一杯羹了。
然而此时袁术还不能这样做,因为江南的丹阳郡出了大问题,使得他很难去双线作战。
当然,并不是孙贲和吴景已经与袁术决裂,这个时候孙家虽然对袁术有所不满,但是矛盾并未公开化。
真正的问题则是来源于那位货真价实的扬州刺史,他就是刘繇。
刘繇也是汉室宗亲,不过他和当今皇室的关系已经非常远了,甚至比刘备还远,因为他的祖上是西汉初年册封的齐王刘肥。
不过刘繇这一脉发展得显然比刘备一脉要好得多,他的伯父刘宠曾做到太尉。
有了这样的背景,刘繇肯定是不愁没官做的,他甚至还会因为种种原因弃官或者推辞征辟。
兴平元年(194年),因为中原战乱正在下邳国淮浦避难的刘繇得到了一个新的职务,朝廷任命他为扬州刺史。
这个封疆大吏看似是天上掉馅饼,但刘繇却不这么想,职位虽好,但得有能力去坐才行,而袁术早就把扬州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了。自己就这么空降过去虎口夺食,对方怎么可能轻易答应呢?
刘繇终归没有当初刘表那种勇气,不敢单骑闯关,于是就呆在徐州不敢赴任。
其实他还真想错了,因为袁术对他并没有那么排斥。
这一任命虽说是来自朝廷,但代表的是李傕等人的意志,希望他能在扬州制衡袁术,就跟当初刘表是一样的。李傕郭汜在继承了董卓的势力的同时,也延续了他当初的政策。
另一方面朝廷其实也不想和袁术彻底闹掰,关中战乱连连,马腾、韩遂等人又虎视眈眈,李傕实在不愿意再树敌,因此他也对袁术表示了善意,封其为左将军,阳翟侯,假节。虽然并没有缔结什么军事同盟,但至少在明面上双方是和解的。
总而言之,李傕对袁术的态度就是不公然撕破脸,但是私下里会稍微给他添点堵。
其实对于袁术来说也是一样的,他虽然有僭越之心,但当时还没打算公然表示出来。他也不愿意和朝廷翻脸。
当时他只占有九江一个郡,扬州大部根本就不在他控制之下,此时局面尚不稳定,不宜对抗朝廷。
反正刘繇是个光杆司令,可以暂时借助他的名义控制扬州,等以后不需要了,再把他一脚踢开也并无不可。
因此,袁术一直都没有自称扬州刺史,这相当于默认了刘繇的地位。这也是袁术和朝廷达成的一种默契。
不仅如此,孙家也欢迎刘繇的到来,因为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目前孙家在名义上是袁术的手下,而孙策已经有了自立的念头,双方迟早是要分道扬镳的,孙策需要提前做准备。这时候迎来刘繇,就能把扬州的水搅浑,为将来的行动增加操作空间。
刘繇和袁术不可能在扬州长期共存,等到二人决裂的时候,孙策就能以领兵讨伐刘繇为由在事实上独立出去了。
当然,反过来操作也行,比如打出朝廷的旗号支持刘繇对抗袁术,有了这个借口,比直接背叛袁术要好一些,毕竟那样在道义上说不过去,而当时孙策也不能对后来袁术称帝一事未卜先知。
另外帮助朝廷任命的官员赴任,也能落个好名声,毕竟刘繇拥有一定的名望。
总之,让刘繇就任,对孙家是有好处的,而袁术也能接受,于是这件看似不太可能的事却意外地顺利实现了。
最后在吴景和孙贲的协助下,刘繇顺利到达曲阿,他就这么在扬州安顿了下来,孙策也完成了自己的布局。
在这件事上,袁术其实是失误了的。他应该把刘繇放在身边看管起来,毕竟连马日磾这个太傅都软禁了,还怕什么呢?这就相当于在扬州范围内“挟刺史而令太守”,比现在更容易掌控局面。
袁术或许是认为九江是他的基本盘,绝不允许他人染指,因此让刘繇去了别的地方,反正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但他想不到的是后来的局势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刘繇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看似软弱的刘繇并不是传统印象中那个庸才,其实他颇有能力,而且他也不甘心只做个傀儡。
刘繇十九岁的时候就敢进贼窝,把被绑为人质的叔叔救出来,这份胆气和孙坚不相上下,怎么可能是个窝囊废呢?
