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院·实习|环境综合实习第五天&总结

实习第五天

DAY FIVE


7月21日,是环境综合实习一课程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上午,同学们参观了淀山湖超级站,与第一天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学到的大气质量监测知识首尾呼应。下午,同学们参观了朱家角古镇,边走边学,寓教于乐,感受这座古镇体现出的生态文明。


上午:淀山湖超级站



7月21日上午,实习团前往上海淀山湖超级站参观学习。淀山湖超级站是生态环境部首批批准筹建的8个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依托单位为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共建单位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协作单位为复旦大学和青浦区环境监测站。该站点作为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国控对照点,始建于1983年,从仅有PM和NOx监测起步,历经三十余年的建设,逐步发展为集监测、评价、成因研究为一体的复合大气污染综合观测站。

上海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


Part 1

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的霍俊涛工程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淀山湖超级站的发展历程、平台构建和组织构架。

自2017年1月15日正式获批以来,淀山湖超级站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需求,构建了涵盖颗粒物污染、光化学污染、痕量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气象和边界层参数、大气化学中间产物五大板块的大气复合污染观测体系;形成了颗粒物污染、光化学污染、区域污染传输、环境健康、监测技术和生态环境遥感6个研究领域;组建了由学科带头人、科研人员和技术支撑人员共同构成的科研团队;建设了集合工业区站、交通站、港口站和机场站的多方位超级站群。

淀山湖超级站支撑了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仪器研发、标准规范编制和环境健康研究等重点工作,对我国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开展长期跟踪评估和研究,在区域大气污染科学防治和大气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霍俊涛工程师讲解淀山湖超级站的发展历程


Part 2

接下来,同学们来到观测站三楼参观大气监测实验室。董华斌老师针对淀山湖超级站大气监测工作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讲解,例如以直测法测量二氧化氮浓度的NO2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组分的在线离子色谱系统、对甲烷进行测量的甲烷/非甲烷自动监测仪,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定量监测的在线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等等。

董华斌老师讲解仪器原理


Part 3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观测站楼顶。首先,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户外仪器(包括太阳光度计、能见度仪、不同流量采样器等)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适用条件。接着,关于仪器的保障机制,老师从温度湿度控制、采样高度、防水避雷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特别阐释了仪器运行对环境的严格要求。最后,老师讲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超级站自动化运维管理的需求,期望同学们在我国高端监测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做出贡献。

董华斌老师讲解站房楼顶空气采样装置原理


Day 5



下午: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保留着优美的天然外景与婀娜的水乡风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的鲜活范本,也是历史文明发挥现世价值的生动案例。为进一步领会“两山”理念,感受生态文明与历史文明价值,同学们于当日下午来到朱家角古镇进行实地调研。

进入朱家角古镇,在领队老师张勇和刘文的介绍下,同学们对朱家角古镇有了初步印象,并在讲解过后,三五成队开始参观和调研。

张勇l老师为同学们介绍朱家角古镇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于一山一湖。此外,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的人文景观也别具一格。在同学们参观调研途中,许多次因美景而驻足拍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朱家角镇景观之美深入人心,不仅如此,这里的市井烟火气息也十分浓厚。街道两侧遍布门市,既有古镇纪念品商店,又有特色美食店。根据行程安排,同学们于古镇就餐,亲身感受这里的饮食文化。

当日下午两点钟,同学们于古镇出口处集合,结束古镇之行。


Day 5




环境综合实习一

总结


从7月16日到21日,在艳阳高照下与倾盆大雨里,时间就这样奔流而去。在课程的最后一天,同学们回顾这一周的经历,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感悟。

收获与感悟



一组

《环境综合实习一》是一门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实践课。在为期五天的实习中,我们在老师的规划下参观了有关水、固废、环境监测、生境规划等方面的有关站点,深感环保两个字背后的千钧之力、万众之责。上海市先进环境治理经验不仅得益于细化的政策制度、精细的管理服务,同时也少不了每个人的付出。这份付出是监测站科研者的坚守,是社区志愿者的叮嘱,是生活在其中的“你我他”自发的垃圾分类……理论来自于实践,这次实习课程让我们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外,亲临环境治理岗位,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组

经过这五天的学习,我们从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等多个角度认识了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在实习中观察、思考、讨论环境问题,并感受到了上海作为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大活力和上海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了环境学科的现实意义,增进了对环境学科的了解,也为未来学习环境学科相关课程做好了铺垫,充分认识到了在知识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在未来针对此次实习中发现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我们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上海人民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切实体会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了人民”。而作为环境人,我们应当做出更多更大贡献,知行合一,把这次实习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五组

经过这五天的走访参观,我们对于课堂上的知识有了具体的感知和体悟,也都各自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话题。上海是我们国家城市的标杆。通过这几天在上海的实习,我们对于当前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我们作为环境学科学生的意识。


六组

几天的实习之旅收获颇丰。纸上谈兵终觉浅,一年的学习中我们对环境领域相关知识得到了一些了解和认知,却总觉得浮于表面,在思考“我能做什么”的问题时感到迷茫。但当深入实地、进入一线,方才明白“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路走来,我们看到的是从概念到实践的质变,是从知识到成果的落实,是实实在在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而砥砺前行的新时代环境学科,这激励着我们成为一名有想法、肯担当的环境人。


八组

本次上海实习对我们而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使我们在还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之前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实际的环保工作。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企业的参访和与学校的老师们、企业的专家们的交流让我们了解到了环保企业的运行方式,并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我们见到了许多监测设备,这让我们对下学期的环境监测课程充满期待。乐颐生境花园、苏州河治理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环保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九组

五天的实习时光转瞬即逝,随着上海滩的夜色落下帷幕,我们也将各自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返校的归途。

回望这几天的实习经历,我们观摩了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被精密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深奥入微的科学原理所吸引;体会了上海环保工作的实际成果,被政府、企业和民众为环保付出的群策群力所打动;了解了上海市区用水的来龙去脉,被每一滴水需要经历的严格漫长的处理流程所震撼……在一次次亲身的深入考察学习中,我们从理论知识、工程规划、管理政策、群众参与等多个方面认真思考讨论了这几日所接触到的种种环境问题,对环保事业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对自己环境人的身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深入学习之路铺设了新的砖石、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一路上我们也时刻不忘进行思政实践。我们在苏州河畔漫步,沿途看到了福新第三面粉厂、宜昌路救火会大楼等民国建筑,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与革命精神。我们从苏州河的清波中,了解了历代上海环境人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辛劳汗水,思考了新时代下该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结束是新的开始。虽然我们目前所学到的环境知识还并不丰富,距离“专业人士”的资格也相差甚远,但这次实习经历却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了身为环境人的身份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感悟到了历代环境人的心血与传承,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信念与追求,让我们在环境学科的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更加的坚定执着。

我们来,我们见,我们知,我们行。


环境综合实习一课程全体师生合影


Day 5

文案 | 环境综合实习一课程全体同学

图片 | 高欣 张艺嘉 石明旭 刘炳均 龙安镜

排版 | 徐冠雄

时间 | 2023.7.2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