况且刘繇很有人望,很快就他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士人,比如以举办月旦评闻名的大名士许劭就特意来投奔他。
不仅如此,一些手里有兵的实力派人物也加入了他的麾下。
一个是在徐州被陶谦挤兑得混不下去的彭城国相薛礼,目前他南下屯兵秣陵。
另一个是陶谦部将下邳国相笮融,陶谦死后,他彻底失去了约束,在广陵杀了太守太守赵昱,这个佛教徒竟然毫无慈悲心,纵兵大肆劫掠后也南渡长江到了扬州,屯于秣陵县之南。
此二人都共推刘繇为盟主,这样一来刘繇就有了自己的军队。
所以说刘繇能孤身一人在扬州创造出这样的局面,他绝不是等闲之辈。
之前刘繇和袁术还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两个扬州隔江对峙。但没过多久,在他的实力暴增后,逐步产生了和袁术分庭抗礼的想法,毕竟他才是正牌的扬州刺史。
而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成为刘繇和袁术最终决裂的导火索。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奉袁术之命进攻庐江太守陆康,这一举动彻底打破了平衡。
陆康在名义上是刘繇的部下,袁术此举相当于在挑衅。另一方面,这也让刘繇有了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他已经看出了袁术的野心,如果不早做准备,袁术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了。
于是刘繇趁着袁术正攻打庐江的机会突然发难,将他任命的丹阳太守吴景和丹阳都尉孙贲都赶走了。
刘繇的战术非常主动,他不止想把袁术挡在江北,反而渡江北上,在长江北岸建立了两个据点。其中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津(今和县东南),张英驻扎在当利口(今和县东)。
从九江郡南下丹阳,一般都是从牛渚矶(今采石矶)渡江,而横江津和当利口几乎就在牛渚矶北岸,这样就相当于牛渚矶这个重要渡口已经完全被刘繇控制了。
刘繇之所以敢于采取这么激进的战术,是因为他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水军,能够掌握制江权,而这也是他最后的底牌。后来靠着这支水军,刘繇在穷途末路之下成功续命。
此时刘繇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他声势浩大,拥兵数万。朝廷也没想到他干得这么好,于是立刻进行嘉奖,将其晋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
当时吴景和孙贲向西退往历阳县暂避锋芒,形势非常被动。
袁术闻讯大怒,竟然打到九江来了,这怎么能忍?于是他也把心腹故吏惠衢任命为扬州刺史,反正刘繇都翻脸了,自己也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随后他又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让他带兵和孙贲一起进攻刘繇在江北的部队。
刘繇拥有制江权,来自江南的增援源源不断,吴景和孙贲苦战不下,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就这样打了一年多,直到兴平二年(195年)吴景他们也没拔掉刘繇在江北的这两颗钉子。
由此可见,刘繇的能力和刘表相比也相差不大,都是给袁术制造过大麻烦的人。
当初袁术不是刘表的对手,现在他同样拿刘繇没办法。不过刘繇比刘表差的不只是那点胆气,还差了点运气。
随着庐江的陷落,孙策被彻底解放出来了,这就是刘繇接下来的对手,而当年刘表却不用对付他。
在孙策的规划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江东,这是他等了很久的机会,而唯一和预期不同的就是如今的刘繇有些过于强大了,但这对孙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庐江的战斗结束后,孙策立即返回寿春,向袁术提出帮助吴景他们平定江东。
说实话,袁术目前对于夺取江东兴趣一般,刘繇势大难以对付是一方面,而且他本来的计划是进攻徐州。
但是孙策提出的方案他又无法拒绝,因为孙策不需要他出兵支援。
孙策表示说,我家在江东有很多老关系,等到了那边能招募三万人马,到时候可以为您平定江东,匡扶汉室。
当然了,这个匡扶汉室算是假得不能再假了,毕竟他们准备打的刘繇就是代表汉室的。但是这个方案却是对袁术有利无害的。
袁术自己不用出一兵一卒,有人愿意用自己的部曲帮他解决南面的强敌,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孙策脱离控制的问题,袁术也不是很担心,因为他根本就不看好孙策能够打得赢,于是也就答应他了。
为了这一天,孙策已经等了快两年了,从他投奔袁术后就一直忍辱负重,这次终于得到了独自发展的机会。
不过在出征前,孙策还是得先解决好家人的问题,这一点是他历来都很重视的。
之前为了避开徐州的兵祸以及陶谦的敌意,孙策把家人从江北的江都接到江南的曲阿。可是现在曲阿成了敌人刘繇的大本营,因此必须再挪挪地方。
不过这件事早就有人帮他办好了,当时担任吴郡都尉的朱治已经把吴夫人等家属接走保护起来了。
朱治是当初孙坚担任长沙太守时就在他手下效力的元老了,阳人之战和洛阳光复都有他的功劳,无论是能力还是忠诚都是非常可靠的。
在他的协助下,孙策成功把家人接到江北,先安顿在吴景等人驻扎的历阳县,随后又迁到后方的阜陵,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
出征前,袁术表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事。而兵马只给了他一千多人和几十匹马。其实这些人就是当初孙策从袁术那要回来的孙坚旧部,袁术到底还是一毛未拔。
不过孙策个人魅力太强,有的是人愿意跟着他干,慕名而来的宾客多达数百人。之后一路上前来投奔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等到了历阳前线,已经扩充到五六千人了。再加上吴景、孙贲所部,总兵力应该在万人以上。
不过尽管如此,孙策一方的实力也远远逊色于刘繇。他究竟是如何以弱胜强的呢?我们下一篇接着讲。